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棵树
潘舜霞
并排,成全了彼此
因清风一路指引
与我,被时间安排的手
向树冠,生成熟悉的琴音
一个影子贪恋
另一个影子,坚实的依靠
浓淡相宜的一帧画
成品于朝早八点半的
阳光下。与身后的榕江
我的卑微无需放大
与一棵树的剪影
已足够抵御,接下来的
寒潮,或者北风
裹挟的沧桑——
点评: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与万物安静相处,并能把自己的身心充分的融入自然,他便找到了生命真实的安放地,也便找到了对抗虚无的力量。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这是人走向心身健全的必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途径。一个人心中的善,生命意义上的喜乐都源于自然。
这也是我们在这首诗中看到的:清风吹“向树冠,生成熟悉的琴音”。这“琴音”也是诗人内心的喜乐,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乐之境。所以诗人用了“贪恋”一词,诗人已经在自然中找到了存在感。离开了“榕江”,离开了“树”,诗人也便离开了喜乐之境,诗人的内心也会失去和谐。
诗人只想做天地间“卑微”的一员,与万物同等相处,而不是无限的放大自己,让自己的思欲无限膨胀,觉得人天生就高万物一等,有权支配万物,或者以功利的眼光看待万物,把万物区别为有用与无用。这就是庄子所说的“齐物我”。
诗人把身心安放于自然,在万物中找到了存在感,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足够抵御”“寒潮”以及“北风/裹挟的沧桑——”。这便是万物中藏着的生命的真谛,诗人有幸找到了。(马鲜红)
潘舜霞:诗歌爱好者。出版过个人诗集《粉莲花语》,有诗作、随笔发表报刊、入选各种选本。现居广东揭阳。
马鲜红:青年评论家,湖南常德人,诗歌和评论散见《中国诗界》《华夏晨报》《中华日报》《世界日报》《火花》《山西工人报》等,获得过首届东西方诗人奖提名奖,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诗歌金奖,大好河山中华全国征文散文银奖,出版诗文集《穿越天地的爱恋》。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且首发的诗作品,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栏目主持人:甘帅。
您的点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