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京城,热浪滚滚。
每到这个时候,京师大学的校园里便会躁动起来。
毕业生们摆着地摊,一边售卖着各种带不走的东西,一边互相感慨时间的飞逝。
学弟学妹们则被吆喝声吸引过来,纷纷抢购。
王小力一个人在寝室收拾行李。
明天,他就要坐上离京的火车,回老家汉东省林城市楚阳县了。
屋顶的风扇呼呼的转着。
王小力拿出一盘邓丽君的磁带,插入寝室几个兄弟凑钱买的录音机——
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
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怀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听到这百转千回的歌词,王小力阵阵感慨涌上心头。
四年前,他从楚阳县考入京师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楚阳县第一个考入京师大学的考生。
在京城,他看到了书本上的天安门、长城、颐和园。
他许多次坐公交车路过新华门,看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墙,想象着里面的别有洞天。
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倏忽之间,已是离别之时。
这时,寝室门吱嘎一响,舍友袁华回来了。
袁华是王小力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
虽然也来自外省,但袁华在京城有好几个亲戚,而且混的都不错。
在亲戚的帮助下,加上京师大学的硬牌子,袁华被分配到国家计委工作。
从计划经济年代开始,国家计委就是中央部委中一等一的部门。   
“小力,我单位的宿舍已经分配好了,明天就搬家。一块来坐坐吧?”
“华哥,不了,明天一早我就坐车回林城了。”
“啊,这么赶?”
“嗯,那边单位要我尽快去报道。”
“那咱们兄弟今晚可得好好走几个啊!”
“行,一醉方休!”
晚上,两人在学校的烧烤摊把酒诉别离,并许下“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
毕业不久后,袁华便到国家计委经济综合司计划处上班。
经济综合司是国家计委的重要司局,掌管重要的经济政策制定,下辖七个处。
袁华所在的计划处共有9人,除处长和两位副处长外,还有两个主任科员,两个副主任科员。
袁华是处里级别最低的办事员。   
作为京师大学的高材生,袁华的工作能力自不必说。
加之尚未成家,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成绩有目共睹。
不久,袁华便被升为副主任科员,两年后又晋升为主任科员。又过了三年,他开始享受副处级待遇。
这一年袁华刚刚三十岁,他不仅收获了梦寐以求的副处级,还收获了珍贵的爱情。
在朋友的撮合下,袁华认识了京师大学的一名女老师,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有了爱情的结晶。
一九九八年的北京,开始出现最早的商品房。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袁华和妻子搬出了国家计委的宿舍,凑钱在西城区买了一套六十几平的小房。
西城的学区房后来大红大紫,此为后话了。
也就在这一年,国务院进行大规模机构改革。
国家计委在剥离了部分机构后被改组为新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即后来发改委的前身。
相对袁华的顺风顺水,王小力的仕途之路要坎坷许多。
踏上回汉东列车的那一刻,他心里对京城有万分的不舍,只不过难以对外人道罢了。
王小力仕途的第一站是汉东省林城市楚阳县司法局的科员。
由于是来楚阳县的第一个京师大学毕业生,县领导对他也格外重视,不久便提拔其为副主任科员。
不过县司法局本就是个科级单位,局长也就是正科级。
在局里,按道理王小力这副主任科员算是不低的级别了。
可一盆冷水马上浇了过来,他这个副主任科员除了工资稍高一点,没有任何政治待遇。
股级的科长看王小力并不顺眼,搬砖的活一个又一个仍给他。
王小力心态摆的很正。
韩信尚且受胯下之辱,这点小鞋算的了什么呢,是金子总会发光。
王小力脑子活泛、干事得力,在工作仅三年后,便被局领导任命为团委书记。
虽是虚职,却也是个科长(股长)级别的干部了。
又过三年,王小力正式成为司法局的政策科科长。
虽然级别没变,但权力大了不少。科里有八位同事,不少年龄都比他大,却一口一个科长叫着。
这一年,王小力三十岁。
春节临近,他和爱人带着两岁的孩子回到乡下老家。
除夕夜里,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晚会正式开播前,电视机上播放着北京城入夜的画面——长安街、天安门、人民大会堂……
一个个熟悉的镜头从电视上闪过。
王小力眼睛直视着电视机屏幕,紧抿着双唇。
匆匆一别,已是六载有余。
前些天袁华来信,王小力得知好兄弟已经高升副处。
