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迭代是如此之快。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符合人们快节奏工作生活下对于短平快内容的诉求,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量、使用时长、活跃度迅速赶超,甚至将长视频平台远远甩在后面。
作者:远山 
封图:图虫创意

长视频平台寒冬已至。近日,有关爱奇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传出,据悉其裁员规模在20%-40%。爱奇艺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暂无回应”。
裁员是企业发展不达预期、紧缩战线的体现,目前,不仅是爱奇艺,恐怕几家长视频平台的日子都不好过。
还是以爱奇艺为例,刚出炉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其总营收约76亿元,同比虽然增长了接近6个点,但毛利、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为负值,分别-31.89%、-47.29%。
相比于营收增长乏力,更令人担忧的是,同期爱奇艺营收成本就超过70亿元。其中,内容成本支出达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自爱奇艺2018年登陆纳斯达克以来,到2021年第三季,不到3年时间,累计亏损额超300亿元。
没有尽头的亏损成为爱奇艺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另外两家长视频平台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由于分属腾讯和阿里,因此没有单独营收数据公布。但QuestMobile报告显示,今年9月,腾讯视频月活跃用户规模下滑2.9%,与爱奇艺之间的差距再次拉大。而阿里2021财年财报只公布了优酷会员同比增长35%,但鉴于大文娱体系长年以来处于“净投入”以及优酷日活跃用户已经被B站超越,从行业第三滑落到第四,其营收状况恐怕也比爱奇艺、腾讯视频好不了多少。
长视频是不是一门可盈利生意,长期以来就是业界争议话题。表面上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观看长时段视频类节目的需求从客厅转向卧室,长视频平台替代电视成为国民新内容消费方式的呼声一度高昂。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迭代是如此之快。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符合人们快节奏工作生活下对于短平快内容的诉求,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量、使用时长、活跃度迅速赶超,甚至将长视频平台远远甩在后面。
虽然三大长视频平台也曾试图守住短视频内容护城河,近年来多次联合对影视类短视频发难,指责其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但由于影视类短视频本身存在二次创作,长视频平台及创作者很难充分举证某个集合其片段并加工的影视短视频是“剽窃”、“复制”,因此要将影视短视频驱逐出市场不太现实。
与此同时,长视频平台本质上是内容平台,需要强大的优质内容供给。前些年,几大长视频平台主要依赖于高投入下的“买买买”,不断引进国内外影视作品版权。但这一模式造成影视作品版权价格的暴涨,早在2016年,腾讯视频版权合作部负责人就吐槽影视剧版权价格一年暴涨30倍。显然,这会快速透支长视频平台的资金池。
长视频平台所选择的第二条道路是自制剧、综艺等节目,但这一模式看似资金成本相比采购外部作品较低,却需要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由于我国影视综艺原创人才不足,平台的自制剧、综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内容输出,也就无法带来所期待的市场转化率。
经历长期亏损后的长视频平台近年来急于寻求变现,推出各种付费套餐,包括“超前点播”等“费中费”,最终在众多用户投诉及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介入压力下取消,这意味着长视频平台在多类型收费方面将受到更多限制。
必须还要指出的是,国人付费观看网络内容的习惯还处于培育期,具备支付能力及意愿的群体数量有限,这也使得长视频平台除了广告之外,无法将面向用户收费作为新的主力增长点。
长视频平台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纵观世界范围内只有一个奈飞(Netflix),但奈飞除了其内容创作能力极强外,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世界用户,其用户覆盖是国内三大长视频平台无法比拟的。国外用户付费观看的习惯,也让奈飞可以拥有稳定增长的用户付费收益。
或许,几大长视频平台还要经历更加漫长的冬季,等到我国影视知识产权管理更加完善清晰、国民收入提升、为优质内容付费意识强化之际,才能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
经 济 观 察 报理性 建设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