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小敏家》,周迅的状态真是让人羡慕,骨子里依然透露着轻盈的灵动。
《小敏家》讲中年人的恋爱。周迅在里面扮演了一个离了婚后只身离开家乡来北京,从零开始一路做到了妇产科主任护士的女人,名叫小敏。
她爱洁癖,在职场上又飒又专业,生活中遇到了黄磊扮演的陈卓并谈起了恋爱,像个甜蜜又幸福的女孩子。
因为离婚时儿子判给了丈夫,儿子六岁开始,她就没怎么再抚养过他。儿子和前夫在老家生活,但实际上因为丈夫长年酗酒,很多时候,孩子都靠着外婆在帮衬。
直到为了来北京参加高考,儿子从老家来投奔小敏,才真正让小敏有了与儿子的相处机会。
十几年的分离,让小敏和儿子之间生疏了许多。他俩看起来和一般母子不同,因为陌生而显得疏离,所以空间上的亲密又给两个人带来了别扭和尴尬。
两个人相处得客客气气,小心翼翼。
评论里,有人说周迅演的不好,没有“妈味”。
且不说因为剧情设定,小敏本身就和儿子有距离感,周迅把这一点拿捏的很好。而从周迅本人的气质来看,她也的确没有银幕中传统妈妈形象所散发的那些元素。
“妈味”是一种什么味?
看完评论之后,我一直就在想,到底拥有什么样的“味道”才能被称作“妈味”呢?
也许,从外貌上来看,“妈味”代表着因为生产而带来的身形上的松弛和发胖,意味着肩膀变宽、腰腹变粗、胸部下垂。
即便周迅的脸庞早已不像年轻时一般精致,脸上有遮不住的皱纹,和抵抗不了的松弛,但她的身形娇小、体态轻盈,的确没有妈妈的味道。
也许,从装扮上来看,“妈味”意味着穿着宽松的衣物、背着大大的妈咪包,少了一些时尚,多了一份实用。
有评论说,周迅因为还没做过母亲,所以不会演母亲,说她眼睛里“没有母爱的光辉”。
那“母爱的光辉”又是什么样的呢?
是一看到孩子就两眼流蜜、宠溺到不行,一副我要为你牺牲我自己的那种“光辉”吗?
再来看看评论提到的“更像妈妈”的秦海璐。
她在剧中是一个快嘴直肠子的女人。和黄磊离婚之后,和第二任丈夫共同创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了为富家阔太太。
在剧中,她是个特别爱操心的妈妈。对女儿的学业、未来规划等等大事小情都握在手中,希望女儿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未来稳扎稳打的走下去。
但偏偏,女儿叛逆,总是和她拧着来,俩个人一见面就打嘴架。为了让女儿乖乖听自己的,秦海璐只能没事就用“金钱”去贿赂闺女,最新款的奢侈品包包、限量款的玩具,女儿拿到东西开心了,才能配合妈妈做那些她原本不喜欢的事情。
要这么说,秦海璐的确很有“妈味”。她就像大部分国产电视剧中的妈妈那样,喜欢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时刻以“为了你好”的心态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成长,比起自己的人生好像永远要把孩子的人生放在更靠前的位置。
但周迅扮演的小敏显然不是这样子的。
从她离婚,没有带着孩子一人来北京来看,她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母亲”。她始终没有丢掉那部分自我。
传统“妈味”意味着牺牲与自我舍弃
这么多年,小敏挂念孩子的成长,对于不曾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内疚心情是真,而她一直也也没有放弃让自己幸福起来,拥有让人尊敬的职业技能,寻找甜蜜的爱情也是真。
这样的“母亲”,很多时候会被人说成“自私”。
观众看到小敏为儿子做一餐早饭,却差点炸掉厨房的情景,只会说“太假”、“太夸张”,觉得她做母亲这么久,连一餐饭也做不好,真是没有当妈妈的样子。
原来,“妈妈的样子”是默认要有熟稔的厨艺,要能洗手做羹汤。一个不会做饭的妈妈,显然是个让人瞧不上的,不合格的母亲。
但说出这些话的人有没有想过,就如同一个想要一门心思铺在事业上的男人也许根本就不会下厨一样,像小敏这样从外地来,在北京一路摸爬滚打做到了妇产科主任护士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事业上。
再加上,接生助产这个工作,本来就不像朝九晚五的白领那样。她的工作的时间非常不固定,而且工作强度也很大,很少下厨,靠吃食堂或者买饭再正常不过了。
再来说小敏和儿子的相处模式。因为长期不在一起生活,这样的陌生感也增加了她与儿子之间的“界限”。还有一点,从剧中不难看出,小敏在性格上也是一个比较有疏离感和分寸感的人。
所以,她这个妈妈,有着许多妈妈身上都不曾有过的“界限感”。也是这一点,让周迅看上去少了许多“妈味”。
