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叔一个月之前就说过,奥米克龙将是毒性低,传播力强病毒新变种。
本来上两周,疫情发展情况已经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但熊叔本着科学的精神,让子弹再飞了一会。
如今子弹已经打中了标靶,各方面的数据和研究纷纷出炉,可以肯定地说,奥米克龙(omicron)反戈一击,将是终结新冠疫情的主力军。
当新变种刚出来时,熊叔报道过各国的反应,当真是一片哀鸿,多么惊悚的吓唬都有。
如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偃旗息鼓,开始重新评估疫情。
虽然,英国感染人数冲上12万每日的水平,打破了疫情以来单日感染记录,但首相约翰逊拒绝在圣诞新年期间采取任何封禁措施。
欧洲主要国家每10万人感染数。
一个月前迅速宣布对非洲国家飞行禁令的美国,也在日前宣布解除禁令。
为什么他们会采取放松的态度?因为数据显示,奥米克龙带来的大部分是轻症。
在新变种起始国南非的研究来看,需要住院的人比之前的变种病毒下降了30%,需要重症监护比例从30%降至约 13%。
以英国的调查研究来看,住院几率低50%至70%,去急诊(看病)的几率要低31%到45%。

奥米克龙的发展,已经给了各国足够的信心,新变种逆转了疫情发展,所有数据表明,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就如美国医学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副教授蒙克预测的那样:新冠疫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即将走向终结。
圣诞节来临,英国感染人数冲上新高,但人们还是冲出去过节。
01
奥米克龙将冲击医疗系统?
对于疫情,欧美国家采取的是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与我国的清零策略有区别,基于各自国情采取的不同策略,优劣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仅就欧美的策略展开讨论。
与病毒共存其核心在于压低感染人数的峰值,避免产生医疗挤兑,冲击医疗系统。
在此策略下专家分成两种形态,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与疫情并存,照顾人们的正常生活和重启经济活动。
我们姑且称之为疫情正常派(以下简称正派)

有一部分专家仍然极力强调病毒的危险,认为疫情依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各国政府应该继续高度戒备,采取必要手段遏制病毒传播。
我们姑且将他们成为疫情威胁派(以下简称胁派)。
目前,双方对于奥米克龙的认知差距很大,我们先来看看胁派的观点。

胁派丹麦分舵在12月13日,拿出了一份报告,说奥米克龙和Delta相比,并没有大幅度减轻症状。
感染者住院率:奥米克龙1.2% vs 德尔塔1.5% 
感染者重症监护率:奥米克龙0.13% vs 德尔塔0.11%
感染者死亡率:奥米克龙0 vs 德尔塔0.07%
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作为最发达的国家,丹麦的封禁措施也最积极。
但是,丹麦专家提供的报告,只是基于约3400例感染病例和37例住院病例样本,你没看错,是37例。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样本数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具有统计意义,全球新增病例每天以数十万增加,住院的人数更是动辄以数万计算,你说你的研究是基于37例做出的?这样好吗?
这样当然不好,熊叔看到这个报告,只有一个感觉,为了继续吓唬老百姓,丹麦胁派已经完全背离科学精神。
除了丹麦,挪威胁派的高手们也不遑多让。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挪威最新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奥米克龙感染者早期没有之前变异株所特有的嗅觉、味觉丧失、高热等症状,而是以咳嗽、疲劳、鼻塞或流涕、嗜睡等难以与流感甚至普通感冒区分,相对温和的症状出现,这些都增加了预防的难度。
虽然熊叔不是医学专家,但对这个说法非常不解,为什么新冠症状转弱,仿佛还是坏事呢?
这不make sense啊,难道反过来说,症状必须很严重才对预防有帮助?那到底是对深受疫情之苦的老百姓有帮助,还是对专家有帮助?
为了声援丹挪两国,德国胁派的专家们也出手相助,他们在19日提交给政府的一项报告中指出,模型预测住院人数会惊人地增加:“预计医院会出现相当大的超载。”
胁派中最给力的还是英国专家,英国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大声疾呼:尽管奥米克龙的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英国即将受到一波新冠住院治疗的冲击,高峰期可能会比去年冬天还要高。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拿出了新的建模,警告今年冬天可能会有大量住院治疗,他们呼吁圣诞节后出台新的限制措施。
专家们严厉地画下Deadline——12月28日是引入封禁措施的最后日期,否则将“为时已晚”。
疫情威胁派的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如果感染人数大幅增长,的确会冲击医疗系统,在2020年上半年,医疗挤兑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噩梦。
即使奥米克龙有轻症趋势,但假如感染人数达到一天上百万,乃至几百万呢?
