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你和我》
这一年,动物新闻层出不穷。亚洲象出走保护区,野猪在城市中被诱捕,家养宠物被随意扑杀,更有电视剧《当家主母》的虐猫疑云。
面对比人类弱小的动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面对身边的小猫小狗,我们可以如何与它们相处?
这都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于是,我们在书店里找了几位领养、救助或照料过小动物(N 猫一狗)的朋友们,希望在她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01
一只猫,突然闯进了我的生活
在院子里的猫猫
我是 33,是单读的编辑。过去几周,我都很苦恼,因为有一只小白猫闯进了我的生活。它是只母猫,脸尖尖的,尾巴长长的,冬天在野外囤了不少脂肪,还没有名字,暂且称为“猫猫”吧。
我住在一个老小区的一楼,房间连着一个半废弃的院子,时不时有流浪猫进来。出于一种朴素的恻隐之心,我会在地上放一些猫粮和水。
直到上月月末,一个降温的周日,我看见两只猫在风沙中瑟瑟发抖,就开了门。

有一只立刻白白一团地缩在了沙发上,它就是猫猫。晚上,我紧急下单的猫砂猫盆刚到,它却抓着门要走。几天后,它终于在我家过了夜。早上起来,家里非常平静,它没有乱抓乱尿,也没有想走的意思。白天在公司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挂念着猫猫。
它还在吗?它这样闯进来,是不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呢?我要不要留住它,和它分享我的家(和我的爱)呢?
在 33 家里的猫猫
我其实不是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的,只能说不讨厌。四岁的时候,在杭州的奶奶家养了一只黑白毛色的狗当看门犬,很小的时候抱过它。后来,奶奶说它被一个骑摩托的人给偷走了。我大哭了一场,开始有意识地反对吃狗肉——之前,我对动物的意识都是一片混沌的。
后来的了解,一部分来自于学习,一部分则来自社会上看见的事。在香港中文大学上学的时候,我有读到人类中心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动物的影响,像工业化的饲养这些,其实都蛮残忍的。
有了知识的支撑以后,就更有一种对动物的负罪感。
另外,我经常看到一些平时在城市里见不到的动物,比如猴子和野猪,附近也有专门给宠物玩耍的公园。我觉得是那个时候让我开了眼界,也知道这些动物对你本来习惯的城市生活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我不再觉得动物是必须和人类严格区隔着生活的了,其实可以有共存的中间态存在。
但就在不久前,香港渔护署开始用食物把市区的野猪骗出来,再带走安乐死,说是“人道毁灭”。这种手段我挺难接受的。其实很多市民都与野猪们相处良好,还会投喂,野猪才会人放下戒备。
野猪在香港市区散步
啊,讲回猫猫的事情。从书本和新闻中走出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流浪猫后,虽然没有说爱得很疯狂或者怎么着,但会有一点挂念,并且觉得有责任。
既然你让它们按照你的规则在城市里面生活,你又有那么点能力,你就应该稍微让他们活得舒服一点点——我是这个想法。
我也开始观察它们。原来猫有那么多种长相,那么多种叫声和性格,有的凶悍,有的温顺,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傻呵呵。猫也有社会关系,像谁让谁先吃东西,谁和谁玩得好。
经历过学校和社会的训练,我好像只会把自己身体当做一个机器一样去产出。在一种几乎只有工作和手机的城市生活中,看着小猫们怎么跑动,怎么上树,怎么从高处跳下来,让我也转过头来关注自己身体是怎么动的,重新发现了自己比较动物的一面。
登堂入室的猫猫
最开始吸引我注意的是一只小橘猫。有时候趁我没有把门关紧,它就会溜进来,跟我撒娇,那种奶乎乎的声音和脸蛋和人类小孩幼儿时期有点像。亲手喂它吃东西的时候,我感觉有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冲上来,就上头了。周末在家,它基本都会来报到,直到十月底,我再也没有见到它了,不知道是死掉了还是被人领养了。那几天我非常伤心。
这个时候,仿佛是命中注定,“猫猫”在我家越待越久。有时候看见它在野外奔跑很自由,有时候又知道它一直流浪寿命不会长,让我千思万绪。如果领养它,我就得把它锁在家里,替它做决定。我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人和宠物是裹着爱意的不平等关系”。但有了一段时间的的亲近,我也不忍心让它去过命在旦夕的生活。它又不会说话,我该怎么知道它的意愿呢?
