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600字,阅读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 / 刘胜军
滴滴以突袭方式赴美上市,的确是“做人不厚道”,给人“老鼠竟敢耍猫”的印象。
01
新星夭折
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新浪、搜狐、网易、携程……
第二代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
第三代互联网企业:滴滴、字节跳动、美团、哔哩哔哩、喜马拉雅……
谁也不会料到,滴滴会突然翻车。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滴滴一路冲杀,拼掉“快的”,打得“全球领导者”优步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不料,滴滴今年突然遭遇一系列强震,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凶途。
02
滴滴开创“六项第一”
2021年6月30日,滴滴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美国上市,引发强烈地震。此次上市,滴滴一口气创造了“六项第一”:
1)滴滴6月30日美国挂牌上市,7月2日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暂停新用户注册。从上市到被审查只用了2天,创造了第一速度。
2)7月4日,“滴滴出行”APP被下架处理,成为第一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被处理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3)7月7日滴滴在美国遭遇投资者集体诉讼,距离上市仅1周。
4)7月16日,中国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一举惊动这么多如此重要的国家要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滴滴叕创造历史。
5)9月5日,针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国交通运输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组成的检查组进驻滴滴公司。10个部门进驻检查,滴滴创造历史。
6)12月3日,滴滴宣布从美国退市,从上市到启动退市仅相隔5个月,滴滴双叕创造了商业历史。
03
滴滴真
滴滴突袭上市,事后来看的确很傻:
第一,在这之前,中央已经启动针对平台企业反垄断,滴滴作为出行领域的绝对垄断者,自然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第二,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滴滴不可能不知道数据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出行和交通数据包含了大量隐私;
第三,美国已经挖好陷阱。2020年8月美国财政部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要求已在美上市公司最迟于2022年1月1日前满足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开展检查的相关要求。这意味着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必须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供“会计底稿”。对这一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滴滴不可能不知道;
第四,在滴滴赴美上市之前,阿里巴巴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在香港二次上市以降低中美关系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明明知道危险,滴滴还要往往枪口上撞,你说傻不傻?
04
滴滴其实不傻
其实,滴滴并非真傻,而是装傻和精心算计:
• 滴滴选择在6月30日中共百年庆典前夜突袭上市,其小算盘就是这段时间政府部门太忙,无暇顾及滴滴——“生米煮成熟饭”再说。
• 赴美上市,如此重大的里程碑时刻,滴滴连敲钟仪式都没有安排,7月1日零点滴滴员工在在公司内部群里看到上市的消息,公司甚至禁止在朋友圈和外部转发评论上市事宜。事出反常必有妖。
• 滴滴如此匆忙和低调,连散户“打新”都没有放开,10倍超额认购全是机构投资者。
• 滴滴招股书中明明白白披露:本次上市有可能被中国证监会中止发行。
• 滴滴很清楚,虽然监管部门原则上同意滴滴上市,但还有一些问题仍在协商,包括等待中美有关会计底稿的审核方式和权限之谈判结果。在这样的节点,滴滴以突袭方式赴美上市,的确是“做人不厚道”,有“老鼠竟敢耍猫”的感觉。
滴滴“装傻”的动机并不复杂:时间就是金钱,希望抢在被处罚之前能够快速上市卖个好价钱!
05
滴滴为何如此胆大?
话又说回来,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滴滴为何如此胆大?
规模就是力量:滴滴在中国拥有1300万司机,年活跃用户3.77亿,月活跃用户1.56亿,占有中国90%的出行市场,为世界上规模第一大的网络出行服务车平台。
• 滴滴背后有3个很牛的关键股东:日本软银、阿里巴巴、腾讯;
• 最强董事会:程维邀请腾讯总裁刘炽平、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苹果副总裁Adrian Perica(曾任美国军方官员)作为战略投资人进入董事会。其他董事会成员还有: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阿里巴巴为微博第一大股东)、新奥燃气董事长王玉锁;
• 滴滴1号人物程维出身阿里系,创办滴滴之前为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今年才38岁,初生牛犊不怕虎
• 滴滴2号人物柳青,乃“企业家教父”柳传志之女。IPO后,程维持股为6.5%,有35.5%的投票权;柳青持股为1.6%,有22.8%的投票权。柳传志也是昔日“湖畔大学”9位发起人之一。
06
滴滴数据真的重要?
说滴滴的数据重要、关系国家安全,绝非危言耸听:
• 出行数据关系到个人隐私,例如家庭地址、办公地址,每年在中国有3.77亿活跃用户,几乎把精英群体一网打尽;
• 由于绝大部分用户是手机实名制,滴滴理论上可以跟踪重要人士的行踪;
• 滴滴制作的“高精地图”包含了大量精准地理位置信息;
• 出行数据可以挖掘出特殊信息,例如从每个人的出行数据,可以分析出其社交网络和行为特征;
• 出行数据可能暴露敏感信息:一篇2015年发表在官方新闻媒体上的文章使用了滴滴研究院的详细数据,分析了几个政府部门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打车的次数,得出了这些部门员工加班时间的结论。此类信息自然敏感。
有句话说得好,“吃不了兜着走”。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