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在艺术家的世界,探寻过去的时光,在美术馆里穿越时间和空间。近期有一波很不错的展览正在展出,有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的疯狂挑衅、有日本鬼才乐队的无厘头脑洞,天真者有胡安·米罗、学术派有梁思成,可以沉浸式地体验画家的创作过程,也可以在奇诡纹样中追踪噩国的历史迷雾......15场截然不同的体验。
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号 良仓

 @北京 
 01 

曼·雷:白昼纽约,午夜巴黎
  • 2021年10月01日-2022年01月02日 
  • 木木美术馆 
1921年,艺术家曼·雷离开纽约去到巴黎,
他的艺术人生开始大放异彩。

今年正值艺术家1921年在巴黎首展100周年,
这是曼·雷迄今为止在亚洲的最大规模个展。
《自画像》 曼雷 1930年
Man Ray的名字包含这“人”和“光”两个词,

仿佛他就是为光而存在的。
他说,“一切都可以被光线转化、变形、湮灭
在他的一生中他一刻不停地对此实验着。

展览通过240件展品,
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纸上作品、文献资料和诗歌,
对他多元艺术实践细致地回顾和探索。
《礼物》1921年
展览依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分为分4个单元16个主题
“纽约:1890-1921年”、
“巴黎:1921-1940年”、
“好莱坞:1940-1951年”
“重返巴黎:1951-1976年”,
每一单元都包含不同的主题,
从多个维度展现艺术家对现代艺术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超现实主义团体》 曼雷 1930年
《安格尔的小提琴》 曼雷 1924年
比如早年与马塞尔·杜尚在纽约的相识和往来,
以及他作为先驱曾参与并记录的重要艺术运动: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比如为《Vogue》和《时尚芭莎》拍摄时尚摄影的生涯,
以及在他的生命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缪斯:
蒙帕纳斯的吉吉、李·米勒和朱丽叶·布朗娜,
体现了个人生活对其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
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曾写道:
“伟大的情人造就了伟大的艺术时期。”
这对于曼·雷而言再贴切不过了。
 02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 2021年11月20日 - 2022年2月20日 
 •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意大利国宝级当代艺术家,
卡特兰的展览从来都是大型WTF现场,
让你边惊愕、咒骂,边想疯狂点赞。

他的作品透着对艺术和机构的戏谑,
以充满趣味和挑衅的方式,
将材质、物品和举动置于挑战性的场域之中,
激起参观者的评论和参与。
《无题》2001年
《永恒的爱》1997

《二十世纪》1997

《我们》2010

这次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共呈现近30件艺术作品,
回顾他自1980年代迄今的创作历程。
 03 

超常识创造力工场·明和电机学艺展
 • 2021年10月30日 ~ 2022年02月20日 
 • 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 
风靡日本的当代艺术圈“网红”,
跨界科技与艺术的鬼才乐队——明和电机,
喜欢用简单的机械、物理原理,

设计纯真、魔性的乐器,
让你从“常识”过渡到“超常识”。
“明和电机”最初是一家制造业的中小企业,
曾为松下和东芝等公司代工真空管,
1979年由于石油危机而倒闭。
社长土佐家的两个儿子土佐信道(弟弟)和土佐正道(哥哥)从小在工厂环境中长大,
对于机械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两人在1993年重建“明和电机”,
决定将对机械工程和艺术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以机械工厂的形式来做声音和表演艺术。
明和电机从不使用常规乐器,
每一件乐器都是由社长土佐信道自行开发。
“响指木鱼”通过打响指操控身后的木鱼发出声音,
就是你拿着木棒直接敲击木鱼的声音。
“踢踏舞鞋”用手指操控鞋底的敲打器,
发出踢踏舞一样的声音,
让每个人都能跳踢踏舞。
“ 希梦姐妹花” 用风箱将空气送到橡胶人工声带,再用电脑控制张力来演唱。
“电子蝌蚪”通过触摸尾巴上的屏幕调节音调,
控制蝌蚪嘴巴的开合则可以改变音效。
在一则对舍长土佐信道的访谈中,
他谈到了对于乐器设计的思考。
“在我设计音乐器械时最注重的是 ’机能性’ 和 ’咒术性’ :像古代的乐器就与自然和神很接近,常被设计成怪物或动物的形态。近代的乐器则被做成一种辅助工具,越来越注重 ’机能性’, 而排除了 ’咒术性’。而我希望重夺乐器的 ’咒术性’ 。”
展览将3000㎡艺术馆变装超常识创造力工场,
上百件的无厘头、滑稽的机械装置作品,

结合音乐、设计、机械工业、艺术,
还有1:1还原的明和电机演出舞台,
玩个够!

