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云说

来源|志云说(ID:ZhiYunView)

你好,我是馆长凯先生。
提到撒贝宁,相信很多人都眼前一亮,会心一笑。 
“法律撒”、“北大还行’、“央视boys”、“芳心纵火犯”......
这位当年北大学霸,既有法制节目主持人的严谨专业,也有综艺节目里的幽默风趣。
每一个标签下,都是真实生动的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小撒撒贝宁的“多面”人生。
01
重回《今日说法》,引爆热搜
“各位好,这里是《今日说法》,欢迎走进我们今天的节目,我是主持人撒贝宁。”
11月18日, CCTV《今日说法》, 时隔4年,撒贝宁惊喜出现在主播台上,引得评论区观众大呼“爷青回”。
再次穿上西装,系上领带,略微皱起的眉头,严肃的神情,郑重的语气……
不再搞笑的撒贝宁,让人感觉有一点陌生,却又有很多熟悉。
有网友评论:“我的童年随着撒老师的一句‘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今日说法’回来了!”,也有网友感叹:“我的初心法制撒上线了!” 
《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全日播法制栏目。而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撒贝宁的身影。  
1999年1月4日,《今日说法》播出。
刚过23岁的撒贝宁,顶着一张年轻帅气、尚且稚嫩的脸,梳着与年龄不符的发型,穿着干练老成的西装,第一次出现在观众视野中。
2012年,《今日说法》推出特别节目《小撒说法》;2013年3月,《小撒说法》升级为《撒贝宁时间》;4年后,《撒贝宁时间》停播。
但撒贝宁一直位列《今日说法》的主持人行列当中,从未曾离开。
通过一件件个案,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今日说法》重在“普法”,为正义代言。
节目创办之初,主持人一共3位:肖晓琳(北京广播学院),撒贝宁(北大法学系),张绍刚(中国传媒大学)。
从左至右:撒贝宁、肖晓琳、张绍刚
那时的《今日说法》,主要采用了“讲法律故事”的形式。
题材、标题、故事呈现上,主创团队绞尽脑汁,用尽心思:
高速路上大货车肇事逃逸,警方通过死者身上的纤维找到肇事车辆,结果发现竟是侦破另一起大案的开端——《雪落无声》;
消失的弟弟托梦给姐姐,姐姐报案后,警方真的挖出了弟弟尸体并破案——《梦境擒凶》;
《环岛离心力》《虚掩的门》《死亡名单》……
作为以案说法的节目,案件永远是每天的主角。
在《今日说法》20年的制作中,自然不乏大案、奇案。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今日说法》简直就是电视界的老干妈。
一波三折的剧情,恰到好处的剪辑总能让人欲罢不能,并在茶余饭后发出一句由衷的慨叹:
“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姥姥都能看懂的电视节目”,法律在《今日说法》里不再晦涩难懂,枯燥无味。
《今日说法》收视率一度超过《焦点访谈》,直逼《新闻联播》,成为收视奇迹。
02
“北大还行”撒贝宁
3月28日,这个日子对于撒贝宁来说,特别值得纪念。

2016年3月28日,撒贝宁和女友李白双手紧扣,出现在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一时间,无数网友奔走相告。看,这才叫郎才女貌。

时光倒流。
1993年3月28日,武汉一中。
“快!撒贝宁!快,快去老师办公室,年级主任找你。”
一位同学气喘吁吁冲进教室,跑到撒贝宁面前。
什么情况?撒贝宁小跑赶往办公室,一路上忐忑不安。
没想到的是,一打开门,全办公室的老师对着他笑。其中一位老师对他说:
“回去告诉你爸妈,请客,不然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不给你。” 

