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被黑人(陈建州),暴打。”
“阿姨半夜两点钟给我打电话,说不要命不得了,汪小菲在家里,被按在地上掐脖子,要打死人了。”
汪小菲和大S离婚不到一个礼拜,汪小菲的母亲张兰女士,在直播间又掀起了一阵舆论的腥风血雨。
在弹幕的一排排问号里,她饱含热泪又中气十足地煽情:

“因为价值观不同……我和儿子宁愿站着死,也不会跪着生!”
虽然很快被改名汪少菲的儿子打脸否认,但是张兰在这个礼拜已经赚足了眼球。
在离婚消息公布前,是她点赞回复网友,疯狂暗示婚变;
离婚消息刚公布,也是她在高铁上迫不及待开播,一边吃盒饭一边亲自带网友吃瓜:
“儿孙自有儿孙福,汪小菲都四十岁了我还管他呢?”
虽然这场2021年底离婚大戏,看似以“大S在餐厅猛吃1万块白松露”画上了句号,但面对这份逝去的感情,终究没有谁会是绝对赢家。
不过凭本事上了四五次热搜的张兰,已经恰定了这碗儿子儿媳的“离婚饭”,拼命往焦点中心硬挤,一边直播带货,一边狂爆金句。
这种排除万难,一心赚钱赚流量的精神,让人不得不赞叹:
这个女人,有点东西。
儿子婚礼,她C位出道
提起张兰这个名字,互谅网冲浪经验十年以下的小朋友,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她各种被人诟病的自炒手段,和独一份的标志性浮夸人设了。
其实张兰在娱乐板块一炮走红,是从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上开始的。
2011年,一见钟情,四见订婚的大汪两人,举办了一次轰轰烈烈、乱七八糟、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婚礼
这场婚礼的名场面除了“风大到需要壮汉抱柱子”、“大S婚纱被风吹差点走光”、“张朝阳偷拍被告”之外,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在娱乐版面初登场的张兰。
这位集万千镜头于一身的婆婆,身穿一身裸色薄纱,惊艳到小S委婉点评“风一吹曲线毕现”;为了拔高自身存在感,兰姐还不忘登台献上整套的架子鼓表演。
环境乌漆嘛黑,兰姐头戴大墨镜一脸冷酷,这种噱头十足的大将风范,连阅人无数的小S看了都尊称一声“武则天”。
有这样一位十分懂综艺效果的婆婆操持,这场世纪婚礼的关注度可想而知。
当时这场仪式号称花费巨资,但是汪家不要来宾送结婚礼金,似乎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身份,张兰明里暗里多次昂着头颅表示,儿子婚礼的赞助方是万达。
当时正好赶上王思聪回国,一听张兰说婚礼是他爸赞助的,立刻表现出了“最烦装X的人”的架势,要张兰拿出赞助的证据;
就“婚礼到底是谁赞助”的问题,双方来来回回疯狂打口水仗,从此,王思聪和汪小菲母子开启了几年冷嘲热讽的骂战。
这场婚礼,场内场外都热闹,以至于结束了好几天,坊间相关的讨论依然热度不散,甚至直接孵化出了日后养活了十万营销号的豆瓣八组。
经此一战,轰轰烈烈完成初舞台的张兰,也一举成为中国最懂娱乐圈的富婆之一。
直到今天也还有很多人认定,正是张兰的这幅通天富贵的派头,浮夸极致的炒作手段,把一向冷淡另类的大S吓跑的。

这么说,未免有些武断了。
要知道,张兰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如此高调的从财经版走向娱乐版,其实都是因为性格使然。
天生大女主的命
张兰女士的经历如果写成剧本,其实是不让须眉的大女主戏。
上世纪80年代,和感情不和的丈夫离婚后,担起养家重任的张兰,为了让自己和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拿着一张单程机票就飞向了加拿大,去赚外汇了。
身无长物,语言又不过关的她,能选择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在对比了各个工种的时薪后,争强好胜的她一口气接了六份“黑工”。
早上六点就要去台湾雇主家做早饭,整理家务,中午再马不停蹄的去美发店做小工,晚上还要一在餐馆后厨打杂,装卸原材料。
“在餐馆打工,每天进店就有无数的事情等着你,又得洗又得配又得切,一天能切六筐土豆丝,至今手上还有一个缝了十几针的伤痕。
每天早上大冷冻车来了,一人搬18扇大牛排,一扇有几十斤。和我一起打工的都是印度裔的男人,但人家一片儿都不会帮你搬。”
工作上吃苦受累倒还好说,但打黑工时受到的委屈轻视,让张兰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她在老板的吩咐下,去后厨找丢了的捕鼠器。在偌大的库房里,她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从犄角旮旯把捕鼠器捞回来。
明明给老板减少损失,老板却从当天的工资里被扣了一个小时的时薪。
老板的理由是:你浪费了一个小时,才干了这么点活,这就该扣钱!
