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百度百科
10000小时定律的误区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谈到了10000小时努力的重要性,还谈到了成功的其他因素,包括智商、运气和家庭环境。遗憾的是,这里面没有一个是充分条件,甚至加到一起也不构成充分条件。
第一个观点,如果
智商
低于120就很难成功,而高于这个值之后,智商的作用并不明显。

第二个观点认为,
运气或者时代大环境
对成功很重要,简单地讲就是生逢其时。但凡成功的人,都承认自己有运气的成分,而不是到处炫耀自己的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会检讨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怪罪运气。反之,不成功的人在偶尔得意时会把自己封神,失败的时候会怪运气。

第三个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家庭和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的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父母的见识,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如果有了智力、时代大环境以及家庭和周围环境的便利因素,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格拉德威尔认为要花10000小时的苦功夫。没有这个时间狠下功夫的保障,一切都免谈
更重要的是,这10000小时不仅要花,还要看怎么花。很多人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4个误区。
误区一:简单重复
有些人的10000小时是从事低层次的重复。在未来的智能时代,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的个人可能不超过人口的2%。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他们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好意思请教。一个人在下面捣鼓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林黛玉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我们很多人做事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是要最大限度地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希腊科学体系和东方工匠式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差别。
三板斧破四困境
对于简单重复、习惯性失败、林黛玉式的困境和狗熊掰棒子四个误区,有三个简单易行的办法,破局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既然我们花了10000小时来提高专业水平是为了精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这个
方向就是愿景

有了愿景,还需要有阶段性目标。
战略的核心,就是设置阶段性目标
,以便实现愿景。对于一个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交给下面的员工去做,这里面每一项都是一个阶段性目标。

有了战略,还有有战术。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有通向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
任何一个公司,领导对于不断挑战自己往上走的人都是欢迎的。不断挑战自己的人要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辛苦,而且可能在短期内还有经济上的损失。毕竟从短期讲,重复自己驾轻就熟的工作比接受新挑战在绩效上显得好很多。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
换位思考

第二层,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第一感觉可能觉得他完全是胡说八道。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错了、他对了。如果还是觉得自己对,要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这时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对方那么说的原因。只要经常这么做,就能避免习惯性失败。
第三层,即使对方真的是胡说八道,也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
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原因,不仅理解了她的问题,而且对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

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比常人高出很多,不会陷入林黛玉式的困境。
每次遇到被人和我有不同意见时,就立即开启寻找对方合理性的开关,直到找到对方的合理性为止。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是强迫症,但对自己的进步真的特别有益。相反,当对方看法和我们一致时,反而不需要找合理性让自己沾沾自喜。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大部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但实际很快就忘了,遇到同一个问题还是是束手无策,或者花很多时间去解决。因此,这是凡事做记录的好处之一。

做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会更快。
相比之下,欧美人比较喜欢记录,这样经验也更容易积累和传承。相反,在中国,失传是个非常常见的词,以至常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发明。

这三板斧对我来讲非常有效,牛顿讲,自然界喜欢简单性。在工作中,有效的方法也常常是简单的,这也算是我在职场上这么多年的一些感悟吧。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