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享受生活,“仪式”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剂。于每天忙碌工作的我们来说,好好吃饭,便是一件最有仪式感的事情。
食物、色彩、情感、一份好的食物,应该是色香味俱全。搭配一套精美的餐具,是一份美味佳肴的制胜法宝,让你在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里,感受惊喜般的生活艺术。
今天小编就带来了一款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精美餐具——醉长安·餐具礼装,浅粉色、浅绿色的传统色,清透可爱,描绘的大唐盛世,长安繁荣华丽,一繁一简相映成趣,拿在手上仿佛依稀可见古人对精致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东方美物,让三餐也能美成艺术品
 醉长安·餐具礼装 
这款餐具出自“中国陶瓷之乡”,其极具东方美感的韵味,让人爱不释手,用它吃饭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东方器物美学的探寻。
东方之美,美在传统色。梅染、绯红、酡颜、鸦青……这些优美的中国色总是能让人一见倾心,醉长安·餐具礼装采用浅绿色、浅粉色作为主调,清浅却不失雅致。
浅粉色,犹如初出嫩藕,粉中透红,娇小可爱,像极了娇羞少女。浅绿色,虽稍沉稳,但也不失韵味,一粉一绿,并无突兀,更显清雅灵动,不禁感叹设计师所选颜色之妙。
此外,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可以称作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自周文王始,就将帝都定于此地。汉高祖七年时将帝都从栎阳迁移此处,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自此之后,多个朝代都将帝都定于长安,是以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
《长安十二时辰》
直到唐朝,中国发展至最为强盛与文明的黄金时代,长安也至此见证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长安十二时辰》
以此为灵感设计的醉长安·餐具礼装,让瓷器留住繁华,让仪式感能更庄重。仪式感是琐碎日常的心灵慰藉,它不适合公之于众,这种悠闲时光里的闲情逸致,是给有心人的惊喜礼物。
心行兼容,才是有仪式感的生活。醉长安餐具礼装不仅精美无暇,更兼顾实用,摆在家里好看,端上餐桌好用,让仪式感不只是虚无的空口而谈。
用如此别具一格的餐具吃饭,三餐都像在创作艺术,顿感在美好时光里梦回长安,仿佛能领略到当时繁荣盛况,更对未来生活产生期许。
而在美丽餐具的背后,则是工匠与世界的对话,从练泥-拉胚-印胚-刻花到施釉-烧窑-彩绘,每一步繁杂工序他们都虔诚用心,在无人问津的寂静岁月里,创造出一份又一的惊喜之作。
他们沉浸浮躁,在自我世界,守着独属自己的仪式感,与瓷器之间的仪式感。醉长安的设计师,苏巧龙,是出生于福建泉州,从事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十余年的工艺美术师。
自创立品牌以来,多部作品屡获殊荣(以下是部分作品荣誉):
《思维观音》2014年为北京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观止》荣获第十三届“中艺杯”优秀美术作品评比金奖。 
《静思》荣获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工艺美术金奖。
《渡海观音》2017年为德化博物馆永久收藏。
《一花一世界》荣获2017年太湖奖设计大赛第二名。
《醉长安》2017年为宁夏移民博物馆永久收藏。 
《指点迷津》2017年为宁夏移民博物馆永久收藏。
《烟雨江南》2017年为宁夏移民博物馆永久收藏。
凭借多年艺术功底和独到审美,苏巧龙始终坚守传统工艺,融合创意思维,怀抱着纯粹诗心,一直走在探索白瓷艺术的道路上。也正是他的坚持,我们才能领略传统手工的魅力,它与市面上千篇一律的冰冷机器制作不同,手工制作更具温情。
一笔笔刻画、一次次拉胚,人与器物之间便有了联系,此刻的它,便不只是餐具,更是一件艺术品。
从原料的精选,到小心翼翼地创作过程,每一步都不能出错,等待良久,分布在食器上的长安才能完整在你眼前展开,其中辛苦,不可三言而语。
而这个过程其实与仪式感的追求不谋而合:不辞辛苦从菜市场挑选满意的菜蔬,满怀期待用上两小时,做上一顿让自己满意的佳肴。煎炒宜盘,汤羹宜碗,铺开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是对辛苦打拼的自己最好的奖赏。
用如此美丽颜色的餐具吃饭,更能为仪式感平添一份美学力量。拿在手心里,温凉、柔滑,盛满菜肴愈发晶莹透亮,恰到好处的分量,更易上手,使用感很好。
全家共享美食之余,还能为孩子讲述大唐繁盛之事,了解文化之美。材质上也可放心使用,碗、盘均为陶瓷,筷子不发霉不易生菌,快乐用餐,全家安心。
另有一人食、两人食、六碗礼装可选,不论是自用或是赠礼,都是对仪式感最好的诠释。
 一人食幸福礼装 
分为浅绿礼装、浅粉礼装
 两人食幸福礼装 
 六碗经典礼装 
精美餐具,包装也一定惊艳!中国红包装,大气上档次,不论自用、送礼,都很合适。

每份碗筷都有独属自己的位置,不必担心运输途中颠簸受损。
还能定制你的专属碗筷(以下以中国银行为例),感受吃饭这件日常又充满仪式感事物的美好。
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需要仪式感,那细小的改变,是治愈疲惫、辛酸、委屈的良药,或会成为今后生活中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生活有了仪式感,我们才会更热爱生活。
东方美物,让三餐也能美成艺术品
 醉长安·餐具礼装 
最炫的创意 · 最酷的设计 · 最黑的科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