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们的读者可能略有耳闻,在一出,我们并不按照传统的学期制进行学习安排,取而代之的是学季制——每10周为一学季,全年40周共4个学季。每学季初设置开学周,学季末设置答辩周同时,绝绝绝大部分的课程以学季为单位展开,课程表也是每学季都会变更,大家会在开学周重新选课。
带着这样的设置运作了2年多,问题终于来了。
最近,一到学季末,就有一个让各个老师茶饭不思的问题盘旋在办公室的上空:下学季究竟上什么课???
现实是,每个学季都充满新鲜感,师生共同体都很满意这一点;但是,老师每两个月就要绞尽脑汁思考课表,希望保持创新多讲新课,又害怕技艺不精讲不好课。
同时,每个学季,我们都要灵魂拷问自己一番,究竟学生喜欢上什么课?为了保持戳中学生的high点,不仅要在主题和内容上尽可能有新意,连标题和推荐语都要变得更机灵。但是,课堂参与度总是先扬后抑。
渐渐地,讲课人发量堪忧,听课人逐渐低迷。
太难了。
所以,这周我们又开学了,迎来了本年度最后一个学季。而这次开学,我们没有课表。
  没有课表?那就现场造一个课表  
以前,老师们都是关起门来制定课表,最多把自己在学季里收集到的学生的片言只语贡献出来作为课表制定的部分依据。但是,如果我们希望了解学生想上什么课,为什么不直接让他们自己制作课表呢?这样,他们想上的、爱上的都会呈现在课表上,不喜欢的、没需求的就被自然淘汰了。
同样的,如果希望师生共同体都能参与带课、授课,而不是只有老师吭哧吭哧上课,那就必须把门打开,让大家一起参与制定课表、确定课程主理人。
就这样,没有课表就开学的我们,在开学周一起共创了一个课表。
北极星(目标)共创一个师生都__________的课程表
请把这些都填进去:起得来/来得了、知道多少学分、比较感兴趣、有收获、感到兴奋、承担责任、可以定制
❖科技组
灵光一现的瞬间
某同学说:“允许在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划水。”
确实,允许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同样,也要允许不同人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令人心动的课/小组/活动
学习的奥义:一门回答“在一出我能学到什么”的课。
❖本组过于科技,讨论过程没有图,送一个灵魂logo
❖动物园组
灵光一现的瞬间
某同学说:“要看到内向人的需求。”
同意,不仅课程内容,连上课形式都可以多看见、多照顾内向人的需求呢!
令人心动的课/小组/活动
解决早饭小组:给起床上第一节课的朋友们整点吃的~
❖周四结案组
灵光一现的瞬间
师生共同体都要参与,那......帮助我们维持学社整洁的潘姐也可以加入进来,给我们开一门“家政课”!
令人心动的课/小组/活动
考神小组:在考试的道路上一骑绝尘,清北的摇篮!

最后,课表成什么样了呢?

说实话,截至目前,课表还没最终确定,因为课程实在太多了!
确实,不是这62门课都能被选进终版课程表,毕竟我们还要考虑人、钱和空间。
但是,这一周一起定课程表,确实是一场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经历。这次,我们真的把“师生共同体”的“共同”凸显出来,也真的把课程主导权交还到与它息息相关的所有人手上。
下次,我们还能一起共创点什么呢?
推荐阅读
关于众筹回报,你需要了解的一切都在这里
对压力说,我们暂停一小时 | Heros19 
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创新”,是共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