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1949》失利后,解放军开始高度重视“渡海作战”问题。
台湾行政区划上属于“华东局”的分管范围,因此解放台湾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到了三野身上。

在大力引进苏联海空军装备的同时,三野大军于1949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进驻福建。
厉兵秣马,计划于次年夏季夺取台湾。

1950年初,战略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我解放台湾的变化。
由于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的势如破竹,杜鲁门政府对于蒋介石彻底失望。
出于“尽一切努力阻止中国完全倒向苏联”的战略目标,杜鲁门本人公开发表声明称:
“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它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中的途径。”
这份声明明确地将台湾排除在美国的战略防线之外。
蒋介石成了彻彻底底的“弃子”。
有利的战略形势坚定了最高层攻台作战的决心。

195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明确将“解放台湾”作为全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有关攻台作战的战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鉴于对台作战的装备物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海空军的准备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
当时的攻台计划有两个不同的“大思路”:

1、逐岛攻击
即首先解放靠近大陆的各沿海岛屿,最后解放台湾。
2、越岛攻击
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术,一旦拿下关键岛屿,剩下的可不战而胜。
经过反复权衡,高层最终采纳了偏保守的“逐岛攻击”策略。

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搞“大征兵”,其中还包括部分日本雇佣军

根据这一战略部署,解放军于1949年9月相继发起进攻沿海敌占岛屿作战。


至1950年5月下旬,沿海岛屿除金门、马祖和一江山岛外,均已获得解放。


为加强海军的作战能力,中央领导人在访问苏联期间,两次与苏联签订海军装备订货协定。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一般会记得,苏联1950年给了我们三亿美元年息1%的低息贷款。(《访苏,1949》)
其中超过1.5亿美元被我们用来采购苏联的海军装备,占当时全部贷款的—半以上。
同时我方还充分利用香港这个“窗口”来购买各类船只。
甚至一度计划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排水量达7000吨的巡洋舰、5艘护航驱逐舰和4艘扫雷舰(二战旧货)。
只可惜大部分订单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被取消。
在1950年初这个关口,国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仍聚集了约五十万人的兵力固守台澎及沿海岛屿。
具体兵力部署如下(后两个1950年间被歼灭):

  • 台湾防守司令部 7个军16师
  • 金门防守司令部 3个军11个师
  • 澎湖防守司令部 1个军3个师
  • 海南防卫司令部 4个军12个师
  • 舟山指挥部 4个军12个师
另外,国军还拥有空军作战飞机约250架,海军舰艇200余艘,实力不容小觑。

海南岛战役和舟山战役均在1950年夏天完成了“收官”。
自此之后,国军的主力便集中在本岛、澎湖和金门。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计划1951年夏天由粟裕具体指挥,以第三野战军4个军作为渡海登陆作战的先锋突击力量;再集中12个军作为渡海攻台的后备队。
这16个军、共计50万人的部队,将动用2000多艘登陆船只分两批运送。
为保障攻台作战的经费,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准备拿出60~70亿斤粮食作为攻台的战费,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
另以3亿美元作为军事借款,来购置装备。


这是一场复杂程度空前的大型战役。

粟裕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指挥人员依据台湾地形、国民党军兵力及布防等,先后提出了多个攻台作战的初步方案。
1950年6月, 时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粟裕写了一份《关于对台湾作战问题的报告》提交中央。
报告中不仅测算了国军的兵力、装备等情况,还对台湾的地形、交通、气候等做了详细分析。
粟裕认为:
“台湾岛正西及北面约有1/4海岸可以登陆,或勉强可以登陆,其余海岸及东面海岸线之绝大部分,暗礁陷沙颇多,且多悬崖高山,不易攀登。”
“东西海岸均有铁路公路并行,交通方便。如从最南到最北的增援时间,火车只需4.5小时至6小时,汽车只需12小时至14小时,舰船则需20小时至25小时。”
“台湾海峡风大浪大,只有在每年5月及9月下旬至10月的时间内,便于航海及飞机的飞行。但是,沿海及台湾海峡尚少航行标志及气象设备和港口码头补给站的建设。”
“对台策反工作虽有进展,由于蒋特管制甚严,不易活动与联系,只有在我军登陆成功站稳脚跟后,才可起一定作用。”
台湾北部地形图。上方群山环绕、淡水河穿城而过的大都市即台北市。按照台湾方面的分析,解放军大规模登陆应该会在图中红线一带的沙滩进行,然后北上强攻台北市
报告中形成的兵力分配方案如下:
1、以强大之兵团从西海岸强行登陆。
如登陆突破成功,则大兵团及特种部队易于展开及发挥其效力,但敌人防御较强,必须经过剧烈战斗才能成功。
2、以精干之山岳兵团从东海岸登陆。
先占东海岸山区而后居高临下向西发展,腰斩台湾,此路较西海岸登陆易于成功也不致遭敌人强烈抵抗,但兵团陷于山区不易发挥我军现有各种武器之效能。
3、以跳伞部队伞落敌人后方。
这种挖心战术出敌不意,对敌震撼作用亦大,但如数量不大,与正面主攻部队配合不好则有被敌歼灭危险。
4、三种方向均同时进行登陆,则只要有一方成功,其它两方均可随之奏效。
粟裕的报告中提出了渡海作战最大的瓶颈问题——船只数量。

