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民智国际研究院
文章已授权转载
导语:
12月9日,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利坚终于迎来了近些日子大肆鼓噪的民主峰会。回首这一年的美国,疫情肆虐,国会暴乱,种族骚乱,枪击频发……桩桩件件让美国怎么有底气邀请一众国家和地区参会,自己理所当然地做起了“民主教师爷”?
这所谓的民主峰会不过是“有几个苍蝇碰壁”,聚在一起“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受邀参会者中便不乏跳梁小丑,台湾当局以及立陶宛赫然在列。立陶宛自恃有美国撑腰,不断在国际舞台上窜下跳,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罔顾“一个中国原则”,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然而立陶宛显然是低估了中国维护主权完整的决心。12月2日起,中国海关的清关系统删除了立陶宛,意味着从立陶宛到达中国的货物无法清关。此前中国外交部宣布将中立关系降为代办级,并召回驻立陶宛大使。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小国的行为一向耐人寻味。那么这个人口只有区区三百万不到的、远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蕞尔小国,为什么要触中国逆鳞来“怒刷存在感”?背后是否还有幕后黑手助推其行动?这种行为又将进一步导致什么后果?
本文选自卡内基研究院,作者是丹尼斯·金斯白涅夫斯基,翻译略有删改。本文系作者观点,与公众号立场无关,仅供读者思考。
就在几年前,要说立陶宛会成为世界上强烈反华的冒头国家之一,肯定是难以置信的。但在过去这一年,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急转直下,这种恶化程度和速度在欧洲史无前例。
立陶宛打着人权旗号就中国内政问题发表不当言论,干涉中国内政,甚至公然声称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基建投资是为了增加影响力。双方关系不断龃龉,尤其在立陶宛宣布批准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而剑拔弩张。
立陶宛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从温和到翻脸,这一转向引人深思。它究竟是为了维护“西式民主价值观”,排挤不同的意识形态,还是为了追随美国的脚步?实际上这两个理由都很好地诠释了立陶宛当局的动机。
另外还因为,立陶宛长期笼罩在对俄罗斯的忌惮阴影下。然而立陶宛却认为,抨击中国是对抗俄罗斯的有效方式之一。
立陶宛的野心在2019年初露端倪:立陶宛国家安全部在年度报告中分析威胁时,首次提及中国。与此同时,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纳乌西达(Gitanas Nauseda)公开反对中国投资参与开发建设立陶宛港口。
2021年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今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17+1模式,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框架。与此同时,立陶宛军事情报部门表示,中国华为公司参与5G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9月,立陶宛国防部再次指责华为、小米和一加等中国公司对“网络安全构成风险”。此后不久,立陶宛宣布愿意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立陶宛的行为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抗议和反对。
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如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捷克和波兰,也委婉地表达过对中国投资的担忧。一些国家已不再接收中国对关键经济部门相关项目的投标,特别是涉及电信、公路建设等领域。但立陶宛争当“出头鸟”,没有考虑对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或政治压力。
立陶宛还试图煽动欧洲国家和机构与其沆瀣一气。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此前批准了一项与台合作决议,也公然提到所谓“台湾代表处”问题。立陶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欧盟议会和美国方面的大肆赞扬。
这个波罗的海的蕞尔小国,一直是对抗俄罗斯的马前卒,如今又开辟了“第二条战线”,争当反华的“急先锋”。
立陶宛的官方发言打着“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自由民主”的旗号,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与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沙特阿拉伯等国相比,立陶宛的目标很明显是从明斯克到莫斯科再到北京。
在华丽辞藻的背后其实是步步为营。立陶宛实则为美国的反华倡议推波助澜,以此博得美国的关注,并企图获取美国源源不断的支持,想要扩大其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影响力。于是它一心扑进中美竞争的浪潮中。
然而立陶宛也非直接听命于白宫。它所采取的方式更像是立陶宛政客和美国某些势力集团之间达成了一种伙伴关系,互相帮助,又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纵横捭阖。例如,美国11月5日通过的一项决议就声援了立陶宛的荒唐之举。
在这一过程中,立陶宛的主要目标是想在对俄关系上获得美国的支持。美国“重建美好未来”将政策重心转移到国内;对外政策上越来越侧重于遏制中国,在环太平洋地区拉拢盟友,加紧布局,增强军事潜力。因此俄罗斯已经不是美国的第一关注点。立陶宛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积极主动地迎合美国之意。
立陶宛在区域事务上的外交政策一向冒进而张扬,这让它在俄罗斯的地区战略中首当其冲。如今立陶宛当局意识到需要放下面子,切实明确关于俄罗斯威胁的一般声明和态度,引起华盛顿的注意。否则,美国的关注热度一旦冷却,导致立美关系水平下降,是不符合立当局所期望的。
立陶宛的做法是有风险的。以前立中关系还算不错,自2020年10月自由保守三党联合执政之后就每况愈下。短短的几个月之内,新政府就废除了前两届内阁关于中国问题的左翼中立政策。
之前的政府尽其所能扩大立陶宛企业和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2014年俄罗斯对欧盟进行制裁反击的食品禁令施行后,立中贸易弥补了这一方面的损失。
这种卓越成效体现在数据上:过去十年里,立陶宛对中出口增长了近十倍,达到了3.16亿欧元。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15亿欧元。如果单看立陶宛与台湾贸易往来,仅有8500万欧元。
因此,新政府的反华行动尤其受到了立陶宛建制派的反对,左倾反对派和现任总统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当局试图软化政府和外交部的声明,但收效胜微。
如果立陶宛2024年大选后政权更迭,左倾新内阁上任,则可能着手修复立中关系。台湾新上任领导人如果对大陆秉持保守而友好的态度,也可能让台湾失去与立陶宛合作的兴趣。无论怎样,都会导致立陶宛反华行动经济利益的减少。
但就目前而言,经济和政治风险都没有让立陶宛放弃其政策,因为这条道路与立当局领导人对国家定位和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理解息息相关。
因此当前立陶宛又回到了价值观政治的立场,以及让美国关注立陶宛的追求和超越“永恒反俄”的狭隘定位。
美国的支持的确让这个小国如愿以偿。在美国看来,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可能有助于推动欧盟其他成员国采取更多的反华措施。这也可以作为一个高风险的测试,看看中国在台湾事务上的承受限度和应对能力。
但是它们错误地估计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中国已将与立关系降为代办级。如果立陶宛一意孤行,等待它的将是更加严重的后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