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10‰的意思就是跌破1%,这是一个小学生数学题,也是让人发愁的一件事。
韭菜的觉醒就是“躺平”——你们都很牛,我不行,我至少可以选择不让下一代来重复我这一生。
悲观是毫无意义的,心平气和接受现状,从现实出发解决问题,见招拆招,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突围”。
中国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摁住高房价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文/今纶
来源/功夫财经
其实人口话题是一个我说过多次的话题,现在又有新的热点了。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为8.52‰,首次跌破10‰,创1978来43年新低,中国人口负增长大概率会提前到来!
跌破10‰的意思就是跌破1%,这是一个小学生数学题,也是让人发愁的一件事。

而且《中国统计年鉴2021》也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811.4万对)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这也不难理解,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大多数是90后,少数人是00后,自己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也就顾不上生娃。
1
韭菜的觉醒就是“躺平”
年轻人不愿结婚不愿生娃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不独中国有之。但是中国、韩国、日本的问题确实相对突出。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高房价,机会的不平等。
去年8月,湖南“天才少女”姚婷获华为156万年薪,引发网友关注。对于156万年薪的使用,姚婷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但说到具体使用,姚婷有些无奈地表示:“156万放在房价都要10万一平米的深圳市来说,感觉也很难做些什么。”
深圳当然有很多低于10万一平方米的房子,姚婷说这话也并不确切。不过,这也充分说明年轻人心里普遍缺乏安全感,而且不仅仅是深圳,一些中部、西部的省会城市的年轻人的感受也差不多。

