↑点击上方关注,周刊带你看世界 
一人一个故事,
集齐了稳健医疗30年
时至今日,代碧新依然记得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守在口罩机生产厂家门口的那个寒冷夜晚。为了能够将刚下生产线的机器早点拉回去,他坐在车里整整一夜都没合眼。
稳健医疗总部虽设立在深圳,但其工厂大多都在湖北省内,当深圳出现防疫物资紧缺之时,却出现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尴尬。
紧急时刻,为了解决深圳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稳健医疗临时在位于深圳龙华区的工业园区“建造”了一个工厂,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向深圳市政府交付了2亿只口罩。这在当时来看是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代碧新和他的同事们做到了。
似乎是一场梦,但却真实地发生了。
如同18年前,代碧新加入稳健医疗,在现在看来,又仿佛是昨日。那时的稳健医疗刚搬入深圳没几年,附近交通不发达,公司外叫不到出租车,偶尔还会有小动物出没……
而如今,2021年的日历即将翻完,稳健医疗已经成为市值数百亿的大健康企业,而代碧新也早已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成了这家公司的30年30位杰出人物之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当然,这30位杰出人物中,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感慨都相同,毕竟他们在内部分差极大。
在他们中,有的人十几年始终长居荆门,有的人工作地点却在深圳和湖北之间不停地变动着;有的人加入稳健刚满五年,有的人从风华正茂待到了两鬓斑白;有的人销售出身,讲话深入浅出,有的人常在研发一线,哪怕聊天也会蹦出几个专有名词……
他们眼中稳健医疗的发展之路,也是不一样的。
1988年,现任天门稳健总经理职务的吴继德正面临着人生中的大事——毕业分配。
对于如今许多人来讲,毕业分配是个陌生的名词,在当时却是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唯一的就职途径,吴继德在机关和公司之间选了后者,成为了湖北省天门市最大国企天纺集团企管科的一名科员,此后一待就是13年。
显然,这是一个别说当时,就算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的选择,但是吴继德态度坚决,他想出去闯一闯,不想在机关过案牍劳形的生活。
吴继德的选择与众不同,但他并不孤独,此时改革开放已有十年,距离南巡讲话只有四年,这是一个改变的时代,许多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与吴继德同一时间毕业的现任稳健医疗副总裁的方修元在湖北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工作,作为财务部门员工,他与业务部门的李建全有许多交集,当时李建全是公司医用敷料部经理,业绩出色,前途远大,给方修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个时候方修元还不知道,李建全会在1991年建立稳健医疗,之后这个企业将许多人的命运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在当时,刚刚创立的稳健医疗,画风跟无数乘着时代的浪潮建立的小厂家并无区别,在厂区贴招工广告。这里一半是工厂一半是宿舍,大澡堂在五楼。办公室则在珠海北岭岭南路的一个住宅里,行政人员不到10人。但是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李建全一直相信,商业的本质是利他,只有持续不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毫无疑问,医用敷料生意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的稳定。
当时日本是稳健医疗最重要市场之一,客户普遍对产品质量非常严格。有一次遇到尺角布的幅宽问题,日本大客户酒井会长亲自来到工厂,将一包3000米的尺角布甩在李建全案头,然后站着讲了近两小时。不停敲打桌面,一再强调,如果质量不好,市场就会失去。
这是稳健医疗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教训之一,不过后来再也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稳健医疗成为了客户和合作厂家眼中极为可靠的存在,为了质量问题大发雷霆的酒井会长,到现在依然是稳健医疗的客户,跟李建全保持着个人的友谊。而后来成为深圳稳健总经理的龙友枝,其村干部父亲在送女儿打工时,特地向认识的厂长打听情况,厂长很爽快地回答:放心,跟这公司有业务往来,公司很有信誉,老板很能干!
