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95后的叛逆期真的过去了。
曾经把靠父母、考公务员当天敌的95后,在经过社会捶打后,观念已经大大转变了。
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家业继承者」——郎佳子彧,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面塑的一种)」的第三代传人,北大硕士,目前是推广面塑文化的 KOL。
继承家业的路好走吗?无聊吗?比进大厂更幸福吗?以及非遗是感情牌吗?你真的喜欢面塑吗?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和郎佳子彧聊了聊。

PART 1

做面塑真的不是捏橡皮泥

 GQLab 初次见面,先小小热身——如果要捏一个我,你会怎么操作呢?
会先分析五官,用你眼睛的宽度去衡量其他五官的宽度,确定比例。然后会观察面部细节,比如眼角走向、眉毛浓淡等等。
 GQLab 好细致!那会有什么脸特别不好捏吗?
完美的脸不太好捏,没什么特点。
 GQLab 比如...严屹宽?
那倒不是。你可以理解为整容脸不好捏,因为都差不多,没瑕疵、没特点,分不出来谁是谁。
 GQLab 懂了,xxx。
我可没说啊。
 GQLab 哈哈哈,虽然这样很冒犯,但我可以把面塑理解为精细版的捏橡皮泥吗?普通人上手难吗?
橡皮泥1956年问世,面塑秦朝就有了,合理怀疑橡皮泥是面塑的衍生品之一。
面塑上手确实简单,最快半小时就能学会。但真要学好、学精,起码要系统学习2年。要还原一个人的特点甚至性格,不容易的。
 GQLab 面塑有很多派别,为什么就面人郎这一派申遗成功了?它有什么特点?
面人郎会更注重细节。我爷爷做过一个作品叫《玉米蝈蝈》,那蝈蝈腿上的刺有多少根爷爷都1:1还原,这个刺跟人的汗毛差不多细,而且汗毛是粗细均匀的,蝈蝈的刺是由粗到极细的,爷爷能用手捏出来。
爷爷的面塑作品《玉米蝈蝈》
 GQLab 好厉害,那申遗成功有给你家带来了什么改变吗?你们给手买保险吗?高考能加分吗?
......想多了,仅仅是来家里采访的多了😅。

PART 2

进大厂 or 做面塑?

没有对的选择

只有把选择变成对的

 GQLab 就你所了解到的,面塑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我爷爷那个年代,面塑做好了就是「铁饭碗」。爷爷开创了「面人郎」,后期是拿专家工资的,作品经常作为国礼送给外宾。那时候我们家算名门望族,爷爷和溥仪的弟弟溥杰是好友,邻居是老舍,冰心给我爷爷做过专访。
 GQLab 我的下巴逐渐落地。
哈哈哈哈,后来改革开放,国外对国内传统手工艺品很好奇,爸爸把作品卖给国外的礼品店,月薪能上千。那时候的平均工资也就几十。
你不要这样看着我......当时我都没出生,没享受到任何红利。90年代,热潮过去,国内对面塑的认知就三个字:挺土的。没什么人做面塑了,爸爸也成了普通职员。
 GQLab 家人会从小培养你「继承面塑」的意识吗?
其实没有。爷爷那一辈环境挺好,根本没想过会失传,他有9个孩子,爸爸在内的几个人喜欢,就学了,其他人就做了别的。
 GQLab 那你小时候是喜欢才学面塑的吗?
是的。两三岁的时候,我就喜欢搬个小凳子在旁边看爸爸做面塑,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再大一点,帮他打打下手,用他剩下的废面做个小猪、小蛇什么的。四岁才开始正式学。
 GQLab 学的过程中有表现出什么做面塑的天赋吗?
有吧,爷爷21岁做成的《司马光砸缸》,我12岁就完成了。
我15岁时,爸爸去首都图书馆表演,也带了我。临场他突然说「我今天不表演了,你坐这儿表演」。我就捏了一个老寿星,老寿星挺复杂的,要用到很多技巧,当时好多四五十岁的老前辈都惊了。
而且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秘书长看见了,一定要让我入会,协会会员平均年龄在五六十左右,我刚入会时,还被当作工作人员私自带进去玩的孩子。
 GQLab 既然你喜欢面塑,也能做好,你会想从事跟它相关的职业吗?
一开始就想。本来想艺考,拿着作品去找央美和清华美院的老师,人家说你这确实不错,但太小众了,都没法跟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课、考试,不行。
我就按部就班高考,上大学,大二开了公众号,也开课教小朋友捏面人。研究生念了北大艺术学的美术方向,研二就自己开工作室做面塑了。
工作室视角
 GQLab 你在北大,身边的人都卯足了劲争取实习机会,争取大厂这样「光鲜」的工作岗位,你选择了一条没人走的路,一开始难吗?
挺难的。一开始我爸就希望我别做这个,面塑虽然是非遗,但叫好不叫座,他担心我养活不了自己。当时赶上疫情,资本寒冬。我每天拿着ppt去见天使投资人,唾沫讲干了都没遇到合适的,就自己投钱做。
我在鼓楼对面租了个小工作室,一年租金20万,也置办不起任何办公用品。整个工作室就我、一个实习生和12套桌椅,桌椅还是上个公司送的,连饮水机都没有。
后期我和两个朋友正式成立工作室,有了项目,每天早10晚12,经常一天结束才想起没吃饭,一个月没跟任何朋友社交。刚起步,没人知道能挣多少,有一段时间都是我用之前上课、做公众号的积蓄在养公司,平台还会催你更新,加上当时家人的健康也出了点问题,压力还挺大的,经常晚上下班,把车开到车库停好,坐在里面放声大哭一会儿才回家,还想着「快点哭,明天得早起去工作」。
 GQLab 听起来,开工作室真的没有比进公司轻松多少。
是不一样的辛苦吧。进公司有安全感,但要完成公司的愿景,会受到限制。做自媒体虽然要承担压力和风险,但确实会自由很多。
不挤早高峰地铁,不在格子间工作,幸福感真的挺高的。当时租办公室,有1楼和5楼可以选,为了看到窗外的鼓楼,我每个月多付5000块租了5楼。前几天在工作室做面塑,屋外的鸽子哨声盖过了屋里唱片的声音,我抬头一看,正好是傍晚,钟楼、鼓楼、包括鸽子,都被染成金色的,楼下是公交车报站的声音,自行车开过的声音,心里特别平静。
工作室外的夕阳
 GQLab 真好,但爱好变成工作后,你对面塑的喜欢还能一如既往吗?
能啊,就像白领周末会拼乐高、做手办来解压,工作越忙,我越想捏面人。
而且用面塑做自我表达是能带来成就感的。我16岁时觉得学习太累了,做了一个学生坐在课桌里,头跟手从桌板里穿出来,像刑场的镣铐一样。
我发现大家玩手机的时候双眼无神,像灵魂寄居在了这个小设备里,自我意识都模糊了,就做了一个光着身子玩手机的人。我会觉得我在表达,我「存在着」。
郎佳子彧面塑作品《花季》
 GQLab 坚持自我表达给你带来的收益怎么样?能养活自己吗?
现在工作室的业务慢慢稳定了,具体金额不太方便说,在 KOL里挣得算可以的,反正比研究生毕业去大厂高哈哈。
 GQLab 所以「进大厂 or 做面塑」,你做了很对的选择。
我觉得没有对的选择,因为你没法知道没选的那一项会发生什么,我们都是在努力把自己的选择变成对的。

