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望这些企业能够专注于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先生”,但是如果不能为它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它们在成功之前或许就已经被账期困死了。
作者:社论 
封图:图虫创意

中小企业账款支付问题再次纳入国务院常务会议议事日程。上一次国常会讨论相关问题是在2020年7月。那次会议通过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这部法规于当年9月1日实施。中央部委和各省区市还建立了相关登记投诉平台,以政府之力推动清欠。
应该说从那时到现在,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是56天,今年10月末是51.6天。据权威发布,2018年底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启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到2020年12月累计清偿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逾期欠款8500多亿元。
时隔一年多,今年12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重议此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账期有再次拉长的迹象。国常会指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这和经济观察报联合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所做的调研反映的情况是契合的。118家企业参与调研,逾七成企业过去一年遭遇款项拖欠,六成多的企业应收账款超60天,最长的是半年到一年。
“困在账期里”。这是当下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这种影响怎样评估也不为过。
99%的市场主体是中小企业,保市场主体就是保中小企业,保住它们就是保住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注意到,参与此次调研的一部分企业是国家级或者省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我们期望这些企业能够专注于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先生”,但是如果不能为它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它们在成功之前或许就已经被账期困死了。
此次国常会重申,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时至年关,很多企业有年终结账的习惯。如果企业拿不到钱,很多企业员工就可能拿不到工资。如果一些企业倒在年关,不知道又要波及多少人的生计——当天国常会的另一个议题是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这与保市场主体息息相关。
《条例》是依法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此次国常会要求依法依规加大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整治力度,过去一年的实践提醒我们,有关条规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我们注意到,工信部不久前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办法投诉处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相信相关管道的畅通和机制的明确,也将给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主张权利提供更大的便利。
我们以为,要让《条例》扎实落地,有些问题还要追根问底。比如说,针对大企业,《条例》规定“应当按照行业规范、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并及时支付款项”。我们理解,之所以不直接规定账期,是考虑商业活动的复杂性并尊重市场主体的合同自由。不过在实践中,谁来界定行业规范和交易习惯,如何避免以大压小?《条例》还提出,“大型企业应当将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那么怎样保证企业应披露尽披露?若不能保证信息披露,如何通过社会公众监督促使欠款者及时支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答。
经 济 观 察 报理性 建设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