靠着质量和信誉,稳健医疗很快在无数小工厂中脱颖而出,但是对于李建全,对现状的不满意更大于成就感,用现在的话说,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因此不满足于这小小的成功。
李建全开始召集更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1996年年底,与吴继德同样是天纺集团员工,但是资历更老的钱幸福,谢绝国企领导多次的诚意挽留,放弃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在自称“仅38岁”的年纪下海加入稳健医疗,开始了他人生的二次创业。
他相信稳健医疗是个大有潜力的公司,也相信医用敷料产业有广阔的前途,足以容得下自己的梦想。
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方修元,1998年底,他受到邀请,到珠海与李建全彻夜长谈,此时稳健医疗正在推进企业正规化,需要财务方面的人来管理公司,于是方修元放弃了每月近万元的工资,退掉了公司分配的房子,辞职来到了稳健医疗。
与此同时,荆门稳健医疗的李冬芹作为当时厂内少有的大学生,被派往珠海稳健学习ISO9000的体系贯标。
ISO9000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稳健医疗则是国内第一批引进这套质量标准的企业,也是稳健医疗能够持续维持高质量生产,最终超过众多竞争对手的核心原因之一。
因此,除了第一次出远门的紧张和兴奋,李冬芹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肩负了一个伟大的使命——让荆门稳健走向国际化管理
这时,距离稳健医疗拿到国内医疗出口市场第一,并将总部搬迁到深圳,还有两年时间。
如果用一座城市来代表改革开放,那毫无疑问是深圳。
这座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崛起的一线城市,曾经有一句响亮的,被之后许多城市模仿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无数人在这里迎来了命运的转折。而2001年将总部搬入深圳的稳健医疗,同样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被这些人所改变。
1998年加入稳健医疗的皮华,对这个企业的最初印象是“进入了一个特别繁忙的工厂”,每天的订单、加班、质量异常处理、交货的安排等等无比忙碌,但是这一切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在当时,整个湖北都限制进出,稳健医疗在那里的工厂每天都在赶口罩,医院、公安、地方政府拿着放行条来提货,包括总部的业务人员催货催进度电话一天一个,皮华当时刚好负责整个生产计划以及销售的协调,电话接到没电,座机也要接到嗓音沙哑。当时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建全当时要求工厂不涨价,荆门稳健总经理骆平将口罩重点分配给学校、医院、公安以及武警这些一线人员。
皮华对此没有抱怨,“质量优先于利润,品牌优先于速度,社会价值优先于企业价值”,在全民抗非典中,保障口罩的后勤供应,是稳健医疗不得不打的硬仗,尽管在此之前,稳健医疗连医用产品的内销许可证都没有。
这是稳健医疗将业务做到国内市场的开端。
2004年,26岁的刘卫伟刚从体制内辞职,在一次失败的入职后,他来到了稳健医疗面试,在等待过程中,一个下楼送客户的陌生人看他独自一人,连忙上前询问,并且帮他在食堂打了午饭。
下午两点半,刘卫伟走进面试间,与面试官打招呼时彼此都愣了一下,对面试官来说,他没想到原来这个年轻人面试的是自家公司,而对刘卫伟来讲,他没想到给自己打饭的,正是负责自己面试的稳健医疗创始人李建全。
“当时我就在想,我要在这个公司长期发展。”后来刘卫伟说道。
刘卫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2005年,他到了黄冈,在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的条件下,与同事拼尽全力,用最快的时间把厂房和设备搭建起来。为全棉水刺无纺布的研发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在黄冈的邓志祥,同样在现场见证了第一米全棉水刺无纺布诞生,这种稳健医疗的拳头材料,不仅花费了超过数亿元研发成本,其量产过程也是充满艰辛。邓志祥经历过凌晨3点排除故障的夙兴夜寐,也经历过体温烘干汗水的艰难困苦。当然还有现任稳健医疗研发副总裁的纪华,为了保障工厂生产顺利,硬生生地让自己从金属材料的科班生变成纺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这样的努力,让稳健医疗在“全棉代替化纤”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稳健医疗的转向不仅是从制造转向研发,还是从B端转向C端。2009年,稳健医疗提出医用转民用,进军日用消费品市场,同年开始筹备子品牌“全棉时代”。
后来的全棉时代副总裁刘华还记得,2009年全棉水刺无纺布卷材出口销售正步入快速提升期,在8月的一天,她刚上班就接到董事长李建全的电话。作为一个2003年就加入稳健医疗的老销售,她本能地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了。
果然,李建全开门见山,对刘华表示公司要开创一个自有品牌。于是刘华在内部招兵买马,在9月1日成立项目组,并在工业园总部五楼腾出一个会议室集中办公。
这就是年营收超过30亿的国货新消费品牌全棉时代的最初起点。
转型总是艰难的。
研发需要持续投入,全棉时代需要不断开店试错,沉没成本巨大,商业模式还没有被验证,这一切都成为了稳健医疗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2009年12月31日,全棉时代在深圳连开三店,标志着全棉时代的诞生。货架上清一色棉柔巾、清一色绷带、清一色酒精棉片。货品品类单一、SKU极少、包装设计偏“土”、包装颜色不协调。因为SKU极其少,金光华门店60平米的陈列柜,一整列棉柔巾全是同一规格的蓝色,另外一列全是同一规格的红色,再一整列全是同一规格的绿色。
当时的稳健医疗,每开出一家门店都极其艰辛,因为商场开店前要看到产品、门店销售额和规划。当时,除了能拿出规划,几乎什么都拿不出来,“都是求着商场让我们入驻”。
董事会秘书陈惠选记得当时的困境:2009年稳健医疗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2012年从美国私有化,估值一度低于8亿元,这与其2020年的数百亿市值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路演时,投资人的问题顶心顶肺:“你们做医疗的能做消费品吗?你们做OEM的能做自有品牌吗?你们做制造的能做零售吗?”
