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蕞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蕞后岁月。蕞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气,但蕞终仍被脚上的镣铐拖入深渊。
苏联为何在那个时间以那种方式结束?来自现场的一手记录
美国大使以70万字,还原大国衰亡的漫长历程,描摹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
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兴衰启示录,回忆录+历史研究的非凡结合
一众历史人物的鲜活记录,近距离刻画当局者的步步为营与举步维艰:里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知名学者理查德·派普斯、赫伯特·埃利森及《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科克斯评论》等媒体一致盛赞。“这本书首次全面讲述了从1987到1991年的惊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类书中蕞好的一本。”——《华盛顿邮报》
理解苏联70年历史,读懂30年后的世界

在对全国发表了20分钟讲话之后,戈尔巴乔夫回到办公室,吃惊地得知苏联国旗已从克里姆林宫降下。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这会在晚些时候发生,或许应是在年底、而非他宣布辞职后的几分钟内。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即将升起,但中途出现了问题。行动笨拙的守旗卫兵未能将旗帜套紧旗杆,只得重新再套,然后用力一拉,才使旗帜升到旗杆顶端。
自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为历史——令人猝不及防,但却有其必然。
这一新的旗帜标志着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但权力的转移尚未完全结束。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沙皇一直在距现苏联总统办公地不远的乌斯宾斯教堂举行加冕仪式,但在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废黜和谋杀后,象征帝王统治的王冠和权杖就一直静静躺在克里姆林宫的军械库中。不过,在1991年,权力不仅是象征性的,更具实质意义,因为苏联核武库所具有的破坏性超出任何一个俄国帝王的想象。盛大的加冕仪式和庆祝游行对加强统治者权力已不再必要,此外,继位者——俄罗斯总统还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
两天前,戈尔巴乔夫总统和鲍里斯·叶利钦一致同意,在戈尔巴乔夫发布辞职声明后立即在他的办公室会面,正式移交控制苏联核武库的密码和装置。
同更换国旗一样,移交仪式也未能按戈尔巴乔夫预想的进行。当他回到办公室时,等待会面的并非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而是国防部长叶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将军解释说,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告别演讲中的某些话不满,因而拒绝按先前商定的那样前来会面。
对此,戈尔巴乔夫认为争论或延续这种不快已无意义,就径自将装有举世闻名的“核按钮”的小皮箱交给了沙波什尼科夫。其他帝国或许是在战争或革命的压力之下崩溃,苏联却是悄悄瓦解的。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新主人几乎是漫不经心、悄悄进行的。正当大多数美国人打开礼物或准备圣诞晚餐时,俄罗斯瞬息之间就取代苏联,一跃成为一个核大国。
小杰克·F.马特洛克(JackF.Matlock,Jr.),美国前驻苏联大使,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在美国外交/部门供职长达35年,是里根政府制定对苏政策的重要顾问。1971年到1974年主管美国国/务院苏联事务,1981年到1983年担任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83年到1986年担任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兼欧洲和苏联事务高/级主任,1987年到1991年任美国驻苏联大使。1991年退休后,马特洛克踏入学术界,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冷战是如何结束的》和《超级大国的幻想》。
张敏谦,三亚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代国际关系》前主编,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出版专著《美国对外经济战略》、《大觉醒——美国宗教与社会关系》,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