想想自己这么多年了还只是个不入流的副主任科员,不禁阵阵凄凉涌上心头。
世纪之交,袁华的仕途很快遇到了瓶颈。
随着九八年国家部委的大量合并,僧多粥少的问题很快暴露了出来。
袁华先是在副处级待遇上彷徨了几年;等有了副处长的实职,又恍恍惚惚了几年。
一个副处的台阶,袁华待了整整八年。
直到38岁那年,他才成为处长,此时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
不过随着申奥成功后北京一波又一波的房价上涨,袁华手里的西城学区房也一天一个价。
六十几平终究是小点。
袁华和对象狠狠心,一番运作之下,又在海淀按揭了一套百平套三。
一万的月供让袁华一家有些捉襟见肘。
还好,在撑完最初的几年后,袁华一家的经济状况很快有了好转。
后来北京房价一飞冲天,手握海淀西城两大鄙视链高地的袁华意气风发。
44岁那年,袁华开始享受副局级待遇,最终也是以副巡视员职位退居二线的。
京城的一场仕途,算是功德圆满。
在权力的巅峰期,袁华作为享受副局级待遇处长,管理着处里六位下属。
退居二线那年,袁华的儿子袁小华成功考入人大附中,离父亲的母校又近了一步。
王小力的仕途在35岁那年迎来了大的跨越。
考虑到局党委成员的年龄梯度问题,年轻的王科长被提拔为副局长,成为楚阳县司法局里最年轻的副局长。
十年了,小王终于有了配得起自己“副科级”的职务。
而此时,他的老同学袁华已经在副处级的岗位上晃悠了好久。
38岁那年,王小力从县里外放,任楚阳县八莫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由于“副书记”的名字不太好听,因此这个职位在镇里一般被称为“党群书记”。
八莫镇在楚阳县城西南四十多公里处,是楚阳西南重镇,有着楚阳县第二中学、楚阳县第二人民医院等众多机构,实力雄厚。
王小力作为镇里的三把手,已经有专职司机和配车——这在京城可是部级领导的待遇。
两年之后,王小力小进一步,成为八莫镇长。
镇长的岗位上,他韬光养晦了三年的时间。
终于在43岁那年,王小力小进一步成为八莫镇党委书记,并于年底当选楚阳县县委委员,妥妥的“封疆大吏”。
尽管王小力这个正科级的镇党委书记在级别上相对享受副局级待遇的老同学袁华寒碜了一点,但“体验感”却并不逊色。
八莫镇作为楚阳西南重镇,有着气派的镇党委政府办公大楼。
镇里正式在编职工70余人,合同工60余人,各种县直属机关办事人员50余人,保安、保洁员、厨师、司机等20余人,机关配车7辆。
每天午餐,厨师都会专门考虑王小力的口味,做好送到他的办公室。
每逢全体大会,一百多名镇机关人员加上下属五十多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坐在台下,黑压压一片。
王小力主席台就坐,目光如炬,气势逼人。
作为身兼县委委员的封疆大吏,他作风霸道,雷厉风行,全镇上下无不马首是瞻。
借着“王”的姓氏,部分好事者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八莫王。
又由于八莫镇位于楚阳县的西南方,因此又被民间称为“楚阳南天王”。
在王小力的带领下,八莫镇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楚阳县乃至林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岁月如歌,韶华似水。
2008年,楚阳县第二中学迎来六十华诞,各界人士纷纷发来贺电。
在庆祝大会上,楚阳二中校长主持校庆,县教体局局长到场并致辞。
作为当地的父母官,楚阳县党委委员、八莫镇党委书记王小力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小力深情回忆了自己三十年前在京师大学求学的经历。
他从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讲起,强调了科技创新和人才驱动的作用。
致辞的最后王小力强调:
楚阳二中建校六十年来,引领楚阳县西部创造了农村教育的奇迹,多年来一本达线率在林城全市名列前茅。
八莫镇党委及政府将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楚阳二中的发展,提供配套资金,助推学校发展,全力支持人才引进,殷切期盼楚阳二中成为林城市乃至汉东省农村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
楚阳县第二中学是林城的二中、楚阳的二中,更是八莫镇的二中,八莫人民以有这样一所甲子名校而感到无比自豪!
台下掌声雷动。 
王小力在执政八莫五年后,被调回楚阳县城任副县长。
知天命之年,他终于进了县常委班子,任副处级县政法委书记。
恰逢当时主政汉东省政法委的是省委高育良副书记。
王小力与他一样,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讲话引经据典,颇具儒将风范。
故又被官场谓以“楚阳高育良”的称呼。
三十多年的沉浮往事,他的仕途也即将迎来最后一站。
全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