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超越《战狼2》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打破了尘封四年的票房记录,这对中国电影来说又是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长津湖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还有哪些欠缺之处可以精益求精做得更好,是我们现在应该讨论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不同时期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老读者们都知道,电影上映之处我写过影评《认真谈一谈<长津湖>》,连篇累牍地夸吴京,微博发了不下有两位数了吧,那是因为彼时主要矛盾有所不同。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战狼2》上映的时候正值建军90周年,同档期还有一部主旋律作品《建军大业》。很遗憾的是,这部作品被香港导演拍成了黑帮火拼片,而且全网禁差评,我当时两部作品都看了,然后在微博感慨了一下幸亏有《战狼2》不然那什么脸面像人民军队献礼啊,然后就被夹了。
结果《战狼2》全凭队友衬托,出乎意料地大火,我知道它是好片子,但是万万没想到能到50亿票房,讲真那时候知道吴京的有几个人啊。然后我就很不识时宜地发了一条微博,说吴京的文戏过于差了些,《战狼2》是一部“瘸腿”的作品。结果莫名其妙这条上了热门了,我就被穿上了恨国党和公知的衣服,被友军厚葬了。
从此我就意识到了,要学会说话的时机和说话的方式。就比如说人家请孩子的满月酒,你说这孩子早晚得死。实话确实是大实话,但也是欠揍的。后来我暗戳戳地修改了这句话——吴京的文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我还是从来都实事求是嘛,该夸了我从来都不吝啬赞美的——这几年吴京真是肉眼可见的进步,《流浪地球》的表演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了。《攀登者》中吴京贡献了他出道以来最精彩的表演,文戏和情感戏撑起了整部电影,要知道跟他对戏的可是章子怡啊,吴京拿得起接得住,丝毫不落下风;吴京的表演甚至可以说是《攀登者》唯独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的。
所以说,什么时机说什么话是必须的。《长津湖》刚上映的时候有很多“敌我矛盾”在,他们的“吴京PTSD”和“抗美援朝PTSD”又犯了:美国人拍钢锯岭,行;中国人拍长津湖,不行!看见美国爹被暴打,他们可难受坏了。这个时候我们是应该把这些人拍死,还是要跟他们一起说电影坏话呢?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津湖》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商业上巨大的成功,那有些话就可以说一说了,讨论的角度是让我们的主旋律作品变得更好,更对得起先辈们的牺牲,更让当代人了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形成一个更加良性的循环:观众为更好的作品买单,作品的好口碑与高质量能让主创团队得到足够的回报,继续创造更优秀的作品回馈观众。
其实《长津湖》我已经很满意了,如果没有它,那么这几十年来唯一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院线大片就是《金刚川》,这不就很难受了么,还要被管虎这个二五仔恶心。结果很快同期《能文能武李延年》横空出世,有如天降甘露。要没李延年来比较,《长津湖》是碾压《金刚川》的存在,要让它去比《上甘岭》《英雄儿女》啥的也不现实,所有人都觉得现在电影人拍不出来,能这样已经不错了。结果《能文能武李延年》证明了,明明不是可以拍得这么好嘛,还有那么大进步的空间,赶紧赶紧精益求精督促一下。
《能文能武李延年》最精华的段落一是政治工作部分,二是志愿军异彩纷呈的战术战斗。首先李延年做政治动员的段落,清晰地讲明了一个道理——我们为什么而战?
“我请大家把眼睛都闭上,好好想一想,好好想一想自个儿的家乡,想想你的亲人,再想一想,我们入朝以来一路上看到的凄惨的景象,村庄被战火摧毁啦,到处都是来不及掩埋的百姓的尸体,失去父母无人照管的可怜的孩子。”“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我们途中休息,到溪边去取水喝,到溪边一看啊,那水是红色的,那上游的溪畔,倒着几个刚刚被美国的飞机炸死的洗衣裳的妇女。那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家乡,你的亲人身上你们会咋样?”
