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医生遇到腹痛、呕吐患者应该不少,但长达 20 年的病程却仍不知病因的应该不多。
本例患者就是因「发作性腹痛、呕吐、腹泻 20 余年」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住在」消化内科的患者[1]
患者 6 岁开始,就频繁因腹痛、呕吐、腹泻就诊于消化科。
腹痛原因未明
患者又突发四肢水肿
患者 2008 年起间断出现四肢、臀部非对称性非可凹性水肿,常单个部位发作,偶有四肢中单足 + 单手发作,外院完善四肢血管 B 超未见明显异常,持续 1d 左右可完全缓解,每年发作 2~3 次,自觉与腹部症状无关。否认皮肤瘙痒、风团。平素体健。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多年的腹痛和突发的水肿
到底如何解释
患者病情进展已不能用简单的急性胃肠炎来解释了。那么患者真正的诊断又是什么呢?
肠系膜血栓?
患者青年男性,发作时 D‑Dimer 和 FDP 明显升高,需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可能,但血栓导致的腹痛、腹泻一般持续时间长,可有血便、腹膜炎,症状重,缺乏针对性治疗时症状难以缓解,与该患者病史不符,且性小。
➣ 炎症性肠病?
可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常伴有发热、乏力及肠外表现,便白细胞、红细胞阳性,内镜检查可见黏膜糜烂或溃疡,该患者无典型肠外表现、消耗症状,自身抗体阴性,胃镜、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不支持炎症性肠病诊断。
➣ 急性小肠炎?
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症状,症状多自限。但患者无不洁饮 食史,症状发作时无发热、便血,便白细胞阴性,未经抗生素治疗可自行缓解,且患者无基础疾病或局部解剖异常,反复胃肠道感染可能性较小。
➣ 临近肠壁的炎症?急性胰腺炎?
患者腹痛症状不符合典型胰腺炎表现,多次发作时胰功不高(AMY 52~58 U/L),发作时 CT 未见明显胰腺肿胀、坏死,MRCP 未见胰腺异常表现,不支持胰腺炎诊断。
当诊断思路又断了之际
辅助检查结果发现重要线索
辅助检查:
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尿卟啉等均正常;

总 IgE 50.8 kU/L;
抗补体 C1q 抗体阴性;
补体 C4 0.051 g/L,补体 C1 抑制物(C1-INH)0.05 g/L(参考值范围 0.21~0.39 g/L)。
结合患者慢性多部位(四肢、臀部、口唇)发作性水肿病史,C1-INH 明显减低;获得性血管水肿虽然也表现为 C1-INH 明显减低,但没有 HAE 家族史且常发生于 40 岁后。本患者幼年起病,病史中无皮肤荨麻疹或瘙痒,C1-INH 水平明显减低,符合伴 C1-INH 缺陷的遗传性血管水肿(C1INH‑HAE)。
治疗方案:
1、5 月 5 日起予达那唑 0.2 g、2 次/d 治疗;
2、嘱患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如创伤、感染、雌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
预后:规律随诊 1 年,患者未再发作腹痛、腹泻或肢体肿胀。
HAE 药物预防要点及进展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皮肤和黏膜水肿。水肿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颜面、生殖器、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较为常见。胃肠道黏膜水肿发作表现为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上呼吸道黏膜水肿可因迅速进展导致呼吸困难,如抢救不及时可窒息死亡。
我国 HAE 诊治专家共识提出,对于所有明确诊断的患者,均推荐进行长期预防,目的是减少 HAE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防止致命性水肿的发生。既往我们长期预防的药物主要是弱雄性激素达那唑、少部分患者应用抗纤溶制剂氨甲环酸。达那唑起始剂量可视患者情况给予 400~600 mg/d,后逐渐减量至最小有效量维持。其不良反应有毛发增生、体重增加、女性男性化、月经紊乱、脂溢性皮炎、影响生长发育、肝损害等。建议服用达那唑的患者每个月复查一次肝脏功能[2]
2018 年 8 月美国 FDA 批准了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拉那利尤单抗用于 12 岁以上患者的长期预防治疗。据拉那利尤单抗全球 Ⅲ 期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300 mg Q2w 治疗剂量下(适应症获批剂量),治疗组 HAE 发作率较安慰剂组下降 87%,而稳态期(70~182 天,即 5 个药物半衰期以后至研究结束)76.9% 患者实现了零发作。在拉那利尤单抗治疗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反应(34.1% 安慰剂,52.4% 拉那利尤单抗)和头晕(0% 安慰剂,6.0% 拉那利尤单抗)[3]。现今该药物也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为 HAE 的预防提供了新选择。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以腹痛为主的 HAE 患者的诊治要点,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杨兹
内容审核:张兰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正文图片:参考文献
材料审批编号:VV-MEDMAT-58066
材料获批日期:2021 年 11 月
参考资料
[1]、何天骅, 王文倩, 张晟瑜,等. 第485例 发作性水肿—腹痛、腹泻、腹腔积液—遗传性血管性水肿[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46):4.
[2]、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支玉香, 等.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13(1)1-4.
[3]、Banerji A, et al. JAMA. 2018, 320(20): 2108-212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