如果感染人数的增长,超过了相对于其他变种的症状减轻程度,疫情仍然会冲垮医疗系统。
但是,如果只说感染人数,不提住院和病故人数,就是耍流氓。
目前从综合数据看,疫情未必如胁派咋呼的那样,狼可能来不了了
作为最早接受奥米克龙考验的南非,在12月16日迎来峰值日新增24000人,但它的病故人数7日均值只在60人左右,死亡率0.25%。相对的,该国疫苗接种率也才4成左右。
与上一次高峰的7月相比,死亡率大幅下降,当时新增每天也是20000,每天病故高达420,死亡率在2%。
南非已经过了疫情高峰,目前每日新增和死亡数都在下滑。
对于南非传来的好消息,胁派专家立马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南非老年人占比不大,更多是年轻人染病,另外南非抗体携带率比较大,也就是许多人可能已经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抗体。
美国华盛顿大学专家贝德福德说,在暴发的震中豪登省(南非一个省),病例已经在减少,考虑到Omicron的传播能力,这有点神秘。
他怀疑部分原因在于,由于轻症或无症状感染,比平时更多的感染未被注意到,因此真正的高峰甚至比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还要大。
贝德福德认为,来自人口比南非老龄化的欧洲的早期数据不太乐观。言下之意,南非的数据不能成为重要的参考。
但问题是,许多人得过或接种过疫苗产生了抗体,难道不正是建立群体免疫的目的吗?轻症、无症状不正预示了更好的趋势吗?为何南非不能成为参考了?
那好,既然说南非不靠谱,我们再看看英国,这个平均寿命,医疗水平,疫苗覆盖率都具有指标意义的国家。
英国国家统计局Covid-19感染调查估计,在12月19日之前一周中,约有150万人感染了Covid。这一数字比前一周增加了65%
奥米克龙目前在英国的确诊病例中大约占到20%,但危害性大大降低。
根据昨天最新数据,英国感染人数为10万,较上周同一时间上涨31%;
住院人数7700,ICU监护860,一周内仅增加了5%,也就是说感染人数增长35%,住院尽增长了5%而已。
病故人数116,较上周同比下降15%,以上皆是7天均值。
一算比例就恍然大悟了,住院率7.7%,重症比例0.8%,死亡率0.116%。全部是接近流感的数据。
而且感染人数大幅增长、住院率小幅增长、病故人数同比下降的反差趋势,已经明确显示,目前疫情的增长并没有对医疗系统造成严重冲击。
另外再对比一下上一个高峰,疫苗覆盖前的今年1月10日,日感染数59000,住院32000,ICU2900,病故915(7天均值)。
得出这一时期的重症比例4.9%,死亡率1.55%。
前后对比,数据产生的惊人变化,要知道,一年前英国还处在封闭状态;而现在,英国早已与病毒并存了很长时间。
数据一定要放在一起看,结合病故和住院增长比例,很容易得出某种结论,常识是个好东西。
再看看丹麦,另外一个被奥米克龙冲击得比较厉害的国家,日感染12000,住院556,病故17。住院率4.6%,死亡率0. 14%。
目前的情况,肯定不仅仅是新变种的功劳,还有这些国家较高的疫苗接种率的功劳,疫苗虽然无法切断传播,但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是已经验证的事实。
对比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只要眼睛不瞎,良心不坏的人都能得到结论,疫情对社会以及人群的危害已经大幅度消退。
目前,已经有一些过去的胁派高手,比如那位在2020年初以原始模型吓坏了英国政府,使英国进入第一次全国停摆的“封城教授”尼尔·弗格森转向正派了:
第四波(目前这一波)与我们去年看到的完全不同,重症监护病房里不会挤满病人。
住院率降低,这是对疫情的未来带来决定性曙光的指标,之前大部分人担心的就是击穿医疗系统,所以熊叔早在一个月前就预测了这种情况。有兴趣请点击病毒又双叒叕变种了,又到了砖家们的表演时间
现在的情况是,仍然有一大批胁派在为病毒苦苦挣扎,以维系疫情带来的权力和影响力。
只是他们的挣扎现在看越来越弱,因为更多的正派科学研究揭露了新变种,将为疫情开辟更光明的未来。
02  
科学研究揭示奥米克龙的本来面目
一直以来,南非医生都努力向外界传递信息,告诉世界奥米克龙毒性降低的事实。
在12月16日南非机构发布奥米克龙初步评估报告,宣称成年人的住院风险比上一个高峰下降了30%。
研究发现,这些冠状病毒患者中需要吸氧和通气的人数减少了,需要入住ICU的比例从30% 降至约13%。
最重要的是,与Delta相比,人们从omicron中恢复得更快,无论他们是否住院,很多人只用了三四天就康复了。
前面说过,仍然有许多胁派专家质疑南非的研究,认为地域、人群不同不具有参考价值。
如果不相信南非,可以再来看看12月23日英国卫生安全局的调查报告。
初步数据表明,患Omicron变体的人需要住院治疗的可能性,比患有Delta毒株的人低50%至70%,去急诊的比例可能性要低31%到45%。
