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在病房学治病,在急诊学救人”。
最新一期节目里,医学生们在病房的学习基本结束,又马上加入急诊展开新一阶段的学习。“‘重急险’的病人如何‘量难全’?”陶勇医生指出这个特殊科室的挑战性。
初入急诊科,简直兵荒马乱:早交班时的私下交流、闭目养神被点名批评;抽考环节俨然是大型“死亡”现场,气氛凝结;初次接收病人,刘畅、谢旭超等人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是一次快速作战部队的培训,“急诊只有Plan A”也是对他们提出的新的成长要求。这一次医学生又将如何披荆斩棘呢?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以下简称《offer3》)进度条过半,却愈发令人“心动”。
随着急诊学习的拉开,医学生们的成长故事来到了高能进阶时刻,这种“进阶”不仅是更果断、更全面的医疗诊断和治病救人,更是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全面抗压能力的考核;而透过这个足够特殊、复杂和流动平衡的科室,新一轮关于医疗、职场、社会现实等多维度的观察和思考也将展开。
“职场故事”的再进阶:
《offer3》如何让人“心动”?
“不要以为,所有的错误就是以为造成的”、“你就是没有做到位,你不要跟我讲其他的”……面对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骁的犀利批评,被赞情商天花板的谢旭超的情绪也出现了较大波动;而在病房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冯琛在抽考环节被划分至B组,坐上了“冷板凳”。
《offer3》播出过半,就猝不及防地拉开了一次高阶晋级版的打怪升级。没有“在表扬和批评之间反复横跳”的带教老师谈话艺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犀利的夺命连环式反问,而初入急诊科的医学生们,在病房实习阶段培养的自信也土崩瓦解,再度让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一方面,节目确实更好看了。急诊科是按下了加速键的职场,病患的危急程度、病情的复杂多样,都不允许一点的失误和犹疑,让整个节目戏剧张力十足。即使是多次惊艳带教老师团、汇报中屡次第一的学霸刘畅,在病例诊断、病历书写、家属谈话时也是手足无措。
另一方面,这个足够复杂、又快速流动的场域,更能让观众在变化中见证医学生们的成长,而这也是最考验医生的科室。稳扎稳打的张洽不仅在抽查环节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急诊缝线时的专业也令老师放心,从冷静直接到温柔安抚病人的蜕变,也印证了他在专业技术和医者仁心上的双重成长。
透过其他医学生,我们同样看到了一幅足够鲜活的医学生职场成长素描。
王蕊、刘畅和冯琛上演的是“临床小白成长记”,三人身上遇强则强和遇强则学的特质,也让他们在这段“旅途”中不断突破自我、快速成长。即使是被留在病房的王蕊,虽然无缘急诊科的历练,但同样也收获了最适配当下的她的成长。
奔三的李不言,是太多职场人迷茫的缩影,而在参与到重症患者俞阿姨的全阶段治疗后,他也开始在临床和科研中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除此之外,出身医学世家背负高期待也能埋头吃苦的汪苇杭、学历普通但力争上游的高尚,他们的职场成长和蜕变同样极具典型性。
这里有每一个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的自我怀疑、被批评、甚至是无处不在的考核,也需要不断在沟通、合作、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成长一定是最终的答案。透过荧幕,加油团同样在强烈共鸣着:陶勇在汪苇杭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丁辉、王骁也在为李不言的暂时落后和触底反弹加油。
工作环境的转变和医学生的成长变化,映射了社会大众普遍面临的职场现状,成为节目撬动最广大受众群体的关键。而即使是回归到医学生领域,节目所展示地内容也同样令网友表示“受教”:有网友分享自己在考试时遇到了胆囊切除手术原理判断推理题,联想到王蕊在节目中的讲解图,“瞬间解题”。
能够看到,以职场故事为主线,《offer3》在故事好看性、人物成长性、情感普世性乃至专业输出上,都做到了极致用心,而这也是其能够打动观众的基础。
医院是社会的缩影,
你在《offer3》里看到了什么?
