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 | ID:zhouchong2017
池子宣布注销微博了。
从“笑果文化”退出,到如今执拗地说着自己的脱口秀,池子一直坚持着自我。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现实主义。对于那部分坚持着的理想主义,显得孱弱和孤独。
好在,池子没有。他还有小场地的那群听众。
有他们,足矣。
11月7日英雄联盟总决赛前,网友们疯狂立flag。
池子也发了一句:EDG赢了,我就注销微博。
EDG:某电竞俱乐部
次日EDG夺冠,他果真注销了。
微博再搜已查无此人。
退博前,池子甩出了一篇长文。
文风很“池子”。
尖锐。锋芒毕露。
读者人味越来越弱,情绪越来越强,没有共情和爱,只剩下愤怒。
情绪宣泄的方式是,一人一把刀,闭着眼睛一通扎。
有识之士蜷缩,商务强人屠榜,剩下的空间不多了。
乍一看,这不太契合池子玩笑不恭,嬉笑怒骂的性子。
但很符合他的行事逻辑:
直接。坦率。
想说就说,才不管会刺痛谁。
对于池子本人,网友素来褒贬不一。
有人斥其“跳梁小丑”;
有人捧其“屠龙少年”。
有趣的是,讨厌或喜欢的原因是重合的——
他极其真实。
这种真实让他在“只有人设,没有个人”的娱乐圈里,尤为亮眼。
但也招致了无尽争议。
如今鲜有人敢袒露自己,他真实的底气到底是什么?
答案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池子的“刺头”劲儿,可以回溯到小学。
还不会加减乘除,他就开始质疑老师:
“老师也是人,凭什么一定是对的?”
他从小贫嘴,爱接梗。
小嘴儿叭叭的,再内向的同桌都能被他带成话痨。
罚站自然是家常便饭。
“老师会杀鸡儆猴,我就是那个鸡。咔,站出去。”
在池子日后的脱口秀段子里,老师作为“权威”的代表,频频出现。
在台上,他针砭时弊,在段子里埋观点。
对以激进女权为代表的群体,他表示:
“太极端的行为,反而会消解那些和平征求权益的人,做出的努力。”
图源:池子线下脱口秀录像
对于举报风气,他无法理解:
“你举报别人,别人没办法说话了还怎么讨论?”
对于网友人云亦云,他建议:
“大家要更自信一点,相信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被风吹着走。”
至于你是否中枪,听了舒不舒服,他不管。
在台下,池子也很刚。
无人敢发声时,他大喇喇站出来声援。
吴亦凡粉丝疯狂刷榜,他毫不掩饰讥笑:
“你们这么刷榜,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音乐什么水平。”
粉丝哪听得了这话,掀起好一阵腥风血雨。
发现中信银行违规侵犯隐私,池子二话不说发律师函。
直到银行公开道歉,相关负责人被撤职。
和笑果公司解约,池子也十分张狂。
被移出群聊,他直接发微博@CEO:“这就是脱口秀,哈哈哈哈哈哈……”
池子的人格,在台上台下高度统一。
他执拗地捍卫某种真实,跟规则硬碰硬。
说“be real”,便真的身体力行。
池子的争议也来源于此。
霍金去世那天,他发了一条微博:
中国文化忌讳调侃死亡,在很多人看来,池子的行为无疑过火了。
节目里,姜思达带他去一个高端餐厅。
黑鳕鱼端上来,他立刻大声嚷嚷:
“这好像油炸大便。”
姜思达尴尬挡脸:“给点面子,这是我朋友的店。”
池子没消停。
甚至将盘子凑近摄像机展示,又补充一句:
“炸得有点过那种。”
池子在镜头前永远是突兀、不周全的。
他也没有改变的打算。
姜思达曾形容:他对待机器(摄像机),就像对待一坨狗屎。
那他在意什么?
创作。
池子天生就是吃脱口秀这碗饭的。
节奏快,笑点密集,角度刁钻。
2017年,池子爆火。
火了之后,粉丝汹涌。
粉丝=商业变现。
艺人都希望自己粉丝更多。
但池子很谨慎地往后退。
“我们就是网友,我不是艺人,他们也不是粉丝。”
“不要对我有过高期待,我也不会辜负你什么。”
池子拒绝被驯化。
也抗拒商业合作。
李诞反复劝说,他才开始接广告。
这点他和李诞的差异极大。
如果说池子是年少轻狂,那么李诞就是沉稳懂进退的“成年人”。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后来两人会背道而驰。
池子十分理想主义。
但李诞更懂审时度势。
他知道,脱口秀远远不是“真实”就可以。

池子总是对标美国脱口秀——包罗万象,尺度广,有冒犯。
但他忘了,脱口秀在中国的接受度依然不高。
中国的本土喜剧语言节目是什么?
相声。
相声是通过践踏自己来取悦观众。
观众听着郭德纲家里出事,哈哈一笑。
要是话头指向观众老爷们?
那得跳起来砸场子。
脱口秀正好相反,是要去调侃,去冒犯,去引发思考和共鸣。
然而现在人们过于敏感,动辄上纲上线。
公开发言必须滴水不漏,不允许戏谑调侃,更不容丝毫冒犯。
杨笠一句“普却信”,就能引发一场大乱斗。
谁还敢说半句“不妥当”的话?