如果不是傻子,都应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撒贝宁不傻。
他嗖的一下冲出办公室,收拾书包回家,想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爸妈。
路上,撒贝宁没忍住,流下激动、喜悦的泪水。
凭借一首《小白杨》,撒贝宁顺利通过北大夏令营汇演,保送北大。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有些人说了,这就是运气好。
但实际上,运气背后,其实是实力。
因为北大夏令营,只有成绩优秀同时又有文艺特长的同学,才有资格被推荐。
撒贝宁一直都是优等生,从中学到大学。
他有一项异于常人的能力——“照相机记忆”。图像存储能力特别强,总能记住课本的内容。
中学时代,同学拿着课本来考撒贝宁,“某一页某一行讲的什么内容”,是班里喜闻乐见的课余活动。
他参加演讲比赛,代表武汉一中拿了全省第一;参与学校文艺汇演,一人肩挑主持人、话剧演员、男声独唱、男女二重唱等角色。
所以,让撒贝宁保送北大的从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来到北大后,很快,撒贝宁就成为北大的风云人物。
他是北大广播电视台台长、合唱团团长。大三那年,撒贝宁作为合唱团团长,率队远征西班牙,在国际比赛中勇夺第一。
法律专业,要熟记的知识点很多,但撒贝宁把很多精力都花在各类文体活动上。
每当考试前夕,撒贝宁一般会选择在宿舍“闭关”三天。
“人脑照相机”开始上线了。
考试题目终归从课本上来的吧?那好,我把整本书都给背下来。
3天后,学霸面带自信与微笑,走进考场。
明明没怎么来上课,考试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老师们看着试卷,都不禁陷入沉思:撒贝宁?这人谁啊?是我们班的么?
大四那年,撒贝宁被保送北大法学院研究生。
也是那一年,央视计划搭建一普法的谈话节目,想找一个法律专业主持人。节目组就到北大法学院、中国政法挑人。
没电视节目主持经验的撒贝宁,面试时有点懵。
不太清楚怎么发挥,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将自己的毕业论文背了一遍。
谁成想这么“不靠谱”的招数,让面试官看到了撒贝宁的口才和思维。
就是他了。
小撒初进央视节目组,一路上逢人就喊老师。
为表庄重,他临时借了套同学的西服。
同学一米八,一米七出头的撒贝宁在里边空荡荡的,显得愈发瘦小。
这套打扮让当时《今日说法》的同事有点懵圈。
肖晓琳,《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资深策划,曾参加过《焦点访谈》等栏目策划。
据说,走廊上见到撒贝宁后,她一脸揶揄走进办公室,问其他同事,“外面那只猴子,是谁招进来的 ?”
“我的18岁很贫乏,没有值得回忆的大事——仅仅只是保送到北大。”
多年以后,在《脱口秀大会》上,撒贝宁“口出狂言”。
“被迫北漂。”
“北大也还可以。”
那不要脸的劲儿,简直想让人对他吐口水,聊表对天才的敬意。
最终他如愿以偿,获得“北大还行撒贝宁”的称号,与偶像“悔建阿里杰克马”齐名。
03
天生就是会打圆场的人
聪明、高情商、会说话。这是很多人对撒贝宁的评价。
央视《开讲啦》,正能量是核心,再带一点轻娱乐,撒贝宁是最好的桥梁。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曾作为嘉宾,登上《开讲啦》。
节目里,老教授对撒贝宁善意调侃道:“我认识你,也看过你很多节目,可是你不认识我。”
撒贝宁没慌,微笑回应:“我不认识您,是因为我考不上清华计算机学院。”
一句简单的自嘲,既抬高了嘉宾身份,又表达了自己放低身段,显现出对老人的尊敬,同时也缓解了现场的尴尬氛围。
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另有一期,嘉宾是张信哲。
现场有观众问张信哲,如何看待自己被人称为“过气歌手”。
问题一出,现场气氛就好尴尬,张信哲脸上也顿时几分落寞无奈。
这时,撒贝宁及时救场,直接怼了回去:
“就像你现在非要让乔丹回去,和20多岁的小伙子争NBA总冠军,科学吗?不,可是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依然是NBA的神。”
掌声一片。
一个是细心体贴的主持人,一个是尖酸刻薄的观众,智慧格局顿时高判立下。
类似这样的精彩时刻,在撒贝宁的主持生涯里比比皆是。
在撒贝宁身上,我们发现,有时候高情商并不只是会说话、会聊天;更多时候,是真诚善良,是体谅包容。
在很多人眼中,撒贝宁永远是一个多变的形象。
《今日说法》里,他是严肃正经、专业自信的主持人;

