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壁壁
毕业后去了上海的闺蜜,前阵子和我们公布了自己脱单的喜讯,大家七嘴八舌说着什么时候能看看照片。
电话那头的男生极小声地问了个问题。
“她们不会介意我是潮男吧?”
(开启正文前大家可以自评自测一下)
男孩这话说完我们都愣了,潮男自卑的罕见程度不亚于母猪上树。
要知道,潮男在北京的婚恋市场里,怎么的都是人群里发着光的人上人啊!

潮男们长得帅可能又多金,和直男相比,他们精于穿搭,忠于穿搭,善于穿搭,是婚恋市场里的金孔雀,常常能一人独占大多数的恋爱资源。
我上大学那会,潮男是我最基本的择偶标准。
挎上一个潮男出街就像挎上了香奈鹅当季最新款的包包,两个人站一起合照,分分钟就是穿搭情侣博主。
但对上海的闺蜜来说,潮男和村头的土狗没什么差别。
“他们都太没自己的sense了你知道吗?
一个男人如果18岁之前穿潮牌,那他很Good 很Nice 很Handsome,要是18之后还穿,那真是很Bad很Low很Loser。
更别提那种没钱还硬要穿Fake的。”
在精致的上海人眼里,潮男就是上海之耻。
一身大logo,浑身都是品牌当季的最新款。
近看你以为是一个男人,远看则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上面都是自费聘请的广告主。
他们拉低了上海的时尚度,肤浅又装逼,无聊又乏味。
如果你以为只有上海人如此嫌弃潮男的话,那你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放眼整个婚恋市场,潮男已经是鄙视链最底端的生物了。
小布尔乔亚家族视他们为时尚之耻,催婚的爸妈觉得他们是好看不实用的花瓶男,而普通女孩则视他们为洪水猛兽。
一大波潮男正在向你袭来
你以为一个普女站在一堆潮男中间就是当代的流星花园,分分钟就可以上演浪漫爱情。
但现实里,普女对潮男避之不及,就连一起排队等个奶茶都能尴尬得脚趾抠地,成堆潮男的恐怖程度不亚于丧尸围城。
有潮男恐惧症的西欧和我说,她一看潮人就不敢抬头,这帮人就是街头的穿搭警察。
会对目光所及之处所有人的穿搭都进行一番指指点点,并且把一些糟糕的穿搭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
“你本来觉得自己很好,但是他们递来的余光很难不让你产生自我怀疑。你能感觉到他们在打量你,仿佛他们谈话间那些不经意的嗤笑都是为你准备的。”
这些远在生活之外的潮男遇见的时候就已经让人紧张了,怕就怕自己还要和这些人打交道。
每次走进三里屯我就会紧张。近在眼前的潮男潮女,老法师,还有精致的tony无形间会变成一种压力。
让人羡慕让人嫉妒,让人没法拥抱自己的粗糙,只能高唱一首周杰伦的《我不配》。
我自己都费解,这些看电影连豆瓣Top250都看不完,走进电影院只看漫威,对艺术只局限于村上隆,家里一本书都没有的男孩为什么会让我感到自卑。
在潮男面前突然掉链子的你
品牌傍身的优越感并不是潮男让人闻风丧胆的主要原因,有些人的潮男恐惧症我更愿意称其为潮男后遗症。
一般指的是,和潮男恋爱过后彻底破防,并且被伤透了心的一群人。
大学期间连谈3任潮男的室友,经历了高街男、日朝男、潮牌店长后,至今对潮男都心有余悸。
“他和我说在忙的时候,只是忙着给主播打赏或者在外面蹦迪,而且你和他们永远有时差,他们白天不醒,晚上不睡,每天能说上话就已经不错了,更别指望见面了。”
“最开始我以为潮男是有钱的同义词,谁能想到,他们当中可能有60%的人都是除了潮牌一无所有呢……”
让人心慌的背影
这绝不是个例,如果说男人不自爱等于烂叶菜。
那放眼潮男,简直是一丛又一丛的烂叶菜,就没一个好的。
不管是生活里的潮男,还是偶像剧里的潮男,或者是明星里的潮男,翻车案例可以说是历历在目。
潮男就像是包装精美的商品,透过橱窗看过去,他们有名车名表华丽衣服,但实用价值并不高。
他们在亲密关系里更像是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品。
P2P见了潮男都要磕几个响头,和直男相比,P2P都觉得自己的爆雷概率不值一提。
如今,潮男相当于是油腻、肤浅、花心、玩世不恭、喜欢网红、喜欢装逼、不好相处、不敢高攀的代名词。
贴在潮男身上的标签比他们身上的品牌logo还多,基本十个普通女孩里有九个患有潮男恐惧症。
身边很多姐妹都一致认为,潮男只能成为自己鱼塘里最好看的那条金鱼,没事邀请姐妹来后花园里观赏观赏。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可能有些潮男很难不觉得委屈,他们的初衷只是爱穿搭想帅一点,怎么到头来还落不着好呢。
国庆那阵子,朋友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出去玩,路上一直有一个很好看的潮男帅哥,她只敢偷摸瞄一眼,生怕暴露自己的土狗属性。
下车她拎着东西走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后面窜出一个人直接拎过她的行李箱,咚咚咚就给拎到了楼下,她看着男生小臂上的纹身,第一次对潮男有了改观。
我自己身边还有那种沉浸于美国西海岸风格,有自己服装品牌的潮男。
他浑身的正能量就像是动漫里才存在的男主,到现在都还是母单。
曾经潮男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仅仅是帅哥的代名词,后来大家弄了太多的加成,给予了很多的期待,反而让潮男跌落神坛。
如今,在潮男身上折射出的两种情绪一种是极端的瞧不起,一种是极度的自卑。
说白了,如果潮男是一个圈,入场券就是当下流行的品牌单品。
圈外的人,有人不屑于此,觉得光鲜外壳之下,其本质仍然是无个性。
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害怕被这些过于精致的人,以物取人。
而潮男恐惧症的出现,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想要被圈内人尊重和认可的情绪。
不管是何种情绪,我们都是站在一种以物取人的角度上狠狠地用商品给人下了定义。
通过一块手表、一双鞋、一件衣服、一个包来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甚至需要通过商品来开启一段新的对话。
记得高中那会儿我因为不穿AJ,不穿球鞋被潮男们嘲笑。
对当时的我来说,渴求他人尊重的欲望就像天然的饥饿感那样真实,而世人的忽略和轻视则像痛风或结石一样能引发剧癌。
后来我在穿搭上奋发图强,开始和他们一样用商品去判断和归类别人。
在那样的过程里,我们用商品定义人,又把自己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任人评判。
对于真正的个性和内心需求完全视而不见,我们看守着我们的自我,就像看守着无聊的柜台。
后来我发现,转瞬即逝的物质满足并不会让人满足,反而是抽象的精神满足才能在记忆里永存。
土没有什么不好,潮也没什么不对。
重要的是抛开那些商品后,我还是那个我。
❤️
·THE END·


* design by  Elain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