PART 3

放下传承非遗的执念

才能好好传承非遗

 GQLab 前面都聊得很愉快,下面我要问些犀利的问题了。
(调整坐姿)好的。
 GQLab 会有一些声音说,有些东西之所以成为非遗,也是因为不太被时代需要了,行业萎缩才需要被保护。你觉得,我们要为所有曾经存在但可能消失的东西感到遗憾吗?
我觉得一个东西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足够好,而不是它曾经存在过。传统文化能不能传承下去,很看缘分。有些非遗最年轻的传承人都80岁了,那它很可能就没了。
得看这个行业有没有一些偏执的小孩愿意坚持下去,让它的好被更多人看见,让大家发自内心喜欢它,那它才是真的活了,也就不需要「非遗」这个头衔来撑着了。
 GQLab 感觉你的心态很放松,没有「一定要坚守阵地」的苦大仇深。
使命感这个东西只能放下。我做面塑是因为我喜欢,喜欢才是最大的能动性。我也希望大家夸面塑是因为它好,而不是因为它是「非遗」。自发的才是可持续的。
 GQLab 你的家人就是面人郎的全部继承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你会担心陷入自嗨吗?
我很警惕这件事。艺术品本来就很个人,面塑还很小众。网上会有人喷我,说传统文化应该受到保护,但你做的就是垃圾,你的各种比例都不对。
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就拿它跟手办比,跟国外的雕塑比。看我的比例结构、造型张力等等,我想把围墙去掉,去更大的环境竞争。
 GQLab 你也提到了手办,但大家购买手办是为 IP 背后的文化买单,你觉得面人郎的竞争力在哪里呢?
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不准备在手办这个赛道里竞争。没必要拿手工艺品和工业化产品比,目前我在以接商务合作的形式盈利,作品是不出售给个人的,之前有人想花5万买我的《山海经》,我拒绝了。我希望能有所区分,后期有自己的 IP。
其实我知道,目前「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带来的收益,可能大过了「面塑」本身。但这不是我的目标,我希望在荒草中走出一条路,将新旧文化结合,做出年轻人喜欢的「新国货」,这样以后有人喜欢面塑,也能顺着我的脚印往前走。
郎佳子彧面作品《山海经》
 GQLab 了解,那你有做什么具体尝试吗?
有几个办法。一是做传播性、话题性比较强的作品,比如哪吒;二是抓时代情绪设计作品,比如之前提到的看手机的人;三是给传统作品加新形式。《山海经》就跟手办的部分特点结合了。像肌肉、掌纹、血管这些很夸张、刺激的东西,传统面塑是没有的。
 GQLab 作为「小芒种花官」之一,你认为现在「新潮国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欢,背后有什么原因和趋势?
大概从1990年开始有很多新的文化形式进来,在我小时候,“洋气”是一个明显的褒义词,但现在就是一个中性词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同吧。当然在这种大情绪下,从业者应该更加沉静、努力,让国货不负众望。
国货正流行。国人的情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为国货买单,一定也是看中了其中的价值。
以自信和创新的姿态迎接国货,重新定义美好生活。是像郎佳子彧这样竭力推动国货、国潮发展的年轻人希望看到的,也是小芒APP一直致力于实现的事业。
👈 左右滑动 👉
小芒APP作为潮流国货集合地,携郎佳子彧在内的五位「小芒种花官」,发现新潮国货,成为国货浪潮造风者。
国货正当红
与小芒APP一起
尽享潮流国货
监制:Rocco Liu
时装副总监:Ruiqi Wu
时装编辑:Runhao Li、高鼎
艺人统筹:Icy 视频创意:Webber
导演:董剑雄
视频监制:杨志轩 制片:张兴淼
视频执行:Serena、万晴阳2vy
造型协助:冬雪、Duoxi、刁婵娟、豆一伟
平面摄影:汤灵杰
化妆:钱彼得 发型:Houkun
灯光器材:Lit Studio
图文编辑:大怪
撰文:Lee、辰鹅、Simon
插画:一亖丗亖一
视觉:aub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