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港交所也引入了全新的上市机制-SPAC上市机制
这是怎么一回事?对投资人有哪些影响呢?
小编同学为大家梳理了几个关键词,帮大家更好的把握港交所引入SPAC机制以及对投资人的影响。
关键词“融资&退出之路”
12月17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正式引入全新SPAC上市机制,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SPAC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简单的说是一家空壳公司,通过让空壳公司上市,在预设时间内兼并收购“另一家未上市的公司(SPAC并购目标)”。
这一上市机制是区别于传统IPO的新兴上市融资模式,通过“先上市、再有业务”的特点,帮助一些有潜力,但上市有阻力的初创公司间接上市,简单来说,为“小而美”公司提供一条融资渠道。
这些年,SPAC上市在美国卷起了一股热潮,并且SPAC上市趋势愈加火爆2021年一季度的SPAC搭建数量和募资额就超过了去年全年规模。贝恩资本、黑石资本、KKR等全球顶尖资管都搭建了SPAC,为优质企业提供退出渠道。
港交所引入SPAC机制为小而精企业的另一条“融资之路”,也为股权投资者的另一条“退出之路”。
关键词二:国际竞争力
随着美国SPAC上市潮的全面火爆,负面声音随之而来。
年初,美国证监会提示投资者应注意SPAC投资风险,随后接连放出SPAC的“高成本”和“高风险”的证据。
尽管如此,香港依旧引入了SPAC上市机制。
港交所上市主管表示,引入SPAC上市机制,不意味着SPAC上市将成为主流,而是为帮助企业提供传统IPO外的另一条融资路径。
此外另一个独特的意义是,引入SPAC机制将使香港成为第四个引入SPAC机制的亚洲证券市场前三个分别是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为了提高港交所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在9月份就SPAC上市机制征询市场意见,结合市场反馈,对香港SPAC市场的准入门槛给予了适度宽松。
1)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认为,股份赎回权不需要和SPAC并购交易投票挂钩,因而取消了“只有否决SPAC并购交易才能赎回股权”的建议。
2)减少SPAC上市时分配给机构专业投资者的最少人数,机构专业投资者人数下调为至少20名。
3)容许了更高的权证摊薄上限,上限从30%上调为50%。
.....(其它宽松政策不在此一一列举)....
关键词三:专业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一点:
尽管港交所执行了部分宽松政策,但在投资者参与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只允许专业投资者参与(如机构投资者),不允许散户参与
因为SPAC毕竟为空壳公司,无实业,投机性较强,在价格方面,更容易受到消息面的影响,严格控制参与者门槛,避免让普通小散成为待割韭菜。
不过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一严格的门槛,避免了市场操纵价格和权证交易中杠杆效应的放大,反而利于港股交易市场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就此,我们可以看到港交所引入SPAC交易机制的主要两点影响:
1)拓宽上市选择:SPAC上市机制的引入,为新兴产业及创新产业的初创企业提供一条新的融资路,帮助这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2)增强香港市场竞争力:巩固香港在亚洲,乃至全球融资市场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为什么一定要引入SPAC机制呢?
首先是SPAC机制本身具有的优越性。
1)SPAC上市更快捷、耗时短且门槛更低。
一般来说,传统上市程序繁杂(上市文件、路演等),需要至少8个月的时间。而SPAC上市交易过程很便捷,通常来说3-5个月。欲上市企业通过SPAC的方式上市,还可以规避一部分承销成本以及承销失败的风险。
2)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
因为SPAC上市价格由被收购公司和SPAC而定,受市场行情波动小,因此更容易获得更高的价格。
其次大部分SPAC交易发生在美国,2020年美国有248家公司通过SPAC上市筹集了800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全球380只SPAC新股中有九成的交易发生在美国市场,这意味着SPAC机制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港交所搭建SAPC机制的必要性由此显现。
3)SPAC的清盘率很低。通过SPAC Analytics对2020年前的424家SPAC公司的统计,只有10起交易清盘,清盘率低至2.4%。这表明,每100家公司中只有2.4家SPAC公司不能完成并购。
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关注的是“通过SPAC上市的企业表现如何?”
通常来说,在SPAC收购前,也就是空壳公司时,股价一般在底部盘旋,但完成并购交易后,随着“实业”的注入,具体表现将与公司基本面以及二级市场整体环境背景有关,总体来说,涨跌均有,机会和风险并存。
但无论如何,目前港交所引入SPAC交易机制的时间窗口,刚好是美国的SPAC市场的降温时刻。再加上美联储政策收紧预期的不利因素以及中概股在美被围剿的困境下,部分中概股从美股退市在所难免,港交所SPAC机制的建立,对于港交所的立身于国际的意义重大,无疑是为中概股提供了更多的底气和退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