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 ● 严冬始
小雪是立冬后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开始。
小雪晴时不共寒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时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小雪前后骤冷而干的气候特点,为人们储食过冬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古时民间素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等到春节正好享受香肠、腊肉等美食;临海地区则在此时晾晒鱼干,以备享用。
小雪 ● 三候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此时,物候特征的关键字是“封”。“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田,大雪封船。”小雪时节,最大特点是降水很少、天气萧冷、晦暗,阳气潜藏、阴气盛极。
小雪 ● 三宜
温补气血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天气寒冷,需要补益身体,尤其是补益气血,就像是一粒种子,只有积蓄好气血能量,来年春天才能含苞待放。
红参是人参经过高温加工的熟制品,性味温和,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作用,是气血不足人群的首选补品。能把人从气血亏虚状态当中调到气血充盈,五脏平衡的状态!把不健康的体质和生病的体质调成健康的体质!不仅适合体虚体弱的老人,也是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的最爱。
封藏精气
从小雪到大寒是丰收之后,天地闭藏的两个关键月,一年的所得要在此时收仓入库,人体也要进入冬天的养藏阶段。所以,我们要铆足劲地把阳气聚集在体内,封藏脏腑的精气。
人体的精气收藏在肾系统,所以养藏的关键在养肾,而且要全面补肾,对它进行封固。就像糊窗户缝一样,我们把肾补好,才可以防止精气外泄,同时也给身体保暖。肾照顾好了,整个冬天以及来年的春年,我们都会好过很多。
如何补肾?这道“补肾养藏汤”推荐给您:
补肾养藏汤
原料:
生栗子6个、生核桃6个、枸杞1把,陈皮1/4~1/2个(根据大小)。
做法:
1、 栗子剥去外壳,不要去掉内皮,切成两半。
2、 核桃剥去外壳,核桃仁的外皮则留下,掰开。
3、将生栗子、生核桃、枸杞和陈皮一起下锅加水煮开后,再煮20~40分钟起锅。
4、此时栗子的内皮已经被煮到和栗子仁分离了,将它们用筷子捞出来扔掉。
5、可以在汤中加少量糖(最好是红糖)调味,喝汤,将栗子、核桃和枸杞吃掉。
这道汤用栗子补肾气,核桃补肾阳,枸杞补肾阴,用陈皮健脾理气、帮助消化,以防过补生痰,是全家老小都适合喝的一道汤。
防“火”
小雪进补之余,还要重视防“火”这项工作。

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反而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
这时,不要用冷饮来压火,这只能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治标不治根,而是可以适当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按按支沟穴
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可以通利三焦、协助食材的吸收,且可清泻阳热,以防温热太过,起到更好的养生作用。
按的时候,用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其余四指于前臂内侧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2-3分钟,每天可以多按几次。
小雪 ● 三忌
外寒
小雪过后,气温容易频繁骤降。如果防寒保暖不够,人体就会感受寒邪,导致风寒感冒,甚至引发心脑血管问题的急性发作。
冬季穿衣需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耗伤阳气。
熬夜
动物们用冬眠等待春天,我们也要顺应天时,调整作息,早卧晚起,早睡以潜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注意:晚起不是“睡懒觉”的意思,而是“必待日光”,是说等太阳升起来(7、8点钟的时候),再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
从天黑睡到天亮,这是我们的阳气闭藏是否充分的时间标准,也是我们冬天养藏的时间标准,仍然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基本规律。
怠懒
入冬后,人体代谢变缓,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可通过各种运动来锻炼身体。冬季运动不宜太剧烈,微微出汗为宜,以免伤气血。
白天可以晒晒后背。太阳为生命的源泉,冬季天地之间阳衰而阴盛,此时晒太阳,最能和畅阳气,温通气血。
背为阳中之阳,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它是人体抵御寒邪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经起于目内眦,贯穿人的头颅后背、腘窝和足小指外侧。
从入冬开始就要避免背寒,晒后背,可以刺激足太阳膀胱,老人建议可多穿一件贴身背心,背若不寒则全身不寒。
睡前可以泡泡脚。寒从脚下生,尤其到了冬天,寒邪伤人,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入冬以后,应当重视睡前热水泡脚,非常有益于阳气归根。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冬天转瞬而至,冷空气和寒风一波一波到来。当大地渐渐步入寒冷的时节,一年也接近尾声。
土地冻结,鱼潜水底,万物萧瑟的初冬,窗外清寒,屋里是温暖人间。
食养需要大家日常坚持,
才能看到结果!
顺应时节,敬畏天地,
与自然和谐,活到百岁不是梦!
您还有什么食养的需求,
欢迎留言给我们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