现在深圳楼市的成交量跌得很厉害,房价也下跌了,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是买不起房的,掏光六个钱包也买不起。
一些内地的省会城市多数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也就是5000上下,过8000的都是少数,但是房价却动不动就一平方米好几万,一旦下跌,还会迎来“止跌令”。
说实话,这让年轻人很难受,好不容易等到跌的机会,怎么还来一个“止跌令”?这个里面还涉及到卖地,大家都懂。
没有房子就没有安全感,因为房子是和孩子读书的学位关联的,如果靠租房以及积分去读书,就是一个被统筹的命运,学校可能是片区垫底的。年轻人能怎么办呢?
还有机会的不平等。好的工作机会都在大城市,资源都往大城市集中,很多人在大城市打工,孩子放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成绩差,天天玩各种无聊短视频,或者玩各种歪门邪道的东西,长大之后,去大城市打各种底层的工。
这样的局面,年轻人是看在眼里的,尤其是从小城镇、农村进大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不想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回老家吧,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不回老家吧,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岁月蹉跎,于是只想找个有钱人至少金领结婚,奈何优质资源太少,不太容易结婚,所以就不要指望出生率了。
韭菜的觉醒就是“躺平”——你们都很牛,我不行,我买不起房,我也挣不到给自己足够安全感的钱,我至少可以选择不让下一代来重复我这一生。
这就是很多普通年轻人的想法,如之奈何?保房价还是保孩子?高房价在这里给我们埋了一个“雷”。
2
提升人口出生率有两个办法
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阶段,意味着日常消费、房地产等会接受冲击,尤其是和婴幼儿有关的产业会萎缩。
那么,该怎么办?如何应对这件事?
其实提升人口出生率,只有两个办法:第一,增加福利。第二,考虑在严格限制条件下增加移民。瑞士、德国都试过了,当然,副作用也不是没有。
增加福利的第一条就是要坚决摁住高房价还想继续死灰复燃的这点妄念,不然年轻人是没有出路的,同时大规模建设廉租房。现在一些地方在发各种津贴,包括延长产假等,这些都很好。但我说句实话,可能作用不大。
因为现在转移注意力的因素实在太多,各种条件相对丰富,年轻人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所以指望他们在生娃方面有多大的观念转变并不现实。
你看看几年前放开生二孩确实迎来一波70后、80后的补生热潮,然后呢?出生率的曲线重回下跌,现在放开生三孩的结果也大致差不多。
至于,增加移民这事儿,即使是增加高素质移民恐怕也会遭遇巨大的反对声音。主要的反对意见就是担心把某些族群引来有后患,还有就是担心老外进来抢资源和工作机会,导致自己焦虑加深。对此,我也完全理解。
还有,高素质人才要来的话,也确实需要更好的配套条件和制度。
那么,这事儿该怎么办呢?既然人口的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寻找新的经济结构也许这才是未来比较好的一个方向。
人口负增长在原有的模式中确实不是一件好事儿,但也逼着我们去创造新的模式,重构经济结构,甚至被逼着去创新,去做更多高新技术产品。
为什么这些年很多老板在说生意不好做?因为他们以往都是面对一个市场的普通寻求和增量需求,去满足这个需求就能赚到钱,这并不是很难。
比如珠三角的一些城市的村镇,有大量中小企业在生产一些日用品,包括家具等。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意并不是很高,仅仅是功能性产品,在人口不断增长、房地产很火爆的年代,这些产品是很好卖的,无非就是不停地扩大生产,做增量,而且在一个长的上升期,成本是会越来越低的,除非遇到行业巨变。
所以,在过去的很多年,一些制造业的老板是发了大大小小的财的,当制造业不行的时候,部分制造业老板“先知先觉”,卖掉厂子,遣散工人,拥抱房地产的泡沫,又发了一笔财。
但是,现在这两个路子都被堵死了一大半,都和人口有关:人口少了,老龄化加重了,日常的消费自然就掉下去了,工厂就困难了。同时,因为房地产泡沫推升的高房价,作为“杀手”之一,“杀死”了年轻人生娃结婚的欲望,所以,房地产被调控了,只能稳,不能疯涨了。这也就意味着一堆给房地产做配套的制造业企业告别“黄金时代”了。
出路在哪?一句话:一切有利于人口增长的行业都有机会,一切服务好中老年人的行业都有机会。
同时,我们也必将迎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和超级迭代,非如此,则无法闯关,请做好各种准备。
3
摁住高房价,发放鼓励生育金
高层在权威媒体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比如中老年人特别关注健康问题,那么围绕这一需求做大医药健康产业就是有可能的。
以日本为例,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日本医疗费用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4.9%升至2020年的8.0%,在OECD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
以后随着老龄人口增加,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各种医疗设备、出行工具都会迎来一个增长高峰期。尤其是在大城市退休的收入较高的老人,他们有能力为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买单,对于轮椅、拐杖等日常出行用品也有越来越高的人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就是发财的机会,不过,部分传统制造业恐怕没有这个能力和心力来完成这一波转型,需要科技类新生代企业家勇猛向前。
北京就把握好了节奏,准备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一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另外一个就是医药健康产业。昌平区的重点发展方向就包括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服务等。
而且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某种程度上又倒逼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没人了,就只好让机器人上。如今,日本每年向全球贡献超过50%的机器人供应。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比如在人口流失较多的东北,可能以后更多看到的是机器人种植作物和收割,又比如在一些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制造业大省,机器人在一些厂区和流水线成为“主流人群”。一些机器人甚至漂洋过海,给中国带来不少外汇收入。
实际情况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这些年确实是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机器人行业,在发达城市和省份长期处于双位数增长的状态。
以广东为例,今年1-9月,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7.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即使是众人看衰的房地产市场,其实业界人士早就在探索并且推出了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以大数据和智能化工具全面照顾老人家的起居,并且在危急时刻还能迅速召唤医护力量,这当然是针对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毫无疑问也是增加了就业和税收。

面对人口负增长,我们当然不可能欢欣鼓舞,焦虑是难免的。但既然趋势不能改变,我们就只能去适应趋势,并且努力在趋势中杀出一条血路重获发展契机。
逐步增加国民福利,给年轻人减压,希望大家增加幸福感、获得感,这是必须去做的,各地已经在出政策落实,希望出生率平缓下滑,而不是在某些年份大跳水。
适应少子化和老龄化的现状与未来,重塑经济结构,从中老年的需求出发,从市场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出发,以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相关产业作为突破口,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突破的大方向。
悲观是毫无意义的,心平气和接受现状,从现实出发解决问题,见招拆招,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突围”。
当然,想要年轻人生娃,有两条很重要,必须再次强调——摁住高房价,各地量力而行发放鼓励生育金,反正四川攀枝花是真发钱了。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