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百度百科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对于年轻人来说,对自己的投资和在职业上的进步,远比在股市上捞点钱或者向父母借钱买一套房子更为重要,也更为靠得住。
还有一个和投资自己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投资,就是
找一个好的配偶

金融巨子约翰·P.摩根讲:“一旦婚姻投资得当,你的事业也将随之达到高峰。假如把婚姻视为儿戏,草率决定,随之而来的惩罚将是离婚、精神痛苦,以及存款金额的锐减。”
至于什么是好妻子,他讲了三个基本要求——
迷人、有气质、聪明
。还有一个女性应该有的基本素养——
不搬弄是非而且性格好

“聪明人会欣赏聪明人,而且只有聪明人才会欣赏聪明人。”对一个男生来讲,特别是聪明的男生,他打动一个“聪明且漂亮”的女生,要比打动一个“漂亮但不聪明”的女生容易得多。

女生要看一个男人的“婚姻观”,是否认可夫妻间关系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男生最终能否对你好,好要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不是指对方现在的经济实力,那都是存量,而要看他有多少创造未来的能力。

如果一个女生找到一个用行动对自己好,而且有能力在将来对自己更好的人,牢牢把握住他吧。

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中国很多父母并不成熟。
父母在子女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局限性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中国很多父母过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生怕他们走错了路、吃了亏,或者错过什么好机会。遗憾的是,过度的关心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坑了他们。
第一,虽然中国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但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老年人的见识未必比年轻人更正确
那些像蚂蚁一样的小公司,尚且有可能后来者居上超越已经非常辉煌、体量比它们大许多倍的大公司,更何况一个新时代的个体在接受更好的教育后,超越上一代的个体呢?

小公司实现超越的原因是理念更新,它们和大公司之间是新旧时代的竞争,
旧的时代一定争不过新的时代

如果两个年轻人在社会上竞争,一个是新时代的思维方式,一个是父母传递给他们的旧时代的思维,后者不免会落败,甚至被淘汰。
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这一辈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第二,如果年轻人跌了跟头怎么办?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栽跟头,如果一定要栽跟头,早一点比晚一点好无论父母多么正确,也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孩子终究要长大。如果20岁栽跟头,有的是机会站起来,到了40岁再栽跟头,站
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美国的国父杰弗逊就经常讲,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
第三,在现代社会,婚姻更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一大家子一起掺和的事情。
30年前中国人的婚恋观非常简单,父母那点成功的经验,放到今天早已没有了什么价值。如果父母的婚姻都失败了,再给子女出谋划策就更显得可笑了。
父母成熟起来的意义何在?只有父母成熟了,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起点。
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生活的年代比子女们早了30年,接受的是30年前的理念,代沟是一定存在的。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就需要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父母成熟,首先自己要不断地进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观察和学习能力其实非常强。父母身上哪怕有一点点的坏习惯,孩子很容易学会。

中国这一两代父母还要完成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即在观念上
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转变

今天,中国依然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产。不论多大,都说孩子应该听自己的话、孝顺自己。父母和子女之间所缺乏的,恰恰是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在我家,我和我妻子是主人,家长都是客人,因此没有发言权。当然,到了他们家,他们便是主人,我们没有发言权。其次,对我的孩子怎么教育由我们决定,他们不多发言

很多人说我们家里的老人很开明,但是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有这样开明的想法,而是靠自己不断地与时俱进,以及我们不断对他们施加影响的结果。我的父母都很成熟。
父母不成熟,做子女的也有责任。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成年人,用一种尊敬,而且是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长辈说话,要不断讲自己接受的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传递给父母。
我会把读书心得告诉父母,把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告诉他们,也会把我买的书给他们读。他们渐渐发现,从我身上学到了用另一种方式、一种30年后的方式看待世界。

对他们有意义的是,那些老朋友会羡慕他们,羡慕他们思想能跟得上形势。这个时候,他们会真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他们了。
我的女儿高中毕业,写了一封信,她除了表达感激之外,还讲到了一个观点:“既然有天就有黑夜,那么我们不能够因为喜欢白天就厌恶黑夜。因此,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对一件事情的喜爱,就不宽容别人做相反的事。
聪明人做事会留三分余地,不能自己把自己逼到死角。很多父母在劝说不动父母时,喜欢搬救兵。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这么对你,你会不会烦?如果自己会烦,何必要烦子女呢?
我周围有不少来自农村或者底层家庭的子女,通过努力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进阶,很多已经成为社会精英。那些朋友家里的老人,有共同的特点。首先是大气、开朗,不斤斤计较,不倚老卖老。其次他们学习的愿望很强烈,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接受新鲜事物。
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让他们有出息,父母们先要成熟起来;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精英,自己要先成为精英的父母。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