张兰吃了不少这种哑巴亏,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就在心底种下了“没有钱毋宁死”的宏愿。
1991年,拼死拼活攒下了2万美元后,张兰女士终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加拿大。

当时的北京,正值改革春风吹满地的一片大好之势,各路来京的下海弄潮儿,急需一个商务宴请时拿得出手的餐厅。
积攒了不少餐饮经验的她,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她孤注一掷盘下东四大街一间102平米的粮店,亲手去四川砍竹子背柱子,改造了主打川菜的“阿兰餐厅”。
果不其然,这家让张兰赌上所有家当的川菜馆,不到几年功夫,就一跃成为了北京数一数二的高级大酒楼。
阿兰餐厅大获成功后,张兰一鼓作气开出了“阿兰烤鸭大酒店”和“百鸟园花园鱼翅海鲜大酒楼”,几乎包揽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因为事业蒸蒸日上,她经常被儿子埋怨顾店不顾家。
张兰是那种永远精神充沛、永远自信放光芒的人,她说自己“一年只给自己一次哭的机会,有压力也不需要男人分担”,老霸道总裁了。
不到40岁的年纪,这样的成就放别人身上足够吹一辈子,但张兰天生自带赌徒气质。
2000年,张兰又把手上的三家酒楼全部转让,再加上创业以来积攒的6000万元,一股脑全部投入到了全新品牌“俏江南”的创办中。
号称要做“餐饮界LV”的俏江南,很快争气的爬上了餐饮业内的高端榜单,连带着张兰登上胡润餐饮富豪榜,财富估值25亿元,排名第三名。
女总裁张兰非常满意,于是她摇身一变,开启了铿锵玫瑰的后半场人生。
抓马且尴尬
让她意料之外的是,和当初出国打工不被待见一样,自己终于带着满腔激情杀进富豪圈的张兰,出走半生并未带回来荣耀,反而成了上流圈子里的笑料。
因为和京圈名流人物谈生意时,她浮夸张扬的做派被很多人不齿。
而她另一个得意之作,投资数亿的兰会所,又因为酷似县城KTV的土豪画风被业内新贵们嘲笑。
似乎是觉察到了什么,她从辣不怕的湖北妹子,倏而改口成了正黄旗的兰女士,开始走起了贵族人设。
张兰2.0版自豪地说:“不客气地讲,说三代出一个贵族,我就是个贵族,以前北京前门大栅栏那边一整片地就是我。”
一心想要把自己洗成京圈格格的张兰,不止把出生地编出了京津鄂多个版本,父母的学历工作民族也出现了360度托马斯全旋,祖上也从大户人家升级到了慈禧太后本人。
以至于这几年在公开场合露面时,绝口不提自己的励志故事。曾经采访时说过的贫穷心酸往事,和讲述过的打黑工历史,都成为了“张兰1.0版本”中,需要被优化掉的部分。
甚至为了有血有肉,那段在加拿大的黑工经历,也被她美化成了扛牛排之余还顺手拿了个选美冠军,十足十的美强惨。
“富”和“贵”还是不同的,张兰这些虚虚实实的身家背景,真真假假的自爆猛料,丝毫不比现在流量小花们的后援会吹的少。
但吹归吹,张兰想要打造出个人贵妇品牌的这个梦想,一直停滞不前还渐行渐远。
直到娶了大S做儿媳后,她似乎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弯道——当女明星。
2011年,在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上一鸣惊人后,张兰就把所有的热情从做菜转到了作秀上。
借着儿子儿媳和亲家的各种新闻,贵妇兰女士在娱乐版块里,不断开疆辟土,创造着新的辉煌。
可悲可叹的是,当她在舞台中央尽情展现自我时,却渐渐沦为了儿媳一家人综艺里的作梗目标。
有了孙子孙女后,她的家庭地位更是倒退三辈。
在之前的一次网络直播中,张兰接连遭受了孙子的无情白眼和打手机的待遇。
面对几万直播间里围观的路人,少少东家如此不给面子,让一众吃瓜群众简直分不清这两人里,到底谁是奶奶,谁是孙子。
骨子里的讨好型人格,在不服输的性格面前显得异常别扭。
争强好胜也算职业女性楷模的张兰,最终活成了张爱玲笔下一辈子不合时宜的怨女代表曹七巧。
不同的是,你说张兰不受路人和家人待见我信,但她不会像个怨妇一样,余生活在吃瓜路人茶余饭后谈资里。
60岁重头再来
守业更比创业难,几年前因为冲刺IPO失败,张兰把前半辈子攒下的老本都赔进去了。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她气得大骂资本。