 04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 2021年9月28日 - 2022年1月9日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山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上古“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大致对应的地点,
均位于晋西南的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中国传统史学体系中,
记载的第一个有明确列王世系的朝代是夏朝,
而西周时期晋国始祖叔虞分封于“夏墟”。
由此可见,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山西有着密切的关联。
西阴文化/庙底沟文化 单鋬彩陶壶
北齐 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 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壁画鞍马游骑图局部
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合作,

以“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六个单元,
展出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超过300件文物,
全面呈现山西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05 

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 2021年8月10日 - 2022年1月9日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为纪念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20周年,
展览展出362件文献资料,
包括照片、录像、图纸、模型、书信、手稿以及空间装置,
其中绝大多数为罕见的原始资料,
致敬梁思成为中国建筑事业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做出的重要贡献。
《营造法式》(陶本) 
1925年 朱启钤旧藏
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作业 
1925年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南立面水彩渲染图 
1932年 梁思成绘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天坛祈年殿屋顶 

1935年
梁思成考察测绘四川雅安高颐阙 1939年
展览通过五个单元中饱满而又精炼的信息,
全面且客观地描绘瑰意琦行的梁思成先生,
内容包括他生前的勤勉细致的工作,
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其所获得的伟大成就。
 06 

辛迪·舍曼:亮相
 • 2021年10月30日 - 2022年3月6日 
 • 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
“我不是拍肖像,也不是自拍,
而是要创造人物。”
辛迪·舍曼以化妆自拍摄影闻名,
艺术家既是模特又是摄影师。
“有趣的是辛迪·舍曼一如既往地不按牌理出牌,
她使用美颜滤镜,不是变美或改正缺陷,
而用它们来创作漫画,
打造怪诞甚至更丑的人物。”
她的作品探索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认同等话题,
身处现实与奇幻的交叉地带。
辛迪·舍曼,1977-1980年的“无题电影剧照”
辛迪·舍曼,1989年的“历史肖像“系列中的作品
辛迪·舍曼,“男人”(2019-2020)系列中的作品
辛迪·舍曼,“小丑”(CLOWNS)系列中的作品
展览呈现她在过去四十余年的创作蜕变:
从早期拍摄好莱坞女星形象,
到对黑白永恒性的研究,
再至近期对色彩跃动的探索。
她始终跟随着技术的发展步伐,
却简单执着地重复着“伪装自己、拍摄自己”。
 07 

安藤忠雄:青春
 • 2021年10月12日 - 2022年1月9日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生涯迄今最为全面的回顾展,
绘制于餐巾纸的手稿、
酒店信纸的项目草案、
10米巨幅素描、
复杂而精致的庞大模型、
地形现象学世界典范案例……
大量设计手稿、建筑模型、影片、照片和文献,
呈现建筑师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和对未来的思考,
以及他对生命之“青春”的回溯解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
“水之教堂”
此外,1:1复原呈现的3件经典作品,

“光之教堂”、“水之教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
让你近距离体验和感悟安藤忠雄建筑的魅力。
 08 

意大利文艺复兴纸上绘画:一次与中国的对话
 • 2021年9月3日 - 2022年2月20日 
 • 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
50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单色素描,
囊括了1470至1580年间活跃于意大利半岛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拉斐尔、卡拉瓦乔等,与靳尚谊、曾梵志等1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并列展出。
这是木木美术馆与大英博物馆的首次合作,
也历史上首次将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并置对话,
发掘西方文艺复兴与中国之间跨越时空的关联。
米开朗基罗《天使报喜》 1542-1546年
拉斐尔《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 1505-1508年
塔德奥·祖卡罗 《养蚕》1564-1566
真蒂莱·贝利尼 《一个土耳其女人》 1480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仅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中获取灵感和素材,更代表着思想、技术和观点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交流与互通,
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地。
国内外学者曾从民族建构和改革的角度,
讨论文艺复兴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彼时,中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以及与宋、明在文化传统上的延续。
这两个朝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是塑造现代中国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
通过将这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置于当代艺术的语境下,
我们也得以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非欧洲的视角来重新定位和评价这些历史作品。
 09 

