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
Solstice
我们生气的原因,是我们心里有一个剧本,眼前的孩子却没有按照这个剧本演。要反思的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剧本。
哪个妈妈能不生气
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是非常容易产生怀疑的,此时如果有智者告诉我们解决方法,我们往往听不进去,因为觉得和眼前的问题无关。
而真相是:都有关。你只不过被自己的“小我”挟持了,看不见而已。
我们的语言其实每时每刻都在透露我们的内心。众多商家这样做过广告,“错过”“落后”这一类词汇都是基于恐惧的,也特别容易产生“客户认同”,因为可以和我们内心的恐惧一唱一和,把我们挟持得紧紧地,进入机器人的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在忙碌,实际上在如机器人一般梦游。
如何才能脱离这种状态?靠内在的工作,靠觉知。如果把发火比喻成发病,这些内在工作不会让我们“马上彻底”痊愈,但可以拉长“发病”间隔,每次“病程”变短。
走出坏情绪,真的有方法,就是能看到那个“机器人”、那个“小我”、那个“痛苦之身”,并不断提醒自己,我们不是那个机器人。不是孩子“惹我们生气”“让我们着急”,而是我们潜意识允许了这件事“让自己”生气。提醒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应。
“孩子惹我们生气”,这句我们挂在嘴边的话恰巧说明了,孩子是我们走向觉悟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Winter
Solstice
我们知道觉悟,要进入当下
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当下
我们和孩子的核心矛盾其实是时间的矛盾。成年人往往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反思以前发生了什么,计划下一步要做什么,为过去懊悔,为未来焦虑。而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眼里只有眼前的事。想想七八岁以前的孩子,他们时时刻刻都活在当下,过去发生的很快就忘了,明天发生什么也不会想,当下的蚂蚁、沙子、树叶,就是世界的一切。这其实就是人和世界的一体性。
天人合一是东方智慧的最高境界,而孩子生来就是合一的。我们和世界本是一体的,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分离”了。我们所有的痛苦其实都来自这种分离,所以觉悟是重新合一的过程。孩子就处于这样的当下状态里,所以孩子是我们走向觉悟天然的大师。
Winter
Solstice
觉悟的前提是敢于真实面对
孩子是最真实的,能看穿你的一切伪装
为孩子无惧说出真相。如果你睁开眼睛,就会看到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面镜子,照得出完完整整的你,特别是你最希望掩藏的那些丑陋的角落。我们那些没有解开的结,都会在孩子那里折射得一览无余。
觉悟是感受和给予无条件的爱
孩子给我们的就是无条件的爱
孩子不会因为我们成就高低、金钱多少、有没有皱纹、是不是聪明能干来决定给我们多少爱。反而是我们,口口声声说无条件爱孩子,但却会因为孩子慢一点儿、“笨”一点儿就嫌弃他们,会根据孩子的成绩高低决定我们给予他多少爱。即使这样,孩子还是给我们无条件的爱,但是我们经常对这样的爱视而不见。
Winter
Solstice
孩子是通道
让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最深的恐惧
孩子是未来,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面对不确定时会恐惧,所以希望去抓住某个确定的东西。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抓”,但你是抓不住它们的,哪怕看上去抓住了,也只是幻影。但很多人要过很久才能明白这个道理。这种恐惧在孩子面前展现得最深。我们养育孩子,做教育事业,就是要面对这最深的恐惧。
除了“未来+不确定”这一点让我恐惧,面对孩子时还有一层恐惧,因为我们觉得孩子是“我们”的,他是我们的外展,是我们的一个“项目”,因此孩子的失败就是我们的失败,而我们的失败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失败的我是不能被接纳的、不值得被爱的。这个不接纳和孩子无关,是我们自己的功课,但孩子能折射出这些埋得很深的自我评价和不接纳。而看到这一点,是觉悟的开始。
Winter
Solstice
哪有什么超人
回想一次次在低谷的时刻,最终能走出来,是靠自己做这三件事:接纳、转念、相信。
接纳:做妈妈是天下最难的工作
做妈妈是世间最高阶的事,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灵性的人。所以,不仅你没准备好,别人也没准备好,更重要的是你永远也不会准备好。我们常说终身学习,其实做父母才是终极的终身学习,因为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情况出现。我们需要在每个当下实时应对,不停地提醒自己看到孩子,内观、反思、调整。
转念:养育最大的困难,在父母的内心
所有父母对孩子的到来都有一些美好预期,场景往往是亲密拥抱、欢歌笑语。而生活的真相是,需要化解很多阻碍,才能通往理想的幸福。这些阻碍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在孩子身上投射的自身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并不自知的恐惧和匮乏感。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但究其根本,往往是为自己。因为如果孩子“不成功”,就等于自己“不成功”。所以,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某种不认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功课是自我接纳,而不是推着孩子实现我们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就算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无私地只是为了孩子成功,也要问:什么是成功?是在竞争中胜出吗?这种竞争性成功的底层信念,是认为孩子以后面对的世界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世界,所以孩子要“成功”,那就需要什么都好,“技多不压身”。但其实“技”永远不够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求永远没有终点,自己疲惫,孩子也疲惫。疲惫的时候,你如果反思,就会知道作怪的是我们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需要转变的是底层的信念:这个世界不是淘汰制的,而是成全的,世界是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因为他是他而在这个世界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这时候对世界的假设就会从残酷的竞争变成温暖的花园。
这也许听上去是“天方夜谭”,因为它似乎和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但请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智慧和包容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呢?所以常提醒自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偏狭的。放宽一点儿视野看,就是转念的开始。
Winter
Solstice
相信:其实所有的答案,都在眼前
我们和真相其实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这层纸就是觉知。
一方面,养育这个“平行宇宙”似乎纷繁复杂;另一方面,有了觉知就会明白,养育的核心只有两条。
第一,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第二,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幸福的关系。
这两项的结合是成长的物质基础+内在能量和灵性成长的安全空间。养育,无非就是这两项。
也许你会问:那孩子的教育呢?学习呢?
其实都包含在里面了。
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平和与专注力。平和的根本是知道自己被无条件地接纳和爱着。所以,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根本,孩子在世俗世界里需要做的事情就不难。
当做好了根本,你就会发现具体问题怎么解决,其实答案都在眼前。就像前文所述,你如果放下自己脑子里的声音,听孩子在讲什么,那么就会发现他都告诉你答案了,你只要跟随,就不会做得太差。当然,难的是我们往往被自己脑子里的声音——“机器人”挟持,而听不见孩子的声音。
我们不是神,世上也没有神,但是我们和孩子的联结有如太阳一般的能量。
有时候,我们只是忘了。
文章节选自一诺的新书《力量从哪里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