截至12月20日,已有132人因确诊Omicron被送往英国医院,其中14人(年龄在 52 至 96岁之间)死亡。
而同时间感染新变体的病患已经超过了3万人,死亡率已经低到0.046%。
这个调查表明Omicron比其他变体产生的疾病更轻——但传播速度更快,更有效率的疫苗
来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Ipsos MORI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也佐证了这点:
“总体而言,我们发现证据表明Omicron的住院风险相对于Delta感染降低,在研究期间的所有病例中均是如此。”
当使用任何出院作为终点时为20-25%,使用持续1天或更长时间的住院或住院时为40-45%。
无论是英国卫生安全局还是帝国理工的研究,加上南非的研究数据,互相交叉印证了病毒新变种对医疗系统冲击减弱的事实。
除此以外,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获得了令人更加乐观的发现。
开普敦大学病毒学家温迪·伯格斯(Wendy Burgers)发现,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体内受感染细胞的T细胞能够有效率地查杀奥米克龙。
虽然疫苗产生的抗体和免疫系统T细胞对抗变种的功效都会下降,但T细胞对奥米克龙的反应远远高于抗体。
什么是T细胞呢?它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识别病毒片段,当细胞识别出病毒的蛋白时,“帮手”T细胞会释放化学信号,触发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发挥作用,即让“杀手”T细胞追捕并杀死受感染的细胞。
去年5月,一支来自美国纳乔拉传染病研究所的团队发现,约70%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拥有“杀手”T细胞,且都携带“帮手”T细胞。
约一半健康人士拥有可以识别新冠病毒小片段的“帮手”T细胞;约三分之一的健康人士拥有“杀手”T细胞。
因此伯格斯说:“一旦你被感染,就会控制病毒。现在是T细胞大放异彩的时候了。”
除了人体免疫系统起作用之外,中国香港的研究人员还发现,病毒在人体中不同部位的复制速度不一样。
他们发现奥米克龙在支气管细胞中复制速度更快,而一旦病毒到达肺部,复制速度就会慢下来。
剑桥大学的发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奥米克龙并不擅长将肺细胞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通常发生在重病患者的肺部。
古普塔教授表示:“我们推测,病毒感染我们细胞的效率越高,疾病可能就越严重。但Omicron不太擅长进入肺细胞,而且它在实验室中导致融合细胞较少,感染水平较低,这一事实表明这种新变体可能不会导致太严重的肺部病变。
以上两者的研究可能解释了为什么 Omicron 传播得更好,同时可能导致的疾病不太严重。
病毒在肺部引起的免疫风暴从而危及生命。
英国ZOE应用程序(一项追踪COVID症状的主要研究)的首席科学家蒂姆·斯佩克特教授说,大多数感染者不再具有持续咳嗽、发烧以及嗅觉和味觉丧失的“经典三联征”。
“超过50%的人出现了感冒症状,但从未出现过典型三联症状,他们的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斯佩克特教授说。
不管症状减轻是不是已经反映了新变种的真实情况,最少斯佩克特教授的研究,比他那些只研究了37个病例就到处说的丹麦同行严谨多了,他的观察结论是建立在1000个病例基础上的。
目前熊叔可以负责任地说,奥米克龙出现一个半月之后,无论现实还是实验室研究的结果,都指出新变种的趋势——
奥米克龙对人类的危害大幅度降低了,感染后,症状减轻,住院率、死亡率降低,更像一种流感。
英国自检核酸阳性患者在网上po出结果,两道杠中队长和早早那啥很像。但患者症状轻微,类似普通感冒。
03
奥米克龙是人了战胜疫情的门
奥米克龙的汹汹来势,对人类也许是一件好事,这款狡猾但不凶残的变种,如果能成为主流病毒的话,将结束疫情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让人类恢复正常生活。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副教授,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蒙克,可能是诸多专家中为数不多,正面看待奥米克龙为人类带来的新趋势的人。
他上周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专栏文章“Omicron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奥米克龙是疫情结束的开始),认为新变种将使疫情对人类的社会性影响结束。