成为巴尔蒂斯的女孩
 • 2021年09月19日-2021年11月30日 
 • 幻艺术中心 
作为“20世纪最后的巨匠”,
巴尔蒂斯的具象绘画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巨大。
展览围绕巴尔蒂斯创作生涯当中最后一件重要的油画作品,
“镜子里的猫Ⅲ”以及5张重要的素描稿,
结合影像技术、场景复原,
沉浸式地体验艺术家笔下的世界。
《梦中的泰雷兹》(1938)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艺术家生平、女孩的世界、巴尔蒂斯的工作室、《镜子里的猫Ⅲ》创作背景、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等五个角度,
解读巴尔蒂斯的艺术世界。
 @上海 
 10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
  • 2021年7月8日 - 2022年1月3日 
  • 浦东美术馆 
与同时代别的艺术家相比,
米罗的笔下有一种不一样的天真。
在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过程中,
胡安·米罗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他系统性地缩小了所使用颜色的范围,
只用基础色系,
并建立起一系列术语组成的形式词汇表,
例如人物、女人、鸟、月亮、太阳、星星、星座、逃离之梯等。
1933年的米罗,摄影:曼雷
米罗的创作成熟期形成于他最为平静的阶段,
在克服了西班牙内战和紧随其后的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困境、不确定性和痛苦境遇之后,
米罗于1956年定居马略卡岛的帕尔马。
在那里,他拥有了一间建筑师朋友何塞普·路易·塞特设计的宽敞工作室。
米罗工作室
塞特后来又设计了位于巴塞罗那的米罗美术馆。
新的工作室令米罗得以创作大尺幅的作品,
他的创作更为多样,
他把绘画与雕塑和版画结合起来,
并开始用纺织材料进行创作。 
Joan Miro, "Birds," 1956
Joan Miro, "Personage," 1970
Joan Miro, "Woman, Bird, Star," 1978
展览名“女人·小鸟·星星”,

代表米罗创作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系列。
展览展出的69件作品,分为四个章节,
“符号的词汇表”、“自由化的符号”、“物体”、“黑色人物”,
反映了米罗的艺术语言和创作历程的发展。
 11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 2021年11月13日 - 2022年2月15日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捷克裔美国建筑师约翰·海杜克,
是20世纪建筑史中的独特个案,
他既是建筑师、教育者、史论家,
也是艺术家与诗人。
虽然他关乎建筑的畅想多数付诸于纸本之上,
但是他的多重探索拓展了建筑学的领域,
持续影响着后世的建筑师与艺术家。
海杜克
海杜克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

以“假面舞”为线索贯穿始终,
回顾他横跨近50年的艺术实践。
假面舞是16、17世纪兴起于英国的宫廷表演,
同时也指涉了表演的舞台布景,
时常会邀请建筑师参与设计其舞台与服装。
海杜克关注到了18世纪最早参与这类设计的建筑师伊尼格·琼斯,
认为他驾轻就熟地制造了舞台上一切的幻觉景观,不仅把握建筑,更是调动了声光电等复合材料。
“自杀者之家”和“自杀者母亲之家”
cathedral - 1996
70年代后期,
海杜克着手创作一系列冠以“假面舞”之名的“结构体”,
它们根据不同的特定城市谱写,
不具有任何常规的建筑形态与功能,
通常由基本几何形体及其变形构成,
时而伴随一些生物形态的元素。
形形色色的结构体皆为赋予了不同的人格与表情,宛如戴着假面参加舞会的演员,
移动至不同的城市,上演着不同的叙事。
 12 

