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王一老师这本完美融合了通俗易懂性、文学性和幽默感的《一说万物》值得大力推荐给对物理不太了解但感兴趣的小朋友们。
 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一说万物》这本通俗科普读物。
首先我想介绍本书的作者王一老师。
 王一老师不仅被自己的同行评价为“中国年轻一代中最好的宇宙学家之一”,还被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们评价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作为王老师的博士生,我在博士期间当过王老师两学期近代物理课的助教。王老师上课的一个特点就是段子特别多。同学都深深被上课内容所吸引,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记得当时王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些并没有注册这个课的学生也经常来旁听,目的就是为了听王老师讲幽默诙谐的段子。
 王老师把一个知识讲得幽默诙谐的能力甚至惊动了诺贝尔奖得主。当时那位诺奖得主听了王老师的引力波报告之后,觉得十分有趣,立即就向王老师借走了相关的PPT并且引用到自己的PPT里了我的一个师弟,每次王老师的报告必定到场。他跟我说过,王老师的这个报告他听了四遍,仍然还想听。王老师在香港科技大学讲的课深受同学喜爱,经常被学生评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选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是选作者了。作者挑对了,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王老师不仅科研做得好,段子讲得逗,也很擅长把深奥的物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一说万物》这本书中,王一老师恰到好处地通过引用古诗词、童话故事、武侠小说、搞笑段子,传递出相应的物理思想,令人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美感。
 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认为学好物理就是要会对着公式算,王老师在书中告诉大家,应该重视培养对物理的直觉,多思考物理,想通了再算。这本书的一个特色就是:在没什么公式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你对这本书讲的物理有定性的理解。很多的初中生,高中生都非常喜爱物理,希望接触到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但是他们还没有学习相应的数学基础。那么这本书对于这样的初中生,高中生,提前了解物理,并且决定大学之后是不是要选择物理专业,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书上举的王七穿墙的故事。每当有人点名让我科普量子隧穿的时候,我都引用王一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每次都能让听的人恍然大悟并且印象深刻。
 王七穿墙这个故事来自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王七向崂山道士学习穿墙术,试了一下成功了,然后又想再次穿墙向自己的妻子炫耀一下,结果炫耀失败。这个故事有好几个可圈可点的地方。首先王一,去讲王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量子力学的一个知识:波函数因为观测者的观测而发生坍缩的过程。为什么最开始王七能够穿墙呢?是因为那时候没有观测者,所以王七的波很容易就穿墙而过了。当王七被自己的老婆观测之后,王七的波就发生了坍缩,于是很自然就不能穿墙而过了。另外,这个故事也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告诫我们不要学了一个知识就有事没事去到处炫耀。短短几个字,就传达出如此多的深意,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
再比如讲原子论的时候,王老师用辣椒举例。做饭的时候,如果是用勺子舀辣椒粉,那么厨师是不能控制微辣和特辣的辣椒粉刚好是1:2。有可能厨师手一抖,辣椒粉掉了一点,那么微辣和特辣的辣椒粉的比例就变成了1:1.8.另外,也有可能厨师手一抖舀多了,那么微辣和特辣的辣椒粉比例就变成了1:2.2。但是,如果是使用调料块的话,就可以精确控制微辣和特辣的调料比例是1:2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原子论的精髓。因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只有一个原子,两个原子,而没有2.2个原子。这导致了氧气里面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刚好是1:2。让人直呼:“真香!”。王一老师通过这样的例子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我想起了高尔基所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恨不得立即把书上的墨水全都吃进肚子里。
 讲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的时候,王老师用了四种方法来讲。油膜法,等比定律,分子运动论和布朗运动。他这样做也是非常有深意的。我们常常喜欢崇拜英雄。觉得重大的科学发现是一两个顶尖的天才做出来的。殊不知很多很多科学家的贡献也都相当重要。顶尖的天才,站在了很多很多科学工作者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这样的重大的突破。一个知识用四种方法讲,很能讲明白那时候的历史。给更多有重要贡献的人合适的历史评价。我们应该记住那些有巨大突破的天才,也应该记住更多的为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王老师这本完美融合了通俗易懂性、文学性和幽默感的《一说万物》值得大力推荐给对物理不太了解但感兴趣的小朋友们。
扩展阅读
背景简介:本文2021年12月18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评 | 弦论女孩聊科普好书《一说万物》),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