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叫妥懽(huān)帖睦尔,他即位后任用了拥戴他上位的伯颜做丞相。这个伯颜十分专权,独自把持朝政,他不仅排斥读书人,还废除科举制度。
于是,妥懽帖睦尔赶走了伯颜,封马扎儿台为太师和右丞相,不到一年,又换了一个叫脱脱的人做丞相。
脱脱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但依然难以弥合已经分裂的社会和重拾失去的民心。当时,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元军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
1368年,元朝大都被明朝的军队攻破,元顺帝闻讯惊慌失措,带着他的后妃、太子一路逃往西北。元顺帝在漠北草原上继续做他的蒙古可汗,这一时期史称北元。
朱元璋看到顺帝逃得那么远,也就不再追杀了,还看在他是一个能够顺应天命逃跑、识时务的人,在他死后给予他「顺帝」的尊号。
△ 《元代帝后像》·元·佚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稳不住江山的元统治者
当我们回顾元朝百余年的帝国历史时,可以发现,忽必烈虽然奠定了元朝这个前所未有的多民族大国的制度框架,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而有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有能力的继承者则解决不了。
比如汗位的继承,多民族如何和谐相处,如何接受共同的统治,以及经济制度的建设,等等。
忽必烈之后,从元成宗即位到元顺帝继位的38年间,王位的更替往往伴随着阴谋、篡位、暗杀和大规模的内战。打下江山后怎么「稳住江山」始终是元朝的难题。
△ 《饲马图》·元·任仁发
农民起义,事出有因
在元的统治期间,游牧民族创立的制度和中原文化始终有不可调和的冲突。例如蒙古人将天下视为同宗子孙的共同财产,宗亲贵族和皇帝有着紧密的联系。
每个新皇帝理所当然要赏赐巨额财产给同宗人,以维持关系和巩固政权,结果导致国库虚空。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内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农民起义。
而进入中原的蒙古贵族脱离了草原生活,完全由政府供养。他们依仗特权,任意享受,终日沉醉于酒肉声色,士兵不习骑射,丧失了过去的尚武传统。
△ 《元世祖出猎图》·元·刘贯道
而元朝军队收编的汉族和其他各族军队,对享有特权的蒙古军也很不满。元末的丞相伯颜还在四等人制度上,对不同民族的人们实行区别待遇,使得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之间的鸿沟愈发明显。
这个制度和印度种姓制度很像,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样的制度之下,统治阶级与平民经常发生冲突。元顺帝执政后期无心朝政,生活堕落,又碰上天灾人祸,最终成了亡国之君。
△ 《宦迹图》·元·佚名 元军镇压农民起义军
把人分四等
蒙古贵族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维护自己的统治,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也是元的国族人,统治者称他们为「自家骨肉」。
第二等是色目人,意为各色名目之人,指的是唐兀、畏兀儿等西域人;第三等是汉人,但指的并不是所有的汉族人,而是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契丹族等各民族的人。
第四等是南人,指的是原南宋境内的各民族臣民,他们的地位最低。四等人制度有点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得社会矛盾愈加复杂、尖锐。
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极低。在科举方面,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分别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场数也各不一样,汉人想要被录取非常难。
△ 《宦迹图》·元·佚名农民起义军向察罕帖木儿投降
新的汉人政权
在反元大起义中,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在南方崛起。1368年,朱元璋的大将率军抵达通州时,元朝皇帝已经逃走了。明朝收复了大都之后把这个地方改名为「北平」。
当时,流亡草原的北元政权仍然存在,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四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城。
朱棣雄心勃勃,不满足于燕王的封号,后来从他的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成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后来,迁都北平,改称「北京」。
知中ZHICHINA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