不过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光环的张兰,以常人难想象的速度,原地爬起来重新盖楼了。
这一次,她盯上了直播带货的流量密码。
火热、张扬、精力充沛,张兰简直是为直播而生的。她说话语速很快,声调高昂,不停用“嗯嗯”的语气词自问自答。
这位身兼数职的女总裁,先卖完69元“高级衬衫”,再卖24块9的眼线笔,然后忽略“这么便宜你真的用吗”的弹幕,一撩头发说“我要坐飞机飞广州,兰姐大眼睛电死这些人”,不觉得丝毫尴尬。
她开腔不说“我”,只说“兰姐”,日常喊话“小黑粉儿”,让他们不要“蹭兰姐流量”,给兰姐“弄个热什么搜,头什么条”,教育小黑粉儿做人还是得和兰姐学。
怎么学呢?兰姐直播间正在卖兰姐的自传,叫《我的九条命》,快买去看看。
直播间有人说她是“富婆”,她马上反驳“我不是富婆,我只是努力做事业的女企业家”。毕竟挨喷不耽误赚钱,她的新店,麻六记已经携卷着她本人的非议,红红火火上线了……
喜欢带着大墨镜、大丝巾,一个会和纪念碑扬起丝巾合影的普通中老年妇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样子惚可见二十年前的英姿。
在短视频平台上,年过六旬的张兰带着两个塑料贵妇姐妹花,唱唱跳跳,又吆喝又炫耀。

虽然几个月后贵妇姐妹团无故单飞解散,张兰依旧散发着旺盛的表演欲。甚至有了更大表演空间以后,她开始cos正黄旗接地气的新人设。
什么带着厨师跳土味舞蹈,穿着真丝睡衣切黄瓜,穿着恨天高和下衣失踪做面条。
兰姐随便挥一挥手,眉飞色舞的脑门子上都印着“皇家印证”的通天纹,深度还原出“人在皇城,刚下地铁”的高贵味儿。
大S和汪小菲也是她短视频内容重要组成部分。
她经常会假装给儿子儿媳打电话,表演一些情真意切的家庭伦理剧,后面再贴附上诸如“你说人活一世,现在不拼什么时候拼”的心灵鸡汤。
……最后,自己还要给“这位妈妈很伟大”的评论点赞。
因为真实演绎了“戏比天大”,张兰的表演第一次看会令人尬得脚趾抠出俏江南,但是看久了又觉得莫名其妙很上头,甚至有热心网友已经将这种“尬且激情,抓马又励志”风格称为“兰学”,来表达对她复杂的情感。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从戏精一家人里脱颖而出,张兰自己搭台编剧自己演的本事,也是两岸公认的一顶一。
哪怕是在儿子儿媳离婚的这一幕年末大戏,细看来也是张兰的苦心经营:
先是隐隐约约有听说的透露出很多内幕消息,引得无数路人吃瓜粉,给她的直播间冲了一波流量;
而后,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作为离婚事件内幕的绝对知情人,掌握一手消息的张兰上演了一出胡说又道歉的戏码。
你以为张兰只是缺少关注,实际上这波她已经在大气层了。
她将儿子的情商变成自己的流量密码,趁着机会卖力带货,足足上了六七次热搜,连带着她的翻身新项目“麻六记”,也平白多了一大笔免费宣传的机会。
不喜欢的人甚至会嗤笑一声“丑人多作怪”、“不红倒爱蹭”,连儿子离婚这块人血馒头都要蘸,简直不要脸面;
佩服她的人说她是比大S还像杉菜,白手起家做到女总裁,现在还在直播赚钱,姿态难看一点也没关系,人就是要活得风风火火。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兰姐就是兰姐,“兰学”只是她的表演性人格的呈现,外界或许能解读她嘲笑她,但是也不会影响她。
就像那本豆瓣只有165人读过的《我的九条命》里说的,张兰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这样再一次重头再来张兰,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不散场的热情和不怕丢人一切向钱看的精神,估计高楼早晚还能搭回去。
毕竟这种“即使永远不被理解,也能始终做自己”的坚持,是很多成年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了。
|水杨酸    编辑谷氨酸
推 荐 阅 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