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号,请点击蓝色小字“经济刑法与经济犯罪侦查研究”。
加作者好友,请微信搜索“liudeli409”.

为何要汇报?
一、对下级来说,汇报就是“找爹”。
孩子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这个子宫让孩子感觉非常的安全。
孩子出生了,他离开了子宫,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充满变数的世界,我缺乏安全感,因此,他要寻找安全感。
此时,父亲母亲的出现,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新的依靠。
此时,在孩子的眼中,父亲就成为一个全能的存在。
弗兰克说:如前所述,父亲成为储藏父母强大力量的宝库。因为对他来说,父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创造并知晓一切。父亲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之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所不知,永恒不朽,无所不在。因而衍生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因为他是父亲的儿子,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世界的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以来以父亲为中心。孩子相信自己的父亲是神,由此便产生了一种世界共生的的天真感觉,一种意识连续的情感。此时,孩子没有意识到自我,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没有意识到心灵和身体、名称和事物的区别——他的整个情感态度——都来源于这种具有连续性的参与感,于是他对事物构建的所有虚假的体系,都与他始终相信父亲是神有关。
这种现象在一些单位中存在。比如在阿里,马云说的话,下属都无条件相信。这样的环境,就要像一个家庭一样。马云是神圣的“父亲”,马云被称为“马爸爸”,所有的下属就好像父亲的“孩子”,父亲永远是对的,孩子永远都听从父亲的指示。
在这样的一个组织内,下属从马云那里获得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好像其在家里从父亲那里获得安全感一样。甚至是获得一种从母亲的子宫里获得的安全感一样。
腾讯与之相反,据说马化腾就喜欢这样这样的下属:
下属:马总,这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
马化腾一拍桌子:就按你说的办。
笔者发现从周、秦、汉、唐都定都关中平原的长安,而关中一代就要像一个母亲的子宫一样,给人以安全感。如图:
因此,家庭和单位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下属向上级汇报,实际上是求助于‘’无所不能的父亲”,并且让父亲给他“确定性”和“安全感”。
二、汇报是为了“推卸责任”。
在家里相信伟大的父亲,所有的决定都有伟大的父亲做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推卸责任”:这个事情是父亲决定的,不是我决定的,与我没有关系。
相信伟大的父亲存在,就不会意识到自我,就没有自我存在的空间,既然没有自我,我当然不会承担责任,所有的责任都只能伟大的父亲承担。
在单位也是如此,既然所有的事情都是上级做出,自然所有的责任就由上级承担:这个事情,我汇报了,我沟通了,上级认为行或者不行,检察院或者法院认为行或者不行。自然就没有我的责任了。
承担责任,意味着有强大的自我,没有强大自我,就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重担。
埃利希中肯地说:自由判决和任何自由一样,是保守的;因为自由意味着责任,而约束就把责任转嫁给了他人。
笔者看了这句话,感觉振聋发聩!太他么经典了!
所谓约束,就是在家里父亲的控制,以及在单位里的制度约束。
在家里,父亲说,这个事情,你做之前必须告知我,当父亲做出这样的约束的时候,做这个事情的成败的责任就转移到父亲身上,如果父亲不想承担责任,就不要做出这样的约束。
在单位也是一样,如果单位做出规定:在办这个事情之前必须给上级汇报,下级按照规定做,做这个事情的成败的责任就转移到上级身上,如果上级不想承担责任,就不要做这样的规定。
如果某个事情,孩子可以自由做出决定,他们他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孩子很清楚这一点,于是,他在决定做某个事情之前,会进行权衡,一旦他自己做出决定,则说明孩子长大了,他的自我正在成长,并且做出了自己承担责任的准备。
在单位也是如此。
法院进行的司法改革“让裁判者审理,让审理者裁判”,其本意就是让孩子长大,自由决定,并且自己承担责任。
用朱镕基的话说:当爹的好管好儿子,不要推给爷爷。
三、对上级来说,汇报就是“当爹”。
在家里,父亲是无所不能的。
在单位,上级也像父亲一样,无所不能。
因此,上级要满足下级的期待:在下级汇报的时候,要及时作出决定,给下级期待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如果上级不能作出决定,或者不能及时作出决定,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爹”。
上级要勇于承担责任,既然根据规定,某个事情由上级审批,责任就应该由上级承担,此时,上级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诿扯皮。
这就好像在家里一样。
因此,一个好父亲,应该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决定,能够给孩子提供孩子期待的安全感和确定性。
而且,要主动承担责任,给孩子遮风挡雨,就好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而不是推卸责任给孩子。
在单位也是一样。
因此,当领导的人,应该是能够及时拍板,并且勇于承担责任人。
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推卸责任,只有领导不能推卸责任。
四、汇报的范围:上级和下级职责界限。
但是,弗兰克说,随着孩子的长大,当有一天孩子发现父亲也是会犯错的凡人,智慧的大门就就向他打开了。随着这一惊人的发现,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只要他相信父亲说吾不知,他就永无出头之日”。一旦他认识到父亲的不完美,就会发现主观自我的存在。
“如果爸爸都不能无所不知,我又能怎么办呢?”
