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百度百科
对话庄子
庄子是我人生的精神导师。第一次读《庄子》时,我就被其中的《逍遥游》深深吸引。这篇不朽的名著,开篇就非常有气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年轻时,读完这一段豪气顿生,觉得这一辈子应该做点什么事情。今天再读它,则会感叹自己的渺小。
庄子在他的另一篇《秋水》中,阐述了见识的重要性。一开始讲百川汇于大河,河神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等到了海里,“望洋向若而叹”“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见识的高低,则取决于我们的环境。《庄子》中“夏虫不可以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人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们的见识。我们常讲“名师出高徒”“要与比自己好的人为伍”,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见识。
今天,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增加见识要比过去容易得多。但是
在我们心中,有时依然给自己围起来一道墙
,阻碍了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
提升境界的阻力很多时候在我们自身,而不完全在环境

人之所以不愿意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已经很满足于自身的成就和环境,或者说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
庄子在《逍遥游》里讲了大和小是相对的,时间的长和短也是相对的。相比宇宙,一切都是渺小而短暂的。如果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放到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
我听到很多人讲,自己多么忙,做的事情多么重要,以至于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但是如果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果真如此吗
?很多人做的看似重要的事情,如果跳出自己认识的局限看,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越大越好,过分追求大、追求长远,很可能一事无成。庄子讲,从细小的角度看宏大的东西是不可能全面的。但是,从宏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也不可能真切。
我有时在闲暇之余,或者遇到想不开的事情时,会拿出《庄子》随便读一段。然后,回顾一下自己做的事情,想想我的烦恼,对照庄子的话反思一下,很多时候就豁然开朗了。这本书值得每个中国人好好研读、细细体会。

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仅表示通过文字获得信息,而是一种生活的行为。今天我们的阅读,很重要的是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很容易获取知识,而对于成为一名阅读者的需要其实反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我们每天都给自己安排非常满的日程,也一直在抱怨自己太忙,但并不知道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我们和许许多多的所谓的“熟人”加了微信,但是能说点真心话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我们每天刷小视频、刷消息,但是半个月后那些内容我们根本记不住,也对我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透露着
一种恐惧——生怕自己错过些什么

我们总希望能经历更多有趣的事情,看到更多的好风景,品尝到更多的美食。我们把它称为快节奏,但其实回眸时,我们是
没有节奏
的。

苏格拉底临死前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而审视人生需要有闲暇。我们今天有很多获取知识和咨询的渠道,但是他们不能帮助我们审视人生,因为它们不是给我们带来闲暇,而是让我们更加没有闲暇来思考。

读书则不同,尤其是在读纸质书时,我必须有比较长的时间不做其他事情,这样才能入境。正因为不得不把手中的事情放在一边,才能审视人生。
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

一本好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阅读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而且重启了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还是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
所有传世的文学作品,无论呈现的现实多严酷,都有一股借着肯定生命来对抗生命无常的基本反抗精神。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重述故事,通过小说中的现实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每件伟大的艺术品都是赞颂美好,都是对人生的背叛、恐惧与不义的反抗。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但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13世纪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牛津大学的圣埃德蒙说过,“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morrow.” 
终身学习,向死而生。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