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我从宾州一所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来到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过去的半年里,在治安和疫情的“内忧外患”之下,我生活在两个恍惚的平行世界中:
一个是到处可能发生枪击案、随时感染新冠、时刻有生命危险的邪恶世界里的芝加哥;
一个是井然有序、繁华发达的芝加哥,身边围绕着一群友善又聪明的同学、老师、朋友。
这两种完全不同美国模式,会在没有任何征兆和规律之下,在我面前随机切换。
搬到芝加哥的第一周,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第二天,自行车就被偷得只剩下一个轱辘了。
然后有两次,我在路上走,衣衫褴褛、看着还有点精神不正常的黑人老头上来问我讨钱,我没太搭理他们,说了声“我没带零钱”,就快步继续往前走。其中一个说了声谢谢,另一个则在后面骂骂咧咧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还有一次,我在街上亲眼看到一个年轻黑人抢了一个黑人大妈的包,黑人大妈不给,就被一拳打倒在地。年轻黑人夺了包,飞快地跑了,黑人大妈坐在地上哭天喊地!
这些事情,我从来不跟我妈说。
我妈只知道我在芝加哥大学读书,芝加哥是美国大城市,芝加哥大学是个名校——她跟别人说起这些的时候,我能想象她一脸得瑟。
但是上个月芝加哥大学中国学生出事之后,我妈开始切实体会到我身边潜伏着致命的危险,开始变得焦虑不安。微信里大段地给我留言,文字、语音加上各种自媒体文章转发,每天狂空乱炸,叮嘱我不要去这,不要去那,还要我每天定时报平安。
但是这还没算上疫情呢!

10月份的时候,我住的楼里有3个人被确诊感染新冠。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心里有过那么一阵小害怕,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美国没有兴师动众的隔离,该干嘛还是干嘛。而对于学校每天报出的新增几例确诊,大家也都习惯了。

当然,楼里有人确诊这事,我也没跟我妈说,一说估计她又要炸了,肯定觉得我的生活的境地比阿富汗还危险!
我本科是在宾州一个大农村,学校规模很小,没几个中国学生。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模样。
大学期间,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给我的感觉总体印象,都十分“单纯”,甚至很“傻白甜”。

我一个叫Jennifer的美国同学,每天扎着麻花辫,爱好是织毛衣。还常常去一个当地的工作坊,和一群美国大妈大婶交流学习打毛衣的心得。

我一开始对此感到很诧异,我曾问过Jennifer,现在美国人还有自己织毛衣的?

Jennifer严肃而又兴奋地给我讲了半个钟头织毛衣背后的美国社会学:织毛衣是女性Identity的一个标志,女性只有干男人干不了的事情,才是体现女性真正的自我,才是真正男女平等。
我觉得Jennifer讲的挺有道理,虽然她毛衣打得多是歪七扭八的。

Jennifer这样的美国白人,对美国大城市和大城市人有着内心的抵触。他们觉得美国的危险来自来那些大城市。除了治安乱之外,最主要的城里还住着一群“脑残”的美国人,天天宣扬各种政治正确,动不动上街游行,在媒体上煽风点火。所以在比如女权这件事情上,Jennifer坚持通过织毛衣来践行自己的观点。

我在大农村读本科的时候,身边大多数是Jennifer的这样的美国人。虽然偶尔在我看来,他们也有点“怪”,但是那种带点可爱、没有任何公害的“怪”。所以即便是当时的疫情,对我当时的大学生活也没太大冲击,大家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到了芝加哥之后,我则置身于一个更为复杂的美国社会中。芝加哥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弥补了美国农村生活的寂寥,但是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也随之而来。
这大概是很多人说的美国社会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上个月,芝加哥大学中国学生出事后的第二天,正好是我一个好朋友从印第安纳州搬到芝加哥工作的时间。我们之前就约好了一起吃饭,庆祝她入职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当天我们去了一家餐厅,结果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我们俩的微信里,一直都是各种来问平安的信息,莫名的不安。但是放下手机,我们都假装很开心的样子,谈工作,谈收入,谈以后在芝加哥的生活。
这顿饭吃的真是五味杂成,或者“精神分裂”。
几天后,我这个好朋友的公司活动,她邀我一起去。40几层宽敞的办公室,大落地窗前整个芝加哥全景一览无余。大家谈的都是公司的几亿的买卖,全球大公司的业务涉及世界各地——甚至连大楼的保安都是高达帅气的美国白人。

公司同事都非常友善地帮我那朋友安顿下在芝加哥的生活,他们关注中国业务,关注中国同事给他们带来的新的视野。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住大房子,到全球各地旅行。
这个时候,你就容易忘记芝加哥的治安乱,忘记芝加哥的贫民窟,觥筹交错之间,浮现的是另一个强大的美帝。
过去的半年里,芝加哥的两个世界,交织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也给我造成了困惑。
中国同学中间,有人离开芝加哥,有人离开美国,原因是对那个治安乱、疫情重的美国的不安。我的一个学长,她的父亲更是冒着疫情来美国,把她接回去,以免路上出现不安全因素。
但是也有人继续在芝加哥、在美国读书、工作。
10月份的时候,我在芝加哥市区的一家公司找到实习工作。一周去二天,其余时间在家办公。我享受于这样的实习工作状态,也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共事的人保持着新鲜感和热情。也想过自己以后留在这里工作。
而这“稳态”,却十分脆弱,往往被两个芝加哥平行世界的交替所打乱。
而触发这种交替的,可能是我妈在微信上的一句“少出去,外面不安全”,可能是街角几个东张西望黑人,也可能是自己内心。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