巴黎建筑(1948-2020):城市进程的见证
 • 2021年11月11日 - 2022年2月20日 
 • 西岸美术馆(展厅3)
这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建筑类馆藏,
国内首个聚焦国际城市发展进程的美术馆特展。
展览通过十个篇章回顾巴黎七十年建筑史,
甄选1948至2020年间巴黎落成的75个建筑,
勾勒出巴黎城市规划的不同时期,
追溯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座大都市的演变历程。
弗兰克·盖里, 美国文化中心(现为法国电影资料馆),巴黎,1988-1993年
展览呈现奥斯卡·尼迈耶、弗兰克·盖里、安藤忠雄、伦佐·皮亚诺等代表建筑师的现代城市图景构想,
重温戴高乐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的构建过程。
伯纳德·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巴黎,1982-1998年
让·努维尔,巴黎爱乐音乐厅,巴黎,2006-2015年
巴黎是欧洲聚落的核心城市之一,
其建筑生态在历经二战后的重建、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等不同时期后变得多样丰富,
重大影响力的新建项目与城市融合相生。
展览中的部分建筑师亦有作品落地中国或正在兴建之中。
对于同属历史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来说,
无论就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业遗存活化、
城市更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还是城市美学、理想的城市生活环境等诸多议题,巴黎均提供了深层次的参照和启示。
 13 

“莽原”贾蔼力个展
 • 2021.11.10 - 2022.05.29 
 • 油罐艺术中心 
以“画大画”而出名,艺术家贾蔼力说:
“艺术是心灵的光,照亮思想的尘埃。”
展览展出四件巨幅作品,
联合展现艺术家近年来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以及在绘画上的不断创新和自我突破。
艺术家将观众带入一场绘画和思想上的冒险,
直面图像,也让人更深入地走入绘画,
并走入对自我的认知。
有些瞬间,是压倒性的征服,
是猛然被卷入一个壮阔的宇宙。
有些瞬间,是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气息,
进入生命的沉思。
贾蔼力,《奏鸣曲》,2019-2021
贾蔼力,《正午》局部,2021
历史虚影憧憧,在莽原之上,
每个人都将用生命感知艺术,
寻找属于自己的艰难而光荣的道路。
“莽原”,致敬每一个坚定的行路者。
 14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 2021年10月20日 - 2022年1月16日 
 • 上海博物馆 
噩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商纣王时噩侯曾是“三公”之一,
后因犯上强谏而被纣王处死。
1940年陕西省出土的“禹鼎”铭文记载西周时期的噩国因叛周被讨伐,
据此学术界曾长期认为噩国遭受了灭顶之灾。
近年来,
随着湖北随州羊子山噩国墓地、河南南阳夏饷铺噩国墓地的发现,
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噩国被周讨伐后并未灭亡,
而是从随州迁徙到南阳一带。
噩仲方鼎/西周早期,2007年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首次聚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青铜器,
展览以青铜器为载体,铭文内容作经纬,
完整呈现噩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
尝试还原噩国的历史面貌。
噩侯卣和噩侯方罍上的兽面纹
噩国青铜器以兽面“人目”“人鼻”的奇诡纹样,
创造出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艺术风格,
成就了噩国早期青铜工艺的高峰。
 15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
 • 2021年7月8日 - 2022年3月7日 
 • 浦东美术馆 
去年年底,
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
此番移师到浦东美术馆,
演绎蔡国强119件/组以火药为主及不同媒介的作品。
《与未知相遇》

展出面积达到3层,
核心展品为大型装置作品《与未知的相遇》,
是艺术家为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定制的装置。
《与未知的相遇》讲的是宇宙观,
艺术家并置了大量人类关于宇宙观的元素,
包括他自己少年时代对于宇宙的幻想,
有外星人、飞碟与各种神秘的眼睛。
通过VR眼镜看到的《梦游紫禁城》

《黑光》,2020
《银河嬉冰》,2020年
与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
是蔡国强艺术生涯里极其精彩的部分,
其“一个人西方艺术史之旅”产出无数巨作,
可以让人一饱眼福。
蔡国强所对话的人类文明精华,
包括巴洛克艺术与西班牙黄金时代、意大利文艺复兴、古根海姆博物馆里的现代主义大师、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玫瑰窗、古罗马庞贝斗兽场、
塞尚的家乡、黄帝陵的柏树等等。

 THE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建道设计小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