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000 字,阅读时长约10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作 者 | 刘胜军
01
2021年经济增长,上半年形势甚好,下半年压力陡增。
最近一段时期,中央对“稳增长”的重视不断加码:
• 9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10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市场化、普惠式方式加大帮扶力度,助力企业纾困,稳定市场预期和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 11月22日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
• 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以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 12月6日,李克强同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举行第六次“1+6”圆桌对话会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动能有所减弱,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实现常态化增长仍需时日。
• 12月13日,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时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我们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当前,稳增长的必要性、迫切性毋需赘言:
GDP季度同比增速
•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同比增长3.9%,远低于预测值4.7%。
•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3%,这是自2015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也是连续第三个月下跌。11月份房屋开工和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2.4%和16.3%。
稳增长,不是简单的“凯恩斯主义”,也不是靠货币放水大水漫灌,必须把好脉,对症下药。
从以往经验看,稳增长如果措施不当,往往会导致风险上升,进而迫使政府再度收紧,增速再度下滑,又回到原点。如何避免循环往复,才是稳增长的灵魂所在。
02
下行压力的八大诱因
笔者认为,导致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1.疫情反复,持续时间超预期,疫苗效果在全球都低于预期。在防疫中,一些地方出现“层层加码”,对经济活动带来抑制效应。笔者最近去了一次三亚,登机前必须提供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证明,下了飞机在三亚机场还必须接受第3次核酸检测(其中第三次检测并未事先通知,属于给旅客来一个surprise),叫苦不迭。笔者发现,几乎全国各地的防疫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加码。上海或许是例外。如何最小化防疫对经济的冲击,已经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2.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紊乱,集中反映在航运难航运贵、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这又导致PPI大幅上升。美国问题更严重,CPI也创下6.8%的40年新高。
3.双碳压力。中央提出2030、2060年目标后,有关部门制定了考核机制。在考核压力之下,地方政府采取一些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来完成年度指标,甚至出现“拉闸限电”这样的情形,对企业生产带来冲击美国限购卫生纸,中国拉闸限电)。
4.三条红线:三条红线,是应对房地产这个“金融风险灰犀牛”的必要之举。但由于多年的风险积累,“恒大事件”引发行业性情绪过度反应在所难免。鉴于房地产的支柱性地位,房地产熄火对经济影响可想而知。
5.疫情对中低收入人群带来“非对称性冲击”。尤其是摊贩等流动性工作者和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餐饮、航空、酒店等行业。如今,中国住户部门的存款减去贷款的净存款额只有30多万亿元,而在2012年该数据超过80万亿元。收入受冲击,直接削弱了消费的能力。
6.紧缩性政策的叠加,会导致经济学上的“合成谬误”现象。单项政策冲击有限,但多项因素叠加可能会导致倍数级的冲击。三条红线、学科类校外培训产业整顿、双碳等具有紧缩效应等政策,与疫情冲击叠加,其影响更加难以把握。
7.预期不稳。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会受到心理预期的很大影响。当前,疫情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控、中美关系、校外培训整顿、大企业爆雷、平台经济反垄断等都成为导致预期不稳的因素。
8.对金融业的巡视:巡视是反腐的重要抓手。在巡视过程中,金融机构高管难免会出现保守反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落实“三条红线”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存在对中央政策的过度解读。
03
稳经济十策
稳经济,难度不在于数字,而在于结构: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稳,促进内生动力?如何实现稳的同时不带来过大的后遗症?
1.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现行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不利于中小微和科技型企业融资,而资本市场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股票发行还可以降低负债率。
2.降低税率。根据著名的“拉弗曲线”,在税率过高的情况下,下调税率,不仅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反而会刺激税基扩大提振财政收入,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双赢。在降低税率方面,一次性大幅度减税好于多次挤牙膏式减税,因为可以产生“超预期”的信心传递效果。
3.面向中低收入人群,大规模发放“消费券”,以修复疫情冲击,稳定收入基本盘和消费信心。“消费券”的拉动效果,好于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齐声唤,消费券)。
4.推广防疫的“上海模式”(严守入境点等敏感区域,外松内紧,把功夫在平时下足,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精准排查,避免封城、全员核酸等“过度防疫”,实现防疫和发展经济“两不误)。应该对上海的防疫流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官员的乌纱帽重要,民众的生活更加重要。“动态清零”仍是必须,但在具体防疫措施上要考虑社会经济成本,避免“不惜一切代价”的简单化懒政,要全民准确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疫和民生两次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
5、优化“双碳政策”,避免运动式、急功近利式减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科学考核”、“防止简单层层分解”,都切中实践中的要害COP26与中国通往碳中和之路)。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这一信号意在稳定社会预期。对共同富裕,会议强调“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用意也是避免一些政策误读。
7、三分部署,七分执行。执行好坏,取决于干部的能力和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8、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房建设。给定房地产现有格局,房价大起大落都难以承受。要避免年轻人躺平或沦为房奴,保障性租赁房是一个较为现实的导向。当前,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房建设的社会效益,高于传统的基建。保障性租赁房与商品房,未来要形成房地产的“双轨制”,各自定位、功能不同,互为补充。
9、除了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336条改革,应该选择一批改革实施重点突破,快速释放改革红利。例如放宽民企对重点行业的准入。
10、给房地产落实“三条红线”更宽裕的达标期限,避免出现羊群式恐慌引发的踩踏效应。前几年落实“资管产品新规”,也面临类似挑战,最终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方向是对的,但执行过程应该刚柔并济。房地产问题的最终破解,需要系统集成:土地财政制度、货币政策中性化、提升城市化、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实体经济回报率改善、房地产税收等系列配套改革综合施策。对房地产这个中国最最复杂的难题,指望任何单项政策来降服房地产,都是不能承受之重房地产的小周期与大周期)。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