考虑到首批登陆部队将面临最为凶险的局面,他建议第一次登陆至少完成15万人的兵力运输,经测算需各类船只2640艘。
另外,需要有相当数量的第二梯队船只,才能保证第一梯队登陆后站得住脚和补充第一梯队所损失的船只。
巍峨的台湾中央山脉
针对国民党军在金门的防御部署,报告提出:
国军在金门有七万精锐。
金门敌军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坚决固守;其二是在我军发起总攻前撤回台湾、以集中兵力。
因此,我方有两种方案:
A.  先取金门,再攻台湾
这样既可动摇守敌信心,也可使我陆海空军得到一次锻炼。不过,在人力、物力与财力上,要多消耗一些。
B. 不打金门,直接进攻台湾
只要台湾解放,金门敌则有可能投降。


我直接进攻台湾时,侧翼有威胁,必须以一部海军、空军监视该敌。对于陆海空军未经实际作战,即投入攻台作战,有生疏不熟练而欠协同之虞。
在报告的最后,粟裕表示:攻台作战关系太大。因此,如无绝对把握,不应轻易发起攻击。
他请求军委直接主持此一战役,或请刘伯承、林彪两同志中来一个主持,而他本人则在华东范围内全力以赴。
接到粟裕报告后,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经讨论后明确表示: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1950年五月,风云突变。

被寄予厚望的华东局台湾省工作委员会遭国民党破获——省委书记蔡孝乾及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武装部长等人悉数被捕。
蔡孝乾等人被捕后很快变节,宣告台湾省工委及全省党组织解散,并登报号召党员自首。
“内外策应”的攻台思路宣告失败。
另一方面,正当解放军紧锣密鼓筹备渡海作战的时候,朝鲜战争于六月下旬爆发。
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的同时派出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公然宣称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
美军的介入使得解放军渡海作战的胜算几乎降为零。
后来,大家也把朝鲜战争称为“国民党的西安事变”。
国共这一来一回,算是扯平了。    
从1950年7月起,中央军委解除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任务,将军事斗争的重点转移到抗美援朝的准备方面。
陡峭的台湾东海岸。对台军事作战的关键方向在于台湾岛东南方向,一般认为美军如果支援的话,双/三航母战斗群的站位即会集中在台湾岛东侧

虽然解除了渡海作战的任务,但粟裕却并没有放弃对台作战计划的准备。

1958年,粟裕在总参谋长的任上受到错误批评,被扣上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
丢点总参谋长的职务后,他先后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之后长期负责军事科学院的工作。
赋闲后的粟裕开始与时俱进的对1950年版的对台作战计划做反复推演和修改。

1970年6月,粟裕利用去非洲参加活动的机会,在归国途中专门赴巴黎停留三天。
对于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景点,粟裕通通不感兴趣。

他只要去一个地方——诺曼底。

法国诺曼底海滩

在驻法大使黄镇安排下,粟裕与福州军区副司段苏权去参观了诺曼底登陆的现场。
参观时,粟裕对比台海登陆询问了战场的众多细节,把解说员问得一愣一愣。
他尤其关注登陆初期盟军在塞纳湾构筑的两个人工港,以及在英吉利海峡铺设的海底油管。
不仅如此,粟裕还来到海边实际考察战场。
年逾花甲的他在滩头深处一步一个泥水脚印,足足走了二三里路,才找到了当年人工港的一些水泥墩残骸。
粟裕和段苏权对残存的水泥墩一一丈量,并仔细记录。
1944年6月6日,美军第一步兵师登陆诺曼底奥马哈海滩
粟裕是第一代开国将帅里“收复台湾”情结最浓的一位。
晚年,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解放台湾的军事方案设计上。
粟裕的书房里挂满了有关台湾、澎湖、海峡的各种地图,常常驻足凝视良久……
据说1979年粟裕在视察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时,曾与部下提及过老对手胡琏。
他惋惜地说道:
“古宁头之恨难消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