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伪造与辨伪
除了明确善本的概念之外,在鉴定古籍版本时,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对真仿古籍的判別。中国的古籍造仿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内容、著者造仿。
一般采用这种手法的都是文人,他们或是为了宣扬某种观点和理论,或者是为了寄托某种思想、发泄私愤、攻击异己等。当然也有人是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以推广流传,于是通过托名、借名而造出种种的仿书。
第二种是对古籍版本本身的仿造,这大多是书商所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唯利是图,想通过造仿赚取更多的钱财。虽然现在留存下来的仿书很多,但是从专业眼光看,仿造手法仍是有迹可循的。
《二经同卷》·碛砂版·平江乐桥北姚家印元刻
古籍的残、全,特别是善本的残、全,在学者、版本家和收藏家的眼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全书的价值要远高于残书的价值。书商便常常抓住这一点,施展伎俩,用残本来冒充全本,以牟取高利。
此外,还有人用丛书零种冒充单刻本。其实丛书零种并不一定是仿本,但往往不如单刻本珍贵,所以书商为了利益,便把丛书零种做成单本的样子。
对藏书家来说,罕见是一条重要的标准。书商同样利用这种心理,造出了很多看似罕见的假书。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尽人皆知的地理学名著,但正是因为尽人皆知,这本书虽然经典,但在当时的市面上收藏价值并不高。
《二经同卷》·碛砂版·平江乐桥北姚家印元刻
为了使其带有猎奇效应,造仿者便将书名改成《游名山记》,一下成为孤本,价值斐然。这种仿改书名、作者,制造罕见冷僻书的情况,在版本造仿中也是最为常见的。
造仿古籍中的刻书牌记和刻书年款,也是书商常用的伎俩。刻书牌记相当于现代书籍的版权页,是考证书籍的出版人、出版年、出版地的重要依据,有无这块牌子对书的版本价值影响巨大。
书商抓住这一点,或是增加刻书牌记,或是撤去刻书牌记,以求抬高版本的身价。另外,古籍的年款也十分重要,它对考订成书和版本年代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因此造仿者也极爱在年款上做手脚。
除了在古籍内容上造仿,还有一部分书商会选择在古籍纸张上作假。中国古代写书、印书的纸张,大体来说,在唐代以前以麻纸为多,皮纸次之。
△嘉庆二十二年状元、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的馆阁体书法作品
宋代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书籍出版日益繁荣,麻纸原料有限,于是南方开始 广泛采用皮纸,并对北方的书籍选纸造成影响,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宋孝宗以后,竹纸开始盛行,并在元代成为印书的普遍材料。到了明代,造纸业变得更加发达,刻书纸张用得较多的为白绵纸、黄绵纸、竹纸几种。不过 从造纸原料上来看,还是竹纸和皮纸两大类,直到清代依然如此。
正因为中国古籍纸张极具时代特色,书商便常常在纸张上做手脚,意图以假乱真。清末民初的书商常把影刻、翻刻颇似宋刻元刊的晚近版本,用锅蒸烟熏的方法,使纸张变暗变旧。
甚至用一些植物的汁液刷染,让纸变色。或是故意把熏好的书放进潮湿的书柜里,让蛀虫在书上蛀洞,以充古籍旧本。
《吕氏春秋·第二十六卷》·明嘉靖七年·许宗鲁本·上海图书馆藏
精致革新:宋刻书鉴赏
宋刻书从版式上看,前期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仍然多白口,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少数四周双边。南宋中晚期刻书出现细黑口,版心有鱼尾。
上鱼尾上方象鼻处多镌本版大小字数;上下鱼尾之间多镌简写书名、卷次和页码;下鱼尾下方多镌刊工姓名,有时镌斋堂室名。
前期刻书卷端首行有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序文目录和正文宜相联署并不分 开。官刻本多在卷末镌校勘官衔名,私刻本或者坊刻本多在卷末镌刻书题记或牌记。
《老子道德经卷》·元·赵孟頫
宋刻书的字体大多仿效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大书法家的笔迹进行刻印。这是因为这几位书法家将楷书推向了高峰。而刻书又恰恰需要端庄凝重的字体,因此大家的字就被宋人选为模仿的对象,并应用于刻书了。
由于各地所推崇的书法家并不相同,所以各地刻书的字体也各有特点。譬如四川以颜真卿的字体为正宗,浙江崇尚欧阳询的书法,福建则学习柳公权之书。
宋刻书的用纸多为白麻纸、黄麻纸和竹纸。近年来有关研究指出,过去人们所谓白麻纸或黄麻纸,其实是就其纤维形式而言的。实际上,宋代时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已不再采用麻为莅纸原料。
《多宝塔碑》·唐·颜真卿·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因为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纸的需求量越来越 大,用麻莅纸不但昂贵,而且工序复杂,耗时也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宋人就地取材。
当时的江南地区和四川一带,桑树和楮树种植普遍,人们于是就采用桑树皮和楮书皮来作为莅纸的原料。而福建闽北武夷山因为盛产竹子,因此竹子也成为莅纸原料。
所以,宋刻书用纸虽然名目繁多,但就材料而言,多数都是皮纸和竹纸。出产原材料的江南、四川和福建自然也就成了宋刻书的三大中心。目前存世的宋版书中,浙刻本、蜀刻本以及江西、湖南刻书多用皮纸,福建刻书多用竹纸。
《玄秘塔碑》·唐·柳公权
宋刻书也多有讳字。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风俗,大约起源于周代,在秦代发展成熟,盛行于唐宋。
宋人避讳尤其严格,不但皇帝的御名要避讳,就是皇帝祖上的名字也必须回避,甚至连同音字和偏旁半字一样的字,也都要回避。
宋代这种避讳的习俗,反映在刻书上,尤其各种官刻本,就产生了很多的避讳字。宋代主要采用缺笔讳或者是以小字「今上御名」的方式标注出来,改字讳并不常见。
有的缺笔避讳之后,会加上印墨围,使人一目了然。刻本中讳字多,就成了宋版书非常突出的一个特征,而掌握了这些讳字,就可以判断出宋版书的版本。
知中ZHICHINA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撰文|罗兆良
封面|中国书店
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

特集008《了不起的宋版书》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