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医生,吃了那么多药,结果还是辞职对身体健康最有效。”
你们听过“辞职式养生”吗?
胃疼、失眠、抑郁、颈椎酸痛,不管什么病,辞个职躺平会儿就痊愈了。
辞职即治愈。

身边有好几个前同事,辞职以后并不急着找工作,而是给自己“放假疗养”,至少3个月打底。
在一家公司工作一两年时间里造成的“工伤”,可不是随随便便休息整顿一两周能够恢复的。
而且他们给我的反馈都是,“躺平”是真的爽,一直躺平一直爽。
一旦你享受到了自由和活着的滋味,就很难再回去上班。
我们为什么排斥上班?
不为别的,就因为“上班”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太反人性了。
它剥夺了我们的时间、空间和选择的自由
我们每天8个小时是被“关押”的,不幸的社畜还会被关押更久,甚至连周末和小长假也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
每个人必须遵循固定的标准规范和模式。
不同的人被“修剪”成同一模样,只为一个目标服务——KPI。
你是谁、你喜欢什么、你讨厌什么压根儿不重要,作为社畜的修养,就是成为一颗耐cao的螺丝钉。
我是典型的工作一年,辞职养生半年的人,我很早就发现,只要我在上班的状态中,我就会很不快乐。
我不自由,我的创作灵感消失了,我的时间不再是我的,我不能去做很多让我快乐的事情,比如冬天去早地上遛狗晒太阳,夏天的傍晚在堤坝上一边吹着晚风一边看日落。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待上三个月,我就会发现自己“枯萎”了。
人很难受,打卡上班打卡下班让我错过了所有美好的清晨和傍晚。
我的创作、灵感、表达欲被扼杀在平台调性、老板偏好和转化效果里。
我记得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总是喜欢去上厕所,不是因为我身体有问题,而是因为感觉压抑喘不过气的时候,我就跑去那个小隔间里,关上门狠狠地松口气。
以前我怀疑是自己的问题,直到读到《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这本书,我才知道,厌恶上班并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机制本身的问题。
维尔纳·桑巴特曾说过:工作的本质是对自由的摒弃。
人类本来生而自由浪漫,却被告知,终其一生,要把梦想、自由、爱全部摒弃,投身于一项没有意义的工作,换取一份饿不死又吃不饱的收入。
为了某一天实现财务自由,能够解放双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所以现在必须“受苦”,但财务自由又是如此遥不可及,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
换句话来说,为了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人生亲手埋葬。
这是一种多么成功的PUA啊。
而给我们戴上头箍和镣铐的,不是别的,正是工作伦理
工作伦理,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
——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做什么才是能够获得世俗认可。
改写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告诉我们,每天把最宝贵的8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投入给工作才是合理的、正常的。
在一个工作即正义,奋斗即正义的社会里,拼搏、努力是唯一被认可的选择。
在这样的社会里,一切与效率、业绩、增长相悖的品质,都被视为糟糕的、劣等的、不值一提的。
理想主义沦为“寒酸”的代名词。
诗歌、阅读、音乐被遗弃在“无用”的角落。
闲暇是原罪,不思进取更加罪不可恕。
可是你真的想过吗,谁规定努力一定得是所有人的追求?
没有做到500强高管、年薪百万的人生就没有资格幸福吗?
要知道,工作伦理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为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需要,合理化对个体的剥削和压榨的文化。
在1806年,一名针织品商人说:我发现人们对于任何规律性的安排有着极度的厌恶......他们非常不满意,因为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出入,不能随心所欲地享受假期,不能按习惯的方式行事,下班之后还会遭受其他工人不怀好意的监视。这使得他们痛恨整个系统。
那个时候的人们反抗工作伦理,因为他们认为新的工作制度令他们感到屈辱、不适。
但如今工作伦理已经成功植入了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它,尽管我们不快乐,但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项可以选择。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活得非常纠结和撕扯,一方面我们意识到心中有对自由、梦想、闲暇的渴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清醒地知道,人们只会拿你的收入、工作成就来审视评判你。
所以我们一脚踏在做自己的路上,一脚又踏在了“随大流”的路上。
永远去不了的诗和远方,以及难以摆脱的低头弯腰。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里面说过一句话,现代人误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
为了克服孤独与无能为力感,个人便产生了放弃个性的冲动,要把自己完全消融在外面的世界里。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吸收着家庭、学校、公司、社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拥有质疑答案的能力。
通向幸福的路,未必只能通过加倍努力工作、赚钱、获得成功来实现。
所谓的“躺平”不正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当下的工作伦理提出的一次质疑吗?
尤其是疫情过后,人们从居家办公的这些日子里,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享受到了自由的滋味和活着的感觉,我们开始反思那些社会给我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去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幸福的人生没有一种标准答案。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要长成玫瑰,也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叫年薪百万。
要学会听从内心的声音,卸掉外在的枷锁和评判。
拆掉思维、价值观的墙,你会发现没有东西能够困住你,你本来就是自由的。

-END-

阅读我的另一面
小红书@朱诺

视频号@朱诺

B站@朱诺的书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