《明星大侦探》里,他是张扬搞怪,一言不合就开车的老司机;
《你好,生活》中,他却成为了天真烂漫、心怀柔软的孩子。
亦庄亦谐,这正是撒贝宁的分寸感。
就像网友所评价的,“正经里带一点不正经,但这点不正经还不耽误正经。”
《今日说法》、《主持人大赛》、《开讲啦》、《梦想合唱团》、《明星大侦探》,从严肃普法节目到搞笑综艺脱口秀,他能自如切换。
因为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分寸感”这三个字。
“我要呈现的价值观,是美的,美的价值观。美好,温暖、干净。”
主持《开讲啦》后,央视领导几乎不干涉他的讲话内容,“对我太放心了,知道我的玩笑会有底线。”
同事们爱说他“阳光少年”、“干净”、“正气”。
《今日说法》制片人朱海峰说,“奇怪,法制节目充满灰暗,但撒贝宁没有负能量,像个大孩子一样。”
擅长圆场听起来老成,可撒贝宁似乎生来就会。
他很难忽略周边的每个人。他本人要成为群体中的角色,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遭遇放逐。
撒贝宁曾在总结《开讲啦》为什么取得成功时说过:赢得年轻观众喜爱的,就是“不装”。
他的幽默、风趣,镜头里的“调侃嬉闹”,也都来自于他的真诚。
媚而不俗,艳而不妖。
撒贝宁在正经和不正经中做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处处给人台阶,也不炫耀才华和聪明。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大抵如此,知世故而不世故,不经意间让人觉得舒服。
现已离开央视的张绍刚,撒贝宁前同事兼好友,曾给予小撒很高的评价:
他是目前中央电视台最好的主持人,没有之一。
这个好不是我说的,是观众觉得好,很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力。
小撒也会装,有时他要装正确、装宏大叙事、装对所有人表现出人文关怀等等,但他能在装和让人舒服之间找到合适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更多是因为他想做自己。”
04
“我的世界就是像小王子”
出生在广东,成长在武汉,母亲是东北人。在这个“南北中”互相结合的家庭里,少年时期的撒贝宁过得快乐又随性,自由生长。
角色感是撒贝宁天生的特质。
撒贝宁父母均就职于南海舰队文工团。撒贝宁8岁前,都和妹妹撒贝娜一块生活在部队大院里。
3岁以前,他的世界不分虚拟与现实。
父亲是文工团的话剧演员,他经常在台下看父亲排练。
他不太清楚父亲在做什么,只知道他是戏剧中的一个人物。
戏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成为他人格很重要的基础:
人生是一个舞台,他一定要成为一个角色。 
小时候的他就很喜欢表演,参加了很多文艺汇演。
一次,老师让他扮演大灰狼,他不愿意,觉得大灰狼是“坏人”。
老师安慰他:“这个话剧有8个角色,7个都是小白兔,大灰狼只有1个,你是独一无二的。” 
撒贝宁这才欣然接受了这个角色。
关于性格的养成,撒贝宁把原因大部分归结于父母的影响:
对艺术的热爱,是来自父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世界的观念、对人生的态度,亦是来自父母默不作声的引导。
在撒贝宁的印象里,父母对生活总是“不埋怨、不责怪”,即使他们面临转业要不断奔波、搬家,也依旧淡然处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将父母接到北京。”
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撒贝宁如是说。
2005年,撒贝宁的父母退休,为了缓解父母对自己和妹妹的想念,他把父母接来北京。
但没想到,父母接过来以后,撒贝宁却陷入了繁忙的工作中。
那段时间频繁出差,经常十几天不回家。而缺少了自己的陪伴,父母则陷入了巨大的孤独中。
父母来到北京,远离了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也丢掉了从前合唱团等业余生活。
撒贝宁回忆往昔,想到他们二老独自在家四目相对的情形,几乎流下热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013年,母亲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
弥留之际,母亲嘱托撒贝宁最后一句话:“不要感冒了。”
便撒手人寰。
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撒贝宁找到了一个铁盒子,里面是他从小到大获得的学生手册、成绩单、录取通知书。
撒贝宁捧着盒子,泣不成声。
2019年,43岁的撒贝宁升级为父亲,妻子李白为他诞下了一对龙凤胎。
一双儿女出生后,撒贝宁发出的第一条微信,是给自己的母亲:
“妈妈,今天你成为奶奶了。”
遗憾的是,这终归是一条无人回复的信息。
撒贝宁曾说过:“30岁以前我没有遇见高山,30岁以后我才渐渐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成为父亲后,在抱着两个孩子时,撒贝宁或许会想起:
年幼时,那个无忧无虑奔跑在部队大院的自己;少年时,那个大笑着走在武汉长江大坝边上的自己;青年时,那个第一次坐在闪光灯下的自己。
时光冉冉,45岁的他,还是撒贝宁,也不再只是“撒贝宁”了。
撒贝宁说:我的世界就是像小王子,我看得越多,我越能理解别人,我就越爱这个世界。
参考材料:
南方人物周刊:忠于自我,活得真实
南方人物周刊:天生就是打圆场的人
作者:志云说,本文首发于志云说(ID:ZhiYunView),专注职场成长,由百度职业经理人、公益达人“馆长凯先生”创办,陪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转载请联系微信:drj2125(备注公众号名称)。
 推荐阅读 
任达华很忙,烂片不要烦他了


点亮在看↓↓↓
欢迎小撒重返《今日说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