埃德蒙·戈斯说,他小时候发现父亲撒谎。他描述了后果:
首先,我再也不会认为我父亲无所不知或者永不犯错了。他可能知道的很少;如果这样的话,他可能也不知道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即如果你对它都一无所知,那你所知道的那些就无关紧要的了。我眼睁睁地看着我那威力无边的父亲从神坛跌落凡间。此后,我一般不会再完全认可他对事物的描述了。在这场危机中,我这颗原始未开化的小脑袋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冲击,但其中最为稀奇的是我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一个同伴和知己。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秘密,它属于我,也属于某个和我住进一个肉身的人。我们朝夕相对,彼此交谈。很难给这种初步的印象下一个定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在这种二元状态中,我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个性。
孩子开始对父亲产生了怀疑,说明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生长了。
这种自我意识的生长,就好像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无所不在的基督的怀疑一样。
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获得巨大的成长,人们相信自己,不再相信基督。因此,尼采说:上帝死了。
从此,孩子还是自我做出决定,不再求救于父亲。
此时,父亲可能很失落。
有一次,女儿在网上自己购买了一个桌子,自己组装,并放在了床头,看到她的作品,我竟然有些失落。
在单位也是如此,上级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上级的任务,就是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然后进行充分的授权。这就是两者的职责分工和界限。
比如,上级说:你将这坨屎吃掉。下级将这坨屎吃的不掉渣就行了,至于下级怎么吃上级就不要管了。
这是因为,就吃屎来说,下级是吃屎的专家,上级不见得比下级强。
马云说,如果招聘一个会计,他的会计素养还不如我的高,我招他什么用?
此时,上级和下级就出现了分工,上级决定吃不吃,由谁吃。下级决定怎么吃,怎么吃的符合要求。
如此,就调动了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并且让各方在各自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在单位,上级看到下级独立并完美地完成工作,上级可能不是高兴,而是很失落,就好像我看到我的女儿自己将床头的桌子安装好一样。
上级和家庭中的父亲,感受都是一样的,突然发现自己不被需要了。
王石卸任总经理后,某日的周一,他没有看到人,问人都去哪了?回答说,都去总经理那里开会去了。
此时,王石就很失落。
有的父亲或者上级会积极调整自己心态,他们会想:孩子长大了,这是好事儿。或者下级能够独立处理问题,说明能够独当一面了。
但是,有的父亲想不开,可能就会干涉孩子:你看你,买的什么桌子啊!一点都不好看。然后又说,你看这种多好看等等。
在单位,有的领导想不开,就可能会干涉下级:你干的什么啊?吃屎要站着吃,这样不会噎着,另外,吃屎的时候要用右手,不要用左手,开始吹毛求疵。
所有的吹毛求疵,都是源于孩子或者下级独立处理问题,自己不被需要的失落感。
此时,父子之间,上下级之间就可能产生冲突:
孩子会说:我就跟感觉这个颜色好看,我就感觉这种桌子符合我的要求。
下级也会说:我只要将这坨屎吃的不掉渣就行了,我有我的吃法,你管那么多干嘛?
因此,在家里,父亲要面对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事实,然后让孩子成长,让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单位,上级也要勇于面对自己不是无所不能这个事实,然后培养下级独当一面的能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