“同志们,道理很简单也很残酷,简单的大家都明白,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要把美国鬼子打的不得不罢手为止……残酷的是,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刻,我们有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不能和亲人团聚了,但是,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屈辱。”
无独有偶,《长津湖》中也有一段类似的动员,就是宋时轮那一句话:“我问他为什么要参军,他说: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分了土地,现在有人想把它抢回去。”这话实在是说到点子上了,甚至堪称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可以看出来《长津湖》绝对是有高人把关的。
不过有趣的是,后面马上就“吃了书”:在火车上胡军问易烊千玺为啥参军,易烊千玺说为了让我哥看得起我。综合上下文,那个在部队出发前要参军的新兵就是伍万里,结果他跟宋时轮说得好好的,上了火车就变说法了。有可能宋时轮在战前动员美化了一下,但是主旋律电影没必要绕这种弯子,我觉得最大可能性就是这两段故事就是两个导演拍的:前半部分是国家把关(包括领导人开会的场景),火车这一段就是陈凯歌拍的。
火车上易烊千玺闹脾气,嚷嚷着要下车,结果看见了万里长城,大为震撼从此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很多人说这一段多好多好,但我觉得吧,首先呢这个长城的特效做得就很假。其次,最关键的是,这还不就是《白昼流星》里面问题青年看见神舟飞船之后弃恶从善一样么——说到底还是搞宗教“顿悟”那一套。

《白昼流星》强行编了一个“神话”,两个前一天还在偷钱的少年,幡然醒悟马上就去帮着抬宇航员,飞船降落周围让不让外人进压根不管;《长津湖》里也不管火车上能不能看见长城。当然这是小问题,关键在于,这种情节放到随便一个普通人身上我可以接受,但是我们的革命战士,是不应该需要用宗教式的“顿悟”来确立革命意志的。但偏偏我们的陈大导演无论拍什么,就喜欢搞这种宗教式的顿悟、洗礼,根源还是布尔乔亚式的自我感动。
《长津湖》开头的部分已经交待地足够了,毛主席说了,彭老总说了,毛岸英也说了,点睛之笔就是宋时轮那一句“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分了土地,现在有人想把它抢回去”,交待地这么清楚,还要画蛇添足加上“我要让我哥看得起我”,还要看见万里长城之后从一个问题少年变成听话的乖宝宝……我看很多人吹陈凯歌这一段戏,我就很不能理解,我认为这一段是整部《长津湖》最大的败笔。最后志愿军密集冲锋我都能忍,这一段我忍不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革命者,没有人天生就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他们的正确意识、家国情怀、阶级情感是要通过实践与学习确立的。《能文能武李延年》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确立与学习的过程,小安东是怎样从一个逃兵变成无畏的战士的?他是看见了一个万里长城吗?我在微博上看见一条评论,觉得很中肯:
以上仅仅是我举的一个精益求精的例子,因为主旋律作品我们的要求绝对要比一般的商业片要高;但是呢,有一些作品过于说教,过于脸谱化、程式化,也是不可取的,至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作品才是有意义的。
《长津湖》能够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那就是以事实证明了,这是一部非常非常成功的商业化作品——能让这么多人看到就是胜利。《长津湖》上映时,带火了抗美援朝纪录片《冰雪长津湖》和《铁在烧》,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各种采访老志愿军战士,社交网络上大家都在讨论长津湖和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还有90后看完电影自己尝冻土豆的新闻……这就是成功。
有些人会酸,什么主旋律果然好赚钱啊,什么“爱国饭”啊,惹人发笑。
那怎么解释暑期档《1921》《革命者》等作品口碑票房双失利呢?这还是赶上了百年大庆的东风,又有那么多明星的加持,为什么与《长津湖》冰火两重天呢?再比较一下同样吴京参演的抗美援朝题材《金刚川》,与同样吴京参演国庆七十周年献礼片《攀登者》(同为十一档期),这些对照组一一都列出来还不够明显么?
无论是《战狼2》还是《长津湖》,都证明了:商业电影必须要有爽点。同类型的还有一部票房历史前十的作品——《红海行动》,也都是从头打到尾,不给观众一丝上厕所的机会的。这些实践证明了,商业电影必须要爽,很多主旋律作品,可能价值观上到位了,但是全程说教味同嚼蜡,没有一丝的波澜和爽点,宛如观看《新闻联播》。当然没有说《新闻联播》不好的意思,但是我看电影要花钱买票啊,要出门去电影院啊,有谁出门花钱去看俩小时的《新闻联播》呢?