但是这样的情况下,李建全依然没有动摇,他亲身体验过纱布棉絮落入伤口发炎的疼痛,也深刻了解消费者对大健康产品的潜在需求,对于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根本的稳健医疗,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转型进行到底。
他在2011年元旦贺词中这样写道:“过去的终归是美好的回忆,未来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我们已经迈开了战略调整的第一步,就不能回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况且我们也没有回头的路,因为不变就是落后,落后就要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李建全是这么说的,稳健医疗也是这么做的。
在前几年的艰难探索之后,稳健医疗渐渐走上正轨,在2014年,全棉时代第一次盈利,随即快速划出了向上的曲线,到了2015年之后,已经是出现了“需求等货”,供不应求的局面。
2016年的双十一,全棉时代提供的产品需求量远远超出荆门稳健的产能,主管生产的常务副总张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做产能拆解,一开始发现从织造到成品,全部是瓶颈,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之后靠团队从各个工序去分解并每天跟进协调,终于完成所有交付,拿下了荆门稳健的第一个亿元级单品。
而到了2020年疫情,她带领着8个人的“兼职”团队,完美地实现了5000万件隔离衣和4000万件医生帽的交付。
稳健医疗始终没有放弃拥抱时代,甚至比时代先走一步。
在许多人眼中,2020年是稳健医疗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在这一年,稳健医疗迎来了业务爆发期,全年营收达125.3亿元,同比增长173.9%;在2020年9月份上市A股,此时距离其策划回归A股,已经有五年时间。
这一切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奋斗的汗水。
2003年加入稳健医疗的代碧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20年深圳总部如何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口罩供应任务。
当时口罩的供应面临和2003年非典一样的紧张状况,但深圳工厂已多年没做口罩和防护服,没有材料,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人员,更重要的是大家不知道这个疫情到底是怎么样?每个人都将口罩戴得严严实实,开会到篮球场上开,心里都很慌。
但命令已下达,口罩就是武器,防护服就是医护人员的战袍,想尽一切办法找设备,动员人员,抢材料、抢设备,同时加强工厂和自身防控。据深圳稳健总工程师陶兴振回忆,当时车间的所有工作人员每2小时测一次体温,几乎每次回家,家里人都睡着了。在家门口将衣服和鞋子先脱了再进家门,一个人到客房睡觉,早上家人没起床就先离开家,是这些人的常态。
为了第一台N95的设备,陶兴振和方修元连续协调了几个通宵,三天后的凌晨3点才将设备拖到公司。紧接着,第二天7点多,所有人又马上投入到安装设备的工作中。后来,这一台N95的设备为深圳“鞠躬尽瘁”。
在2020年2月13日开始的213项目中,稳健医疗用两个月的时间,向深圳市政府交付2亿只口罩,为深圳的防疫狙击战提供有力的武器和保障。
疫情没有过去,时代的巨轮依然滚滚向前,2021年,稳健医疗正在开启新的征程。其医疗板块正在向着高端医用材料进发,全棉时代在以母婴品类为核心,扩展更多品类,而凝注着未来期望的高端大健康平台津梁生活,其未来刚刚起了一个头。
稳健医疗营销副总裁张莉曾说过,她从2002年加入以来,经历了从一个OEM工厂到品牌的巨大转变,而这也是30位杰出人物共同的想法,他们未必了解稳健医疗发展的全貌,但是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稳健医疗的发展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不只是本次评选的30位杰出人物,稳健医疗一直是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发展。
30年不是旅程的终点,此时的李建全还有更大的梦想,他想看到中国品牌能够占据全球医用耗材的高端市场,他希望中国品牌能够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大健康产品。而这样的梦想不是稳健医疗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的崛起才可以实现。只有带动更多企业发展,才能汇聚成席卷时代的浪潮,推动中国的民族品牌走向更远的未来。
这一点,与30年前稳健医疗成立的初衷并无不同。
──点击关注,周刊带你看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