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美国人文系列(九)
在美国“啃老”
12/27/2021
只有钱的爱,那不是爱,是溺,是把孩子溺死的一种害 (63语录)
哥们最近和咱联系:63,你小子消息灵通,帮我留意一下,最近有谁需要租房,我有空的房源。
咋地,你小子又买房了?
不是,女儿谈朋友了,搬出去和男朋友住,那套房子空出来了,我要把房子租出去。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哥们女儿工作后,实现了经济独立,为了让女儿租住安全,哥们把自己的一套公寓,租给了自己的女儿。
不知道是女儿贴心,还是哥们“贪心”,据咱了解到的信息,哥们竟然按照市场价,收女儿的房租。现在女儿搬出去了,房子需要交管理费和房地产税,从净赚到负值,难怪哥们着急呢。
美国社会是个“无情”的社会,孩子一旦成人,父母大多把孩子撵出家门。有的时候,孩子甚至还没有经济能力完全独立,家长也会放手不管。如果您阅读一些年轻人的求职简历,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大学读了5-6年,并不是这些年轻人智商不高,不能按时完成学业,很多时候是他们没钱付学费或者生活杂费,不得不休学1-2年,因为,这些老美家长,很少象咱们中国人那样,全额去承担孩子的学杂费的。
在美国的华二代,或多或少也接受了“独立自主”这样的观念。
和另一个哥们聊天,他的儿子今年工作了,在他居住的城市找到了工作,也租住在他买的公寓里。
咱问哥们:你全额收取儿子的房租了?
哥们答:没有,比市场价略便宜一点点。
租给孩子最放心,不用担心租客不爱惜自己的房子,也不用担心租客不付房租,更不用担心出现纷争走向法庭。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居住呢?
因为,他们怕被自己的朋友们-不-起(哥们的话)
凡是有自己私生活的年轻人,总会有相当多的“狐朋狗友”,这些狐朋狗友两天一聚首、三天一碰面,喝酒狂欢在父母的屋檐下,岂不是没面子?
至于啃老,在这里,简直是“天方夜谭”!相反,周围有好几个朋友都在朋友圈“得瑟”,孩子工作后,给自己买了一辆心仪的新车。咱调侃他们,你们这是“老啃”啊。
如果说亚洲人家庭父母有时候会补贴一下孩子,而老美家庭,这样的“亲情”则非常少见。
孩子经济困难,父母袖手旁观,这样无情,美国是如何维系家庭亲情的呢?
朋友告诉咱,他在超市里看到的一幕。
一对美国母女在超市购物,母亲看上去有80多岁了,花白头发的女儿照顾着母亲,两人在柜台结帐的时候,排在朋友的前面。
把购物车里的东西拿出分好,女儿开始结帐,等结帐完后,老太太颤巍巍地掏出信用卡,为自己购买的东西结帐。母女两清,谁也不“欠”谁的。
这种“分工明确”的家庭关系,好吗?
个人所见:没有100%的好,也绝对不是100%的不好。
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极少有“啃老”现象,归功于这种“分工明确”的人文,同时,也让已经成人的年轻人,去“挣扎”于社会,接受社会无情的折磨,成长起来。
刚来美国的时候,对美国国情一点不了解。一个老美同事,居住在外州80多岁的老爸在家修理房子,摔倒手骨折了,咱问他,为什么不接老人家和自己一起居住,这样,您可以照顾他啊。
同事对咱问这个问题很惊诧,反问:为什么要接到我家里来?
同事认为,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熟悉的环境,有自己喜爱的朋友和嗜好,他为什么要搬来和自己一起住?没有朋友、没有环境、还影响我的家庭,他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啊。
美国知名大学看到的景象:明媚的阳光下,学生们正在为未来积累能量,展翅高翔。老美家长需要他们孝顺吗?这样的家庭氛围好吗?
老人自己居住,不会感觉寂寞吗?这个问题,咱当时没有向同事问出口,而现在,咱似乎明白了。
美国老人退休后并不寂寞,在于他们一直不停地“忙”。旅游、教会服务、庭前屋后打理、社区义工、学校慈善机构帮忙、聚会、学习、提升爱好……
旅游中经常看到,这些成群结队面带笑容的老人,他们非常热情,只要愿意,他们会很主动地与你聊天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样的人生,有时间寂寞吗?
失智失能,也不能和子女待在一起,那是养老院的责任。
即使坐着轮椅,也挡不住老人出门旅游,这是在美国“最高的动物园”看到的,一个坐轮椅的老人,单独出门旅游。他应该是开着残疾人专用车出门的,这种车的驾驶座,就是他坐着的残疾车
美国老人大多不服老,这位老人扶着助步车出门旅行,咱没看到她身边有家人照顾
很多时候,亲情是需要金钱维系的,而完全靠金钱维系的亲情,则是“待价而沽”的买卖了。
只有钱的爱,那不是爱,是溺,是把孩子溺死的一种害!
(本文的观点,是建立在社会为“愿意付出的年轻人”提供足够机会的基础上的,请勿对号入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