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百度百科
不做选择的幸福
人们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者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的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去不是来回去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
潇洒的另一面,是不够执着。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做人与作诗
我喜欢林黛玉,因为她代表了一种作诗的性格。什么叫“作诗的性格”?
不妨先看看和她对应的宝钗。宝钗是做人的性格。我们今天常讲“会做人”,在职场里其实就是情商高,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家喜欢的优点
作诗的性格则相反,它只要意境、浪漫、唯美和理想,同时不失率真,它对世俗的美德会不屑一顾。

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玉有灵性,宝钗有美德。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不止一次发出感叹,北大和清华培养了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薛宝钗、太少的林黛玉。
人有两个特殊天赋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一个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个是梦想和浪漫的情怀。这个天赋传到了林黛玉的身上,也传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必须要用好它。
西瓜与芝麻
一个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两万多倍,因此,捡芝麻捡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

生活中捡芝麻多的人,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
人一旦心志变得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
,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

一个人在工作中,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且价值又低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不需要太动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于这种工作,真正有创造力的工作就做不来了。

苹果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捡西瓜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除了眼光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捡西瓜是要有能力的,它不能靠运气,而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获得。人有能力晋级一个台阶,贡献、职责、影响力就可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至于收入就更不用发愁了。
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
要耐得住寂寞
。有人说我没有遇到西瓜啊,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而是因为你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就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了。

捡西瓜并不难,因为大家都喜欢捡芝麻,这个秘密你不妨告诉更多的人。不用害怕他们来和你抢西瓜,因为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然会去捡,捡多了,西瓜就自然留给了你这样有智慧的人。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中国的思想家中,庄子是一个“异数”,可以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庄子是一个充满了奇特想象和浪漫色彩的人。《庄子》是一本既有趣又充满智慧的书。

“做减法”,是我从《庄子》中学到的一种智慧。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开篇讲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
我做事的诀窍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

很多人会说,每天的事情那么多,怎么能不做呢?我会对他们讲:“这是因为你已经陷入了常人的思维方式。你说的那些事情如果不做的话,难道天还能塌下来?”
如果我比常人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可能有两个:首先,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其次,我敢于舍弃
有些人有一个思维定式,临时插进来的事情必须要做,不做就没礼貌、没面子,或者就亏了。其实那些事情如果不做,天根本不会塌下来。
你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因为你已经很抓紧时间了。你需要做的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少做事,这样你就不会天天忙碌了。一个人如果不能把一件事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
大部人会在时间和金钱之间选择金钱,而忘记了人一辈子的时间是有限的。重新审视人生会发现,可以不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接下来,就是下决心少做事情,然后
把几件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小公司一开始资源很有限,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全面铺开。要想在短时间里在某个方面领先于大公司,必须把所有人力集中在一个点上。
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吗?
贵族过去是一个地区的军政长官,对外要防御外敌,对内要管理地方事务,因此他们从小学习军事和政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懂得了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含义,养成了重承诺的习惯。
贵族为了能够在众人面前展现应有的体面,从小要学习如何参加社会活动,学习贵族礼仪。贵族在举止上最重要的是在自然危险面前的淡定。用中国话说,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18世纪,生活节奏没有今天这么快,因此贵族们的生活讲究从容、自律和优雅。这和钱的多少关系不大,那种令人向往的气质和自信其实来源于他们的
内心在用责任和荣誉对自己进行约束
,对外则展示出从容和优雅。这些是任何时候幸福生活的根本。

人幸福的来源,除了基因的传承和成就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三个具体的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
爱情和婚姻
。有美好爱情的人,是幸福的。

第二个维度是对未来的期望。一个人如果能够确定明年比今年好,后年比明年好,他就有幸福感。今天中国很多上层人士并没有幸福感,因为他们对明天不确定。
第三个维度是生活的态度一个人是否愿意像18世纪的贵族那样,内心有责任和荣誉,平时过着从容而优雅的生活,遇到危险和困难能够镇定自若?如果不愿意,每天像一只无头苍蝇那,忙忙碌碌,别人看待他也是无头苍蝇,那么就无法感受到幸福。
从这三个维度看,幸福和物质的关系真的不是那么大。如果我们能够在每天出门时想到“
责任
”“
荣誉
”“
从容
”“
优雅
”“
镇定
”这10个字,就能过得比18世纪的贵族更好。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