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6岁的摄影师鹿道森留下一封遗书,然后打车到舟山群岛自杀了。
这个悲剧在昨天引发关注,朋友圈很多年轻的朋友对他的不幸报以同情,对鹿道森笔下那对没有给这个孩子足够爱的父母,也给予强烈谴责,认为这对父母不够合格。
笔者在看到这个信息时,首先希望的是这个年轻人在最后关头能够畏缩一下,如此,经历一次生与死的挣扎,他可能会想明白很多东西,但昨日看到警方在海边找到了他的风衣与手机的瞬间,便觉得希望其实已经很渺茫了,到今天,
看到官媒报道,遗体已经找到。
挺遗憾的!

二.

鹿道森的遗书,写满了一个青年的哀愁,生在贵州贵阳农村的他,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幼小的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初中高中时期寄宿在亲戚家,虽然亲戚对他很好,但鹿道森总觉得自己是一株流浪的浮萍!

而没有归属感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内向软弱的性格,在学校也时时遭到霸凌,纵使后面他考上了大学,但童年缺爱的阴影一直左右着他。

他说:“我的生命,好像就是一直在逃离,只因数年来我的伤口从未得到愈合,新伤旧伤早已让我痛苦不已。
我也渴望光,渴望温暖,渴望爱,渴望一个幸福的家。
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如浓雾弥漫开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提起,再次伤害。”
他还说:“像我这样的人,但是请多爱我们一点吧,我们从来不缺对美好生活奋斗的精神和动力,从不害怕困难险阻,而是没有爱。
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是无数的沙粒,我走一步都是像背着大山走。成长经历的伤口,毕业跃入人海的迷茫,因为长相引发的容貌焦虑,越来越远的梦想……最绝望的从来不是死去,而是清醒克制的活着。”
因为痛,因为毕业四年后的一事无成,这份迷茫让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三.
这份遗书的传播让鹿道森的父母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挺难过的,因为这对普通的农民工夫妻,在此时此刻,是既要承担丧子之痛,又要面对儿子临终绝笔对自己抱怨而陷入长久的痛悔与不解!
痛悔的是,他们早知道儿子当下的心境,在早年还不如就呆在农村,什么赚钱不赚钱的,什么存钱供养孩子上学。
早知今日,就不随波逐流,与诸多的父母那般出外打拼,异乡流浪,给后辈积攒那么一丝渺茫的翻身机会;就陪在身边穷养,放羊的孩子下辈子放羊,种地的孩子下辈子继续种地罢了,何至于有今日的“罪责”。

不解的是
,自己辛苦赚钱,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在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自己究竟是对还是错,为何孩子26岁了,内心依然如此的孱弱,是他们的错,是为人父母的失责吗?他们更不解的是,万千的农村家庭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数以千万计的孩童拥有的和自家孩子不都是相似的经历吗;他们也不解,自己这一代享受到的父母关爱,难道就比自己的孩子要多很多吗?

看到媒体采访他姑姑的视频。姑姑说;“爸爸妈妈对他一直很好,也没有给他一点压力,爸爸妈妈本来就是农村人,在他毕业后,甚至贷款十万帮他创业,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情况,事情就发生了,是他自己可能想多了,希望他能一切都好,早点回来...

四.
我们需要知道,成年的父母也不是每一个都是完美的,人的生长或许种种因素,或天性的桎梏,或环境的壁垒,思维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纵使有一天你超越了他们,这很正常,同时更应该认识到他们的伟大,居然能在逼仄的境遇下,培养了一个优秀与己的下一代。

对于鹿道森的选择,笔者不想说什么,对于年轻的朋友们对鹿道森的遭遇而感到深深的同情,笔者也予以支持。因为有一句话叫“存在即合理“。
但笔者想说的是,那些谴责网爆鹿道森父母的年轻人,真的大可不必,且这种行为,已经超越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因为在当下的时代,除了少许奇葩,多数的父母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要承认的是,可能不是每一对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是对的,但父母都不会去害自己的孩子。
看一眼鹿道森的父母,普通的农村人,没有多少文化,从鹿道森遗书中讲述的多数亲戚对他都很好,也可以看出来这对父母的为人处事应该是可以。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亲戚能对学龄时期,毫无反哺作用的鹿道森好,与这对父母平时对待亲戚的行为是有直接关系的。

也许很多人会说,既然生下来,为何不陪伴,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鹿道森真的太可怜了。我相信能说出这番话的,多数都是家境优越,自己不用为了生活而东奔西走的,但我们需要知道,很多父母他是需要为了生计将肉身安置他乡的!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父母深爱子女这个梗上,他们并不你们缺乏爱,甚至他们更伟大,他们是在用自己的青春,赚取微薄的收入来给孩子们换取哪怕一丝的希望。
而作为孩子,一个健康的孩子,我觉得相比富贵的父母,你们身上应该多出一点换位的心思,因为人与人生来真的不同,你既出身底层,必然在起跑线上要输很多,拼了,没有成功,那无怨无悔,未拼,自怨自艾,那是自我的懦弱,又何苦将罪责推到更无辜的父母身上!
他们唯一的错,或许就是将你带到这人间。除却此,含辛茹苦喂养成人之恩,是要报答的,在未尽孝之前,你真的,死都是没有资格的。
五.

在前天的一个朋友圈里,我分享了一个丑陋但却存在的社会冷血现象;
原本在底下的评论中,我留言说:一直以来我的个人朋友圈,只分享一些注重培养心力的文字,这种冷酷的社会现象基本都不会分享。其原因只有一点,因为早年工作的原因,我的这个个人微信号添加了几千个非常年轻的朋友,这一路我看着他或她成长,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入社会,每天看着他们分享的生活状态,我的心里是暖的。处于私心,也处于一份莫名的关爱,虽然他们并不是我的孩子,但我内心的柔软,左右着我不想让他们在我的动态中看到社会冷酷的一面,我只希望他们的生活是岁月静好,快乐单纯,无忧有爱的......

但鹿道森的这起悲剧,一个26岁青年的选择,让我困惑了。我迷茫该不该让他们知道当下社会是分A面和B面的,我迷茫他们是不是应该需要具备抵抗残酷的些许能力......
也许在今年春运之际,年轻的孩子们,你们需要去坐一下绿皮火车,去观望一眼那背着行囊,怀揣兴奋喜悦之情归家过年的人流大军。他们或许因为知识的匮乏而不受待见,他们或许因为能力的不足,在某些孩子眼里不是一个足以令人骄傲的父母,但他们对于责任,是绝对合格的,且无私!

除了疫情期间,几乎每年我都会去坐一次,不用担心没有座位,因为车厢拥挤的程度,哪怕你腿不着地,都能站立的很稳妥!

五.

一位先生说:
“你读过的书,走对抑或走错的路,路过或者留在身边的人,见到的诸多风景,伤痛还是喜悦,都是为了帮助你认清自己的某种特质,并以这种特质去成就自己。

人最大的一悟,是知道自己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此才能知道下一步自己该怎么活!”
最后,茫茫人海中你能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如果不太反感我的文字,敬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