所以说本文是在谈两个部分:思想性的高度,与可看性的程度,一个成功的主旋律作品,这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还以《长津湖》为例,在可看性的部分已经非常成功了,但还可以精益求精做得更好吗?当然可以。吴京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动作戏,这就是他的招牌,让观众们荷尔蒙爆棚欲罢不能。没有吴京独一份的打戏,那《战狼》系列就是一个乏善可陈的流水线作品,但是他就是硬生生地把电影提升到了商业成功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但是吴京的打戏纵然牛逼,也不能乱用。《攀登者》让吴京在珠穆朗玛峰上来了一系列“美国队长”式的逆天动作,观众照样不买账。
我在批评《攀登者》的这篇文章《这可能是今年最令人遗憾的国产电影……》说过:在真实的环境中,攀登珠峰是异常困难的,是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我们看有关登顶的纪录片,登山队员到最后的几十米往往要用几个小时完成,在海拔8000多米、低温、缺氧、低压的极端环境下,人只能几十厘米几十厘米小步的小步往前挪,抬起胳膊就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但是吴京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完成了无敌的“战狼之跃”,这就难怪大家会吐槽嘛。吴京在电影里也亲口说:“我相信科学”,但他屡屡在海拔8000米的高山上做出反科学的武侠动作,着实令人费解。就像手撕鬼子等情节是矮化了我们抗日英烈们一样,把攀登者拍成了珠峰武打特技片,同样是矮化了我们登山队员的形象。
就好一部恐怖片里,你拿一个打火机会非常有恐怖的氛围,但是你拿一个冒蓝火的加特林,高喊一声“为了部落”——这种恐怖氛围就大大削弱了。我就不能理解,真真实实的反应出登山队员10厘米10厘米挪一步,用尽全身力气才能举起手,攀登一个陡坡就要休息半天……展现这样极端环境下人的反应,对于导演来说很难吗?难道这不更能体现出当时登山队员的伟大吗?结果《攀登者》有吴京这样一个飞天遁地的超人,让我们的完全没有代入感了,反而消解了真实历史中,我们登山队员在极端恶劣自然条件下挑战人类极限永攀高峰的不易。
说回《长津湖》,电影的战争场面和动作戏毫无疑问是一大亮点,也是能够吸引观众不断走进电影院的一大因素。但是有一些类似于“抗战神剧”的镜头实在没有必要:比如说两辆坦克对射,炮弹相撞;比如展示了相当长时间的“三三制”,结尾高潮来一个人海冲锋;比如雷公的牺牲,完全不像一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行为,说是伍万里的操作更可信一些,感觉就是“剧情杀”。
类比一下《能文能武李延年》中的战争戏,里面也有坦克大战的场景,但是仅限于“开一炮,冒一阵黑烟”,坦克炮塔一歪,代表着罗厚财牺牲了——这一处留白的震撼程度可不比坦克对射炮弹擦边要小。
还有类似于雷公抢信号弹,《能文能武李延年》中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情节:同样是必死之局,把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炸毁敌军的弹药库。这里同样没有正面描写张绍杰的行动,而是李延年远远望见弹药库爆炸,知道张绍杰一定牺牲了,说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展示战争的残酷没必要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断肢乱飞,像这样的留白一样可以震撼人心。《能文能武李延年》对战争戏的处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所以还是那句话,对《长津湖》我已经非常满意了,但是紧接着就来了《能文能武李延年》,一下子把我的要求拔高了,你们还不赶紧都按着这个标杆来拍。我甚至呼吁,把六集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剪辑成为一部电影,其实市场跟三个多小时的《长津湖》也差不多,放到市场上去检验一下,我敢打包票观众们会更加热情地买单。
电影是艺术创作,需要基于现实并高于现实,所以在主旋律作品中加入很爽的战争戏、动作场景我是双手支持的,我那么喜欢吴京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就是现在中国打星的一棵独苗了,动作戏类型片没几个人能演了。所以电影中夹杂一些超出战争片的“武侠场景”甚至是坦克对射一类情节,我是能够接受的。不过《能文能武李延年》给我们打开了另一座大门,很多情节的实践,证明了我们的影视场景不但可以“基于现实并高于现实”,更能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感动,一种信仰。
本文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希望主旋律作品能够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只要除了好作品,我们观众都会二话不说买票支持的。我也会写文章,天天夸,月月夸,年年夸。加油吧电影人。

第二本新书正在付费连载中:《资本囚笼》:结语——革命尽头(上);革命尽头(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