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在每学期都设置了游学周,给想要游学的学习者提供时间、空间和“安全员”(导师扮演的角色)的支持。游学周基于支持学习者自行涌现和自主实践的设计原则,导师不干预、不安排、不代劳,只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安全保障。
而本学期挑战者小组的游学,似乎违背了这一原则,也让我有了基于新的反思,推动新的实践的机会。

抵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按照原定计划(也是唯一的游学计划),前往先锋联盟社区一出学社参访。
在讨论游学计划的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惊讶于几名学习者都对创新教育的不同形态表达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惊讶的情绪,也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基于过去的经验,带着对学习者的一些预设:他们应该是对周遭的环境、变化不那么感兴趣的;他们对新兴事物是怀疑乃至恐惧的。
这样的预设,也许来源于我过去与很多学习者和教育者交流的经历,也可能来源于我自己求学与成长的经历和体验:好奇和探索是不那么被鼓励的,高效的找到标准答案,或者迎合教育者的预设,是更被鼓励的行为。
我并不认同预设中的价值判断,我也惊讶于自己在创新教育的环境里浸淫多年,依旧还会不自觉、不自知地带着这样那样的预设。要看见这些预设,从而避免被控制和影响,还需要不断地觉察与练习。
回到我们的参访行程。我们驱车约20分钟,于早上10点左右抵达了一出学社,社长壳姐带着一名学习者到门口迎接了我们。
一出学社目前位于昌平附近的一所民办学校内,不大的校园里,有4个教育机构在共享这一空间。除了要分享操场和食堂,一出的独立空间,位于教学楼的4楼。
我事先只和壳姐确认要参访,没有商议过要做什么。我的预期是我们到了一出,大家能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就和在安格一样,沉浸一天,即兴地参与互动、发起对话。
然而,事与愿违,一到一出,我们就被邀请加入趣味运动会,并还煞有介事地组建了客队,还有一出的朋友作为外援加入我们。
我本身对参与运动会没有兴趣,但也乐得和大家相处。但安格的几名学习者面面相觑,没想到一来就被邀约加入如此“高强度”的活动。我一度担心,他们会不会怀疑我和壳姐密谋已久,要让他们几个“宅男”体验一下不同的“生命状态”。
我后来也意识到,这个担心也是我的预设。3名学习者都带着伤病和疲惫,也没有特别喜欢运动;其中一名还因为抵达深圳机场时,因为司机忘了后备箱有行李,被迫出演了“追车”戏码而摔倒,手和腿都有擦伤。而我代入了他们的状态,自然紧张于要参与突如其来的活动。而在我的概念里,对于青少年来说,初来乍到陌生环境,就要“献丑”来玩一些有趣但“蠢萌”的运动游戏,也是相当大的社交压力。
作为成年人和教育者,对自己与学习者相处的边界有些模糊,这往往来源于我们过于“自信”,认为我们可以也应该承接学习者的情绪负担或心理需求。我意识到,这是越界的,或者说,是过度卷入的。
当然,我有自己的社交尴尬,也不太喜欢运动。但在那个场景下,我有“来都来了”的坦然,也在看见了上面种种情绪和预设的前提下,基于拥抱新的体验的期许,我也就顺应自己的状态,决定欣然参与其中。
事后来看,几名学习者虽然各有各的参与状态,但后来也都在摸索和找到自己的应对方式。他们的参与被欢迎,拒绝也被接纳和理解,加上一出的导师和学习者们温和而不失热情的身心状态,从我的视角来看,我与几名学习者,也都更新了自己关于参与这类活动的综合体验。
❖安格和一出的蒙眼击剑对决
趣味运动会后,我们吃过午饭,被邀请参与一出关于OKR的会议。
一出学社采用学季制,每10周为一个学季,类似于美国部分大学的quarter制。相比学期制,课程周期更短,反馈与总结也更频繁,整体而言,学习生活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我们参访的这周,刚好是一出学社的学季末,大家会围绕学社的方方面面,进行承前启后的讨论、反思和迭代。OKR的讨论,本身涉及到学社关于底层理念和具体事务的探讨,不免涉及到社区作为一个团体的决策逻辑与价值取向。一出学社不仅对我们开放了会议,同时也邀请了每一个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这样的开放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认为一个教育机构应该呈现的状态。
关于学社OKR的讨论
OKR的讨论结束后,我们找了个空档,约了社长壳姐交流。学习者围绕一出的前世今生和一出对教育的理解等等话题上,表达了自己的好奇和疑问。壳姐也非常真诚地从过去的错误到对未来的期待,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经验和感悟。
在这些深深浅浅的对话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壳姐提到了过去遇到的困难和挫败,也分享了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自我反思、迭代和成长。这些困难和挫败,常常涉及到一个教育机构、一个学习社区的构成三方:学习者、家长和导师,在理念、期待以及价值取向上的矛盾与冲突。从导师们作为教育实践者的角度而言,也涉及到关于教育边界的犹疑与拉扯。
我们过去在建构某种教育范式的时候,会期待有一个或几个确定的方法、机制或理念,能够解决尽可能多数的问题。但世界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也应该是随之而不断变化的。抛开教育的社会功能性不谈,教育一定是涉及到学习者与自己和他者的关系的,而关系是会不断变化的。
学习者和教育者,各自的身心状态、经验、认知、思维方式、关于事物的综合体验,都会不断成长和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会参与和影响我们之间关系的变化。
没有一成不变的关系,关系会紧绷、会破裂,自然也可以动态发展,关系中的个体,有很多机会通过终身学习来共同成长。
此时此刻,我更理解了几名学习者为什么对创新教育会有如此兴趣了,这和我对这般教育实践的兴趣和热忱是一致的:我们都好奇于这样一个个不断发展、变化和成长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样子,未来又可能是什么样子。这些样子与样子之间的连接、分离、变化和成长,都充满了可能性。可能性总是有魅力的。
离开一出的时候,我和几名学习者聊天,其中两名学习者都是安格的“天使学习者”,在安格成立之初就加入了我们。他们都提到,一出的整体氛围,很像刚刚成立时的安格:充满热忱的氛围,紧密的人与人的链接,人虽然不多,但大家都充满想象和期待。
我也觉察到,这背后的一个觉察和感受,是安格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变化是积极的,有些变化是复杂的,不是每一个变化都在大家的期待之中。但变化本身,可能性本身,都是值得期待的。

彩蛋:
1. 和壳姐聊完后,我们也参与了一出学社关于下一学季课表的讨论。学社的课表由师生共创,充满了可能性、趣味和勇敢的脑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家呼声很高的请清洁阿姨给大家开设的生活常识课。
2. 由于行程匆忙(周日正式决定,周一出发),想要参访的两家教育机构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接待,于是第三天的行程空了出来。如何拓展“优质世界”,成了大家的新挑战。
3. 一出要搬家啦!新场地特别值得期待,今年9月就会投入使用。

“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成为我理想中的教育者,但我知道我在不断接近他。”
" 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 we learn from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 " - John Dewey
推荐阅读
这次开学,我们没有课表 | 破土记29
关于众筹回报,你需要了解的一切都在这里
对压力说,我们暂停一小时 | Heros1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