因为与儿子的长期分离,在小敏做妈妈的时候,心底是始终有一丝犹疑的。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够了解儿子,所以事事都要首先征求儿子的意见。
而那些没有经历过被迫分离的妈妈,心中或许总怀着一种笃定,认为自己百分百了解孩子。
然而这种笃定,却容易形成另外一种掌控和权力,觉得自己可以代替孩子做一切决定,可以插手孩子成长中的任何一件事。
不仅是妈妈,爸爸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父母,都很难真正做到对孩子保有界限。当然,小敏与孩子在地理意义上的分离实属无奈,但想要有界限感,可能真的需要父母在心理上与孩子适度分离。等孩子成年之后,慢慢也要做到地理意义上的分离。
其实,要论起小敏的非典型母亲形象,多少还是有些“祖传”的。
小敏的妈妈,在当年那个离婚被视作人生最大污点的年代,勇敢地和糟糕的亲密关系割裂,选择离婚。想必“要永远记得考虑自己的幸福”这样的观念种子,早已埋在小敏和妹妹的成长中。
剧中有一幕,是小敏与小捷姐妹俩同时向妈妈坦白。小捷告诉母亲她离婚了,当时闪婚就是个错误;而小敏告诉母亲自己交了新的男朋友,不过新男友是母亲闺蜜的女儿的前夫(是的,关系有点复杂)。
两枚炸弹投向老母亲,但却没有看到她的“爆炸”。
她说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很难得的站在女儿们的立场上在考虑。她说,小捷能及时中止一段错误的婚姻,是很明智的;她说,小敏能开始一段新感情是很让人开心的,但因为人际关系有点复杂,不要着急用婚姻捆绑彼此。
即便,小敏的母亲在观念和做法上还有很多无法摆脱传统的掣肘,但已经比大部分妈妈处理的要好很多了。
所以,不仅小敏是非典型母亲,小敏家就是一个中国非典型家庭。
那些值得被珍惜的“不像妈妈”的时刻
很少有国内的影视作品,愿意去展现一家两代三个离婚女人的家庭,所以我认为像小敏这样缺少“妈味”的妈妈形象真的非常珍贵。
她代表了我们允许“母亲”这个角色不再被作为一种刻板印象出现,允许女性在成为妈妈之后不一定非要被规训为某种特定的模样。
母亲,不一定都意味着牺牲、伟大和天然而奉陪的爱。母亲,应该是一种不可被定义的形象。
是这样的母亲,那样的母亲。可以时不时脱离孩子的世界,关照一下自己的世界;可以在考虑孩子成长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虽然我们的国产剧里不太鼓励这样的母亲形象出现,但其实我们看别国的影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怎么像母亲的母亲。
比如《大豆田永久子和三个前夫》里松隆子所扮演的大豆田,是一个更加非典型的母亲形象。如果不是大豆田每次和女儿同框,你好像根本没法从她的装扮、言行上发现半点她做母亲的痕迹。
40多岁的她,肢体极不协调地和一群老年人在社区公园跳健身操;依然为装不上家里的纱窗而无比烦恼;会为下属们不留给她咖喱面包而暗自赌气;会在泡澡的时候大声唱完一整首龙珠的主题曲;会穿着套头衫去逛面包店和名牌店。
回想许多描写中年女性的剧,你会发现,那些女主角会被记住,通常是她作为妻子、母亲或者职场高层的形象。但大豆田不是,你会记住这样一个有点可爱又带着点不协调的呆萌女人,就仅仅是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而已。
她没有被套在别的什么角色里,她就是她自己,是一个把自我展现给我们看的人。
这样的银幕形象会让我们觉得,女人到了某个年龄,不一定仅仅成为母亲、妻子,成为人们口中“那个年龄该有的样子”。不是说离婚独身或者丁克就一定很酷,而是说,女人可以拥有很多角色,但也一定要有能抛弃这些角色的时刻。
记得当初追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时,有看到这样一则博主的评论:
想起这则评论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点评艺人的高低,我觉得浪姐里的每一个女人都超棒超美。
我只是由此而想到,作为一个母亲,应该需要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时刻,忘掉自己的母亲身份,全情投入到某件事、某个想象或是某段关系中。
那个时刻,你不再是“某某妈”,而是作为完整的自己去体验、去拥有、去享受。
从这点来说,一个妈妈缺少一些“妈妈的样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那样一个卸下社会角色的时刻,弥足珍贵。值得为那一刻的你,鼓掌。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