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怡 I 行动派原创编辑
鹿道森这个名字,最近突然登上热搜。
他是一位年轻又有才的摄影师,年仅25岁。
在他所有作品中,最出名的是女神系列,其中有一张还登上过VOGUE。
可惜,他被世人知道,并不是因为摄影作品,而是因为一封长达5000字的遗书。
他自杀的原因很多很多。
比如小时候留守农村的经历。
比如小时候遭到的校园霸凌。
比如小时候被原生家庭伤害。
但是,我却注意到一段不起眼的小字——
“而现在我自己苦苦追求的艺术,现在看来倒是一个笑话,要是我能靠作品多赚点钱,或许能够改变生活吧,但是很抱歉,我没有,没能够改变。”
爱上艺术,也许是穷人家孩子的命运悲剧。
鹿道森的摄影梦很纯粹。
“大概是因为渴望爱,想要得到救赎,所以才想创造神,正如那些过往日子里独自行走的身影,所以拍摄的题材都是神话类型吧,把寄托交付于的神,又或许是想创立一个充满爱的王国,没有疼痛和伤害。”
虽然没有好的原生家庭、没有快乐的童年,但艺术给他带来了爱和救赎。
然而,艺术是梦幻的,吃饭问题却是现实的。
据鹿道森的朋友说,他这些年都过得很不容易。
最大的难关,是不知道怎么变现。
早年,鹿道森曾在老家成立工作室,但没过多久就倒闭了。
大约半年前,他来到杭州。
本以为杭州会发达一些,但没想到:
“杭州这边压力更大,他个人的作品很优秀,但是一直无法变现,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他有些抑郁症。”
其实,鹿道森的境遇,与城市无关,甚至与技术无关。
关键是自由摄影师这个行业,本来就难赚钱。
我有个朋友,在大学就靠给同学拍毕业照,赚了2、3万。
然而,毕业后他还是去做了程序员,周末才偶尔出去拍个照。
他说:“摄影作为爱好固然好,可要是当职业,就得面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
很多人小时候羡慕自由职业,觉得来去自由。
尤其摄影师,天天和帅哥美女打交道,听起来好不快活。
但现实中,自由摄影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风险职业。
它不仅就业面窄、赚钱路径少,而且收入不稳定。
对于家底薄的孩子来说,学摄影很容易走向穷途末路。
艺术最大的问题,不是谁来创作,而是谁来买单。
就拿自由摄影师举例。
在各种赚钱渠道中,相对稳定的是约拍接单库供稿。
类似婚礼摄影、人像写真等,收入比较高、需求也比较大。
为此东奔西跑、熬夜修片,那都是常有的事。
剩下的几条路径,还有做摄影课、当博主接广告等。
只是,这些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相对也更不稳定。
能赚钱的这些,基本都属于商业摄影的范畴,重点是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分析下来,其实无论哪条路径,都不止是拍得好就够。
更重要的是,要擅长自我包装。
艺术是很容易穷困潦倒的行业。
大部分人喜欢艺术,是追求比商业更深一层的东西。
但艺术和商业天然就有些冲突。
优秀的艺术家表达自我,优秀的商人迎合市场。
而这两者常常没有交集。
很难做到既纯粹表达自我、又被世人深刻理解。
追了艺术就很难赚钱,所以艺术家大多很痛苦、很纠结。
然而,家境可以最大程度消解这种痛苦和不确定性。
就拿95后设计师龙梓嘉举例。
龙梓嘉十来岁就爱上珠宝。
因为有家庭的支持,他留学去佛罗伦萨进修。
年仅21岁,他自创的珠宝品牌就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
同时,他为家人拍的清宫照也很精致,于是刷爆了朋友圈。
珠宝是富贵的艺术。
你看到的是天赋,我看到的却是家庭的托举。
因为有家境兜底,他才可以自由大胆地去追梦。
然而,穷人的孩子选择艺术,要是不能走到金字塔尖,最后还剩下什么?
有句话很残酷,但我必须要说。
艺术,从来都不是为穷人准备的。
第一,艺术行业只有头部玩家。
除了极少数人有天赋还被贵人看到,大部分人都要靠资源砸出来。
剩下中庸的那一批人,永远活在艺术和商业的矛盾中,走不出来。
第二,艺术行业背后,是暗流涌动的圈子。
说实话,很多艺术品的定价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这显然不只是作品好不好的问题,更是如何包装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幅作品,你以为是随手一画。
其实,人家可是值400万英镑(约4000万人民币)。
其实不仅艺术如此,年轻人追捧的网红、主播等职业也是如此。
这些行业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将功成万骨枯。
没有家庭的托举和好运的加持,最好不要试图在这样的行业里博弈。

无法达到理想是小事,吃不上饭是大事。
所以,我目力所及范围内,家境不够好的孩子,大多还是选择了教师、医生、律师等传统行业。
虽然辛苦,但有稳定感,能为生活兜底。
那么,穷人家的孩子真就不能追求艺术了吗?
我认为是可以的。
但是,学艺术最好不要All in。

还是让它成为闲暇生活中的一个幻梦吧。

✏️作者:嘉怡,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行动派(ID:xingdongpai77),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