文末有关于猫猫的新进展
02
一个担子,也会慢慢成为习惯
我是“叼姐”,一个资深猫奴。跟人聊天的时候,让我谈编辑工作的经验,我其实没什么太多底气,但如果让我谈养猫的经验,我就特别自信。有时候,出书给我带来的价值感,其实没有拿工资让家里的三位领导一天吃两个罐头来得直接真切。
小黑、元旦、糯米,从黑到白
从念研究生开始,我就误入了朋友们的救助大业,从她们的救助伙伴变成了寄养人,最后成了那些送不出去的喵们的领养人人民大学里有特别多流浪猫。年轻的大学生们很容易一时冲动就在宿舍里养猫,于是每逢寒暑假、开学、毕业,校园里就会迎来一批新的“流浪大军”。
即便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像对待物品一样对待动物,我们当年真的是深有体会。
拉我入坑的猫友,就是当年在人大做救助的朋友,她专门在校园家属区租了个单间,临时寄养救助后等领养的猫咪。有人来了,带走养了,养了一阵又退回来,我们就再安抚一段时间、再拍照、再寻领养。这十多年来,她都不敢换手机,担心有之前的领养人联系不上自己,毕竟,我们都遇到过养了三五年因为“不可抗力”退养的情况。
当时,救助的工作主要是把那些从外面,比如高速公路隔离带、宠物医院、小区地库里“偶然遇到”的流浪猫带去医院做体检、免疫、绝育和必要治疗,让他们先适应居家生活,学会用猫砂,能够适应跟人“亲密接触”。等它们状态比较平稳、跟救助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后就来拍照、写领养贴。
这是糖豆,已经找到了麻麻
有时遇到特别难领养的猫咪(比如毫无特色的大白猫、成年猫),为了打动更多网友,我们还会邀请摄影师朋友以最高规格的摄影器材和技术配置来给喵们拍照。想来,我今天写文案的基本功是在写领养帖时练就的——你必须用最简短的篇幅,充满感情又实事求是地说出猫咪的基本情况。
毕竟,猫咪的情况各自不同,爱猫的人眼里,都是可爱动人,但在对猫感情还一般的人眼里,就是普普通通一白猫。这个帖子必须说出它的特别之处,说出你必须把它带回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因为过度渲染一只猫咪的可爱,也会让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之下想要养了它。这样的感情,经不起考验,我们也不想找这样的领养人。

总有一些猫,“喵生多舛”,会遇到不靠谱的领养人,被反复退养。理由也都十分奇葩,有失恋分手的送猫的、怀孕生孩子送猫的、到外地工作送猫的,还有因为父母反对送猫的,新猫跟家里土著猫合不来打得你死我活必须送走一只的……反正最后,总有一些送不出去的,或者到最后,救助人寄养人都不忍心再往外送的,它们最后就砸在了我们自己手里。后来,在我家,有户口、领长期饭票的共有四位:叼叼、小黑、元旦、糯米。
这是元旦
我常觉得,养猫最需要战胜的是恐惧。它会跟你一样慢慢变老,毛色不再那么亮那么顺那么柔软,身手也不会像小时候那么矫健,能够旱地拔葱般地从地板上直接蹦到冰箱顶层;从吃啥都倍儿香、一点不挑,到肠胃变弱、牙龈老化,甚至要拔光满口的牙才能保证进食。它不会像奶猫时像个永动机一样看什么都好奇,每天左冲右突,不停给你制造惊喜。它的睡眠时间会越来越多,很少有玩具可以让它兴奋。
但它还是那个当年你带回家的喵,不管多晚你回到家,它总在等着你,默默输出无限的温暖和安慰。它就是你的家人,你的羁绊。你要做好这样的准备,不止是陪它玩,还要在它难受的时候,尽量给它足够的支撑、照顾。
自从有了猫,我就再没无牵无挂地离开过北京。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是我们的负担,很重,但也很甜蜜。
它和你所有的亲密关系是一样的。你越是爱,就越是怕,没有选择。
糯米、叼叼、小黑,从左到右
03
一点粮食,换来一场爱的教育
我是 Judy,之前是单向的编辑。我已经猫狗双全了。
叮当和一米
第一次养小动物,我记得还是初中的时候,只养了一星期。那天下着雨,我和弟弟听见了“喵喵”的叫声,从灌木丛里捡回了一只特别小的猫咪。第二次,捡来了一只特别喜欢我的大猫咪,养了一个月。每天放学回家,它都会从二楼的卧室跑下来等我。两次养猫,妈妈都背着我们把它们送走了。