正常派的蒙克,认为奥米克龙将结束疫情。
蒙克发现,他身边得过新冠的人越来越多,“七位亲密朋友最近告诉我,他们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更有几个人强烈怀疑他们感染了COVID,但无法进行测试。值得庆幸的是,每个人都有明显的轻微症状”
蒙克认为:毫无疑问,部分原因是他们都接种了疫苗并且不属于高风险类别(高龄、肥胖或有基础疾病)。
蒙克虽然对新变种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情况仍表示了担心,但他更加客观地面对了疫情带来的问题。
比如,美国社会从第一天开始,就有许多反对意见,包括专家和民众,都反对对社会进行封锁措施。
法国反对疫苗护照的游行。
他描述疫情威胁派与疫情正常派的斗争:在每个阶段,一些人都想采取激进的措施,而另一些人则更担心此类干预的成本和弊端。
尽管案件数量猛增,但很少有权威人士或政界人士提出严格的措施来减缓病毒的传播。对停工或其他大规模社会干预的兴趣根本不存在。
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减缓传播”或“拉平曲线”。与之前的浪潮相比,在更大程度上,我们已经悄悄地举手投降。
在他看来,人类战胜疫情也许不是在科学上克服疫情,而是,一个有用的社会科学标志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病的持续存在。
据此,目前在数十个发达国家中蔓延的Omicron感染的大规模激增,将标志着大流行的结束。
他的意思是说,当你处在全是危险的地方,危险就失去了意义。
蒙克举例说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于有关危险的新闻是很在意的。但在巴格达或特拉维夫,人们愿意因为去购物或与朋友喝杯咖啡而置身于危险。
为什么巴格达人民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喝咖啡。
他说,历史上人类所经历过的危险比现在多多了,“但真相却是,在几乎所有历史中,所有人每天都面临着疾病或暴力死亡的风险,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居民目前面临的风险。”
所以,人类希望继续生活下去,而不是天天被疫情的恐惧笼罩的决心更大:“继续我们的生活的决心是深刻的,也许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蒙克承认,过去两年,疫情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创伤,而奥米克龙如果能以较轻的症状和对医疗系统的冲击来结束疫情,将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他带着嘲讽的语气,暗讽发达国家的居民无法承受哪怕很小的一点危险,真正讲出了大部分民众的心态。
从人类本性的追求来看待疫情结束的路径,蒙克的思路是从社会学角度如何结束疫情。
如果奥米克龙的大流行能够最终降低疫情的影响,即使不能100%清零,大家心知肚明,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人类始终要过上正常的生活。
借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但它的确是形容目前形势最好的注脚:疫情最后一个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主要参考资料:
Omicron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Early lab studies hint Omicron may bemilder. But most scientists reserve judgment
Omicron: what the next few weeks will looklike
Report 50 - Hospitalisation risk forOmicron cases in England
How omicron is changing the rules of thecovid-19 pandemic
Latest REACT-1 findings show Omicroninfections rising fast
Omicron cases much less likely to needhospital stay, says England health body
END
PS:为防失联,请加熊叔备用号,非常重要,直接搜ID或者长按二维码:
熊尼克,gh_d3713b18352c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