人人自危,战战兢兢。
别说思想碰撞,连表达都得小心度量。
正确性是保证了,但思想性大打折扣。
这对脱口秀是好事吗?
南风窗评价道:“寄希望于个人观点的平衡,倒不如鼓励多种观点的相互制衡。”
图源:南风窗
不仅脱口秀演员,节目制作人也如履薄冰。
2016年,《吐槽大会》第一季上线,三天后即被下架。
《今晚80后脱口秀》也被腰斩。
不怪李诞说,他只要有限度的自由。
他聪明地收起了锋芒,在夹缝中蜷缩。

这些,池子能不知道吗?
在采访里,他说:“中国脱口秀的特色就是得小心谨慎。”
话虽如此。
但他不打算遵循。
他在台上说尺度最大的话,台下做最出格的事,无所顾忌。
李诞说过,池子是最难管的艺人。
他像头误入草原的猛兽。
张牙舞爪,横冲直撞。
言行总不合时宜。
人人都在妥协。为名利,为前程。
池子似乎例外。
他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在节目《仅三天可见》里,姜思达替我们问出了这个问题。
听到问题,池子罕见地表现出不自在。
先哈哈大笑带过。
再扯开话题。
然后捂脸,沉默。
姜思达注视着他,仍继续追问。
最后池子似下定决心,叹了一口气,“我来个独家爆料吧”。
这是他从未与人说的一段过去。
高中时母亲患脑癌。
他在家照顾了母亲两年,目睹母亲的生命缓慢地逝去:
先是走不稳,慢慢地站不起来,接着手臂也抬不起来……
“就慢慢死去。等死。”
母亲走后,池子就很少哭了。
最亲的人已经离去,再没有什么真正触动内心的事情。
也是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池子看上去恣意横行,无欲无求。
他的底气因于无畏。
而无畏来源于体验过人生至痛。
喜剧人杰瑞·宋飞说过:“脱口秀是一种大声的绝望。”
池子坚持的脱口秀又何尝不是。
池子的外壳始终是坚硬的。
姜思达撬开了一丝缝隙,但也仅此而已。
他的“里”,有真诚,也有灰暗。
他的“表”,吊儿郎当,愤世嫉俗。
池子就一直以钝斧的姿态往前走。
不伤人,但足以自卫。
2020年8月,池子与笑果公司解约。
很多人讪笑:离开了笑果,你还剩什么?
本来我也不理解。
当红时离开平台和流量,怎么看都太任性。
直到看到池子和记者许研敏的对话,我似乎明白了。
池子想做的是开放麦,即线下脱口秀。
因为“更直接更真实,而且没有摄像机的打扰。”
线下和线上脱口秀,有什么区别呢?
在线下,演说者和观众是活的,可以相互交流。
但笑果脱口秀节目的录制,工业化程度极强。
嘉宾每句话,每个叹词都有稿;连观众什么时候笑,都由领笑员设置。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而且准备时间仓促。
图源:vista看天下
商业上,这样的操作的确稳妥。
但对于脱口秀艺人来说,这实在无趣。
池子不是没妥协过。
被李诞发掘后,他一度勤勤恳恳写段子、录节目。
但几年下来,他还是想回归线下。
他的想法特别纯粹。
“就是为脱口秀爱好者提供一个场地。”
这当然不赚钱。
但总得有人去做这么件事。
池子就去做了。
很难想象,还有人被捧上云端后,会主动跳下来。
社会熔炉走一遭,池子仍棱角分明。
但锐利之余,他也有一股奇妙的自信和坦荡。
他不在意做不做艺人,节目火不火。
记者问起,如果脱口秀天赋枯竭怎么办。
池子的反应也很跳脱:那就换一个方向呗。
“我喜欢音乐,可以去说唱,或者万一我做DJ更好呢?”
根本不为自己设限。
也因为不设限,什么都能玩。
什么都敢玩。
2015年7月,池子在北京一个俱乐部演了一段。
演出完,他咕咚咕咚喝着雪碧,突然一个高大的年轻人走过来:
“演得不错,加个微信吧,我是《今晚80后》的。”
他就是李诞。
池子跟着李诞,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2020年底,池子解约后,创立了自己的线下脱口秀厂牌中Club。有了一个小场地。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他离开李诞。
从线上回归线下舞台。
场地容纳观众不多,也就一百来人。
比不上综艺上亿的点击量。
但在那儿,他可以说他想要的脱口秀。
2019年3月,池子曾发布过一篇博文,《我看池子》,将它置顶。
里面写道:
“他最火那节目,吐槽大会……拱上台说一些蠢话,捅这个挠那个,观众看了乐,台上都觉得他是一横空出世小二逼。”
如今他注销微博,《我看池子》消失。
他不再给自己下定义。
答案交给时间,以及小场地里的笑声。
资料来源:
新京报 采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U4y1x7bH?from=search&seid=5587504701204130124&spm_id_from=333.337.0.0
《仅三天可见》姜思达x池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sRExrlC94
中国新闻周刊《池子,越过雷池》
https://mp.weixin.qq.com/s/C6Xbu0jh4LeL4zfqe6rGoQ
GQ报道《池子,又见池子》
https://mp.weixin.qq.com/s/YS8D29NKqwmQFyAYRP0uLg
✏️作者:周冲的影像声色,一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ID:zhouchong2017),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原创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