长大之后,我才拥有了一猫一狗,一米和叮当。它们也都是领养回来的。叮当是一只博美,被亲戚买过来当作礼物送给家里的小朋友。一岁左右的时候,它和小朋友闹着玩,一不小心把人皮肤抓破了。那时亲戚就有点讨厌它,说要送它走,我就领了回家。现在,叮当在我家里已经过了六岁的生日了。
叮当发呆
一米特别可怜,它是被楼下烤串店的会计给丢出来的。我路过的时候,看见它被关在笼子里,舌头吐出来像狗一样呼吸,是中暑的迹象。六七月份的烈日下,它暴晒了两天,喉咙都叫哑了。店里的人说谁想要谁拿走。我心想,怎么这么缺德?又超级心疼一米,就带回了家,想着驱虫免疫之后给它找个好人家。
结果找了三次领养,三次都失败了。有一次送养出去,上班时却接到消息说一米跑丢了,因为领养人嫌它屎尿很臭,把门开了通风。她还和猫置气,说“跑就跑了,那成为流浪猫那就是它的命了”。我立刻站起来收拾东西,从办公室冲出去把一米找回来带回了家。一直没能成功送出去,那也许这猫就是我的了。
一米瞪人
说实话,如果叮当和一米不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我的生活,我到现在可能都不会养小动物。因为我知道,小动物离开的时候我会有多难过。有了它们之后,我每天都在给自己做死亡教育,有时候看到小猫小狗去世后主人伤心的新闻,会忍不住想象它们离开我的样子,只是想一想,我的眼泪就不能自已了。
所以,对于最近的新闻,我又生气又无奈。有这么多虐待和漠视生命的事件发生,说明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没有一丝丝尊重动物的意识。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缺少爱的教育,对爱的理解都是长大之后习来的。不论是我这一辈的家长,还是我身边的一些家长,他们都不知道去教小朋友如何去爱,如何去爱花花草草,如何去爱小猫小狗。
他们会教小朋友去爱爸爸妈妈,去爱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但没有一个人教小孩去爱小动物,甚至都不用爱自己——不是自私的、功利的爱,而是真正地与生命共情。
我不认为我是叮当和一米的主人,它们也不是我的所有物。即使自称“宠物饲主”,也只是对另一个人类的讲法罢了。我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它们给我的爱是我花多少钱喂多少粮都够不到的。就算它们不回馈什么,仅仅作为一个爱的对象,让我们可以纯粹地去爱,都很难得了。
Judy 十分认同
连父母和小孩之间,多多少少都会对彼此有所要求。而我们和小动物之间,可以只是一起开开心心地活着。
一早起来,生活的两座甜蜜大山立刻压在心头
00
一点温柔,就算是杯水车薪
有人知道,单向空间的北京东风乡店,也收养了两只小猫吗?白的叫 Lydia,脾气很大,爱反手给人一爪子,原本在三里屯的街上流浪。花的叫虎子,原本出现在单向空间的花家地店,生猛得很,把其他的流浪猫都打趴下后大摇大摆地住了进来。可能因为流浪的经历,它们更喜欢不对它们主动示好的人。它们要掌握与你亲热的主动权。
Lydia 和虎子在办公室占座
同事带子去做了免疫和绝育,手术的费用,它和 Lydia 和其他流浪猫的日常食粮,基本都是书店帮忙出的。有时候书店的顾客看到它们,会很善良地给它们买猫爬架。它们虽然不能得到和家猫一样良好的照顾,总还是有人惦记着,被困在危险的地方,也会有同事爬树去救。
与小动物们相处,特别矛盾的地方是,你一方面把它们当朋友或家人来看,一方面又意识到它们与你是不同的物种,是小动物。这是一件不得不去面对的事情。也许每个人都有他们面对的方式,正因如此,人与动物的关系中才能容纳许多人类社会罕见的微妙情感。最基础的是,你可以不爱它们,但至少不要去伤害它们。
知道它们弱小,更要对它们温柔。
Lydia 和虎子在书店占座
- 今日话题 -
还记得第一个故事吗?

现在,33 决定和小猫分享她的家了!
在下方留言区告诉她,
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采写 - 菜市场

- 推荐阅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