昨天,#offer3的俞阿姨终于醒了#在网络上引发了关注。这种关注背后,承载着网友的多重情感:一方面阿姨曾经表达的“自己很幸福不需要抢救”的观点,引发了节目内外关于生命质量的大讨论;另一方面,医学生李不言在俞阿姨的身上倾注的关注和情感,也是他成长乃至作出人生抉择的重要转折点。
一档医疗节目中一个“普通”的患者,却成了那面镜子,照进现实、也照进医疗行业。医院是社会的缩影,跟随着医学生的成长视角,《offer3》在这个快速流动的环境里铺陈开了一幅微缩社会图鉴。
年轻的心是柔软的、敏锐的。刘畅在听到患者困于路程遥远、价位高昂没有办法“遵医嘱”时眼眶微红,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当这个疾病真正来临的时候,人类做好准备了吗?”;冯琛在癫痫病患者的回访中,发现很多人即使在治疗后不再发作,但仍然鲜少再去融入公共生活中,提出了病耻感的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节目播出刘畅谈论罕见病高价药的问题后两天,氯苯唑酸出现在了医保目录上,真正成为患者的福音和希望。节目联合多个媒体大V共同发起的#普通人能为消除病耻感做什么#的话题,同样引发了舆论的关注。《offer3》充分展现了一档综艺照进现实之后的社会价值。
透过医院这扇窗口,被关注的还有更多当下人们看病的普遍现状,比如看病孤独、焦虑致病、网络问诊等。分组辩论赛更是瞄准了“该不该提倡妇产科医生女性化”的命题,展开激烈讨论。在节目播出后这一话题也引发了网友热议,话题阅读量达到2.9亿。和身体上的治病救人一样,这些隐形的医疗困境同样值得关注。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生的人文关怀,也是始终在强调的话题。91岁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家属,在刘畅“胃镜、肠镜、支气管插管”的一通输出后,立刻出现了焦虑、抵触心理,“这么大年纪就别这么折腾了”;卢主任及时上场安抚了家属情绪,即使危急如急诊,“谈话的艺术”同样是医生所注重的。
《offer3》不只是一个关于“医学小白”的职场成长故事,它所呈现的更是一整个医疗行业生态,在这里显性的身体疾病、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以及更广泛意义的社会命题,都在被聚焦被讨论。
越深入越破防,
《offer3》拥有穿透现实的力量
《offer3》正在极力讲述着关于医学生、医生关系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生态的新故事。医学生成长记的故事如何讲述?医院这个特殊环境里的多元“社会关系”如何勾勒?回归综艺制作的底层逻辑,如何讲好一个层次丰富、层层递进的好故事?节目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医学生成长记”的故事,围绕着培养一个医生到底有多难展开。节目以“宇宙的尽头是考核”的临床学习拉开了一场进阶之旅:从查房、门诊、手术、汇报到MDT多学科会诊、值班、辩论,环环相扣层层拔高;而职场心理、团队共赢、竞争合作等命题同样在夹杂呈现,全面且真实地展现了医学生的成长记录。
和病房临床不同,医学生们刚刚进入的急诊科室中,采取的考核机制是100分扣分制,低于80分则将无缘最终offer的角逐。细细品味则会发现其中的精妙:急诊不允许错误,不允许任何的懈怠和敷衍,这是生命的争分夺秒。
完整的考核逻辑的建立,是对医学生成长进阶之路的浓缩展现。而选取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考核项,用十期节目集中展现在大众面前,让观众能够更快更全面地走进医生、走进医疗
如何抓取更典型、极致的人物关系,是《offer3》突围的又一关键问题。我们看到了带教老师们在医疗上的严谨态度、高超技术,更有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爱护后辈、呵护成长。张主任在严师和催婚大家长之间无缝切换,董主任亦是有趣的“董哥哥”,这是一个友好有爱的大家庭。
更重要的是,多种类型的“神仙带教”构成了医学传承的培养皿,手段和方式灵活多样,刚柔并济。张主任曾带领医学生拜访自己的老师,也在他们去往急诊的时候殷殷嘱咐,医学传承令人破防。而在刚刚进入的急诊中,卢主任所代表的“严师”锤炼,同样是一种传承。
在这里同样有着动人的医患关系。高尚不仅在门诊时调剂病患母女的争吵,面对同事也做到了保护病患隐私;俞阿姨手术后长期未苏醒,家属亦保持了对医生的信任。不过对于医学生来讲,陶勇医生“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的这句话,或许是他们在当下乃至未来需要频繁去领悟、品味的。
作为职场观察综艺,《offer3》以医学生的主观视角和加油团的旁观视角带领观众看到了职场众生相,又通过从病房到急诊的双层职场进阶、为医学生量身定制的考核体系的内容设定,完成了职场观察的持续加码;同时,节目还打破“职场”束缚,以一家医院为观察点,实现对医疗生态的辐射关照,捕捉到了社会百态。
而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offer3》还在各个维度作出了创新升级:比如本季节目不直接发放offer、仅角逐面试机会;尊重医院的规章制度和防疫要求,制定严格的拍摄方案,比如减少工作人员流动、避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充分保护病患隐私等,节目中所有出镜患者,节目组皆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
行至第三季的《offer》,通过节目模式和制作上的多重升级,成功成为大众和医疗行业之间的纽带,打破和消除大众的刻板印象和误区。网络上,大量观众在观看节目后表示收获颇丰,甚至有医学生真情发文,表示张洽、冯琛的表现打破了自己对学校学历的“偏见”。
如今的观众,早已走出最初「娱乐综艺能展现什么?」的质疑,并且不断在节目中「有所感有所得」,当医学遇见综艺,《offer3》正在交出自己的答卷。而更长远来看,这一套创作方法论同样适配于更多类型综艺解锁新场景新群体新行业,而这应该是其之于行业更重要的意义。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
欢迎添加微信186680980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