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间,做了一些答疑。回答的是“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提出的110个问题。问题覆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家庭关系,到习惯培养,再到情绪处理、学习动机、性格个性、家校沟通、挫折教育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鲜活而真实,让人听了感同身受。

这几次直播最大的感受是:我能做到的,与其说的指导,不如说是陪伴。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1602字,阅读时间4分钟
🌿🎨🌏
有很多问题,在我们的课程里都涉及过原理。例如当孩子情绪很激动该如何化解、如何搭建脚手架让孩子主动学习、父母如何觉察自己的思绪情感,等等。这些原理如果应用得灵活自如,应该可以处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基础问题。对原理理解得越深入,生活中运用会越灵活。
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学了很多道理,生活还是焦头烂额的问题,何也?
最重要的原因是,从纸面上的原理,到生活中的应用,中间的距离是无数次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体验和感受,是要在身体上、心脏中、头脑中真切体会过,拥有发自内心的感触。有了这些体验,原理就不再只是书上的原理,而是自己领悟的生活方式。
这个过程急不得,也不用急。
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问题,不需要感到羞愧。
带孩子的过程中,没做好怎么办?没关系,能看见自己没做好的地方,下一次可以调整。
这句话说来简单,但包含了好几个要素,生活往往会卡在这里。
要么是苛求,要求自己做得全好,不能接受一些地方自己确实没做好,心理防御会让自己否认自己的过错,要面子硬杠到底。要么是内疚,不能原谅自己,只是一点点小错,就觉得自己是个坏爸爸妈妈,被自责灼烧,无法正常面对。要么是看不见,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会有一些问题,没有把意识和思考的亮光照到自己的思维角落。要么是不能调整,即使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但就是接受不了调整自己的观念和做法。
能接受自己没做好,还愿意调整,是一种非常开放而安全的心态,是不容易的。
这个过程,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
孩子学习没动力、遇到问题气馁,怎么办呢?往往一句话就够了:“要不然我们再试试——”
这是一种态度,表明:我和你在一起,陪你一起试试;输掉没关系,我们还能再试试;不用追求完美,可以先试试;面向未来的动力,就是这一次一次再试试。
同样,父母遇到育儿问题和家庭生活的挫败也是一样。能有人讲:没关系,要不然我们再试试——很多问题用耐心和不断调整,都是可以转变和做好的。就是需要有人说出这样陪伴的话。
我们做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我做直播间答疑,其实想传递的也都是这样的信号:你的问题有人陪伴。最终,你的问题还是你自己解决,每个人的生活自己面对。但是我们一起陪着你,做坏了也没事,我们陪你到你能做好的那一天。我一直都在。
以下放出我在直播间回答的5个问题。
加入“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方式见文末。
问题一:孩子一年级感觉压力大不想上学怎么办?
问题二:经常跟孩子讲话不回应怎么办?
问题三:孩子不喜欢学习知识该如何引导?
问题四:孩子朝父母乱发脾气、言语攻击,怎么应对?
问题五: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
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讨论一个话题。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原文精选阅读、讨论总结、思考作业,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限时特惠,直降400元!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互动话题
看了景芳老师的回答,你有什么思考吗?你认为在育儿过程中,如何保持不焦虑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