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考察一个人的人品,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看他如何对待服务人员。谁摆出那种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的姿态,我就会对他产生悲悯之情——人要寒碜到什么程度,才能靠欺负几个暂时居于弱势的人来赢得存在感。我最最讨厌的,也是那些对权贵谄媚、而对弱势者呵斥的孱头。
野蛮是一口吐向天空的痰,迟早会砸回你脸上
文/麋孟
来源/群学书院
洪晃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其中一段话我非常喜欢:
“妈妈希望你懂的第一件事情是人的尊严,就是爸爸常说的,你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当你需要阿姨帮你的时候,要说‘劳驾’,不能用命令式的口气。我知道你的小朋友中有的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要按照我和爸爸教你的去做,别人没有礼貌,不要去理睬,但是自己要有礼貌,这就是你的尊严。你的尊严不是别人对你有礼貌,是你对别人有礼貌,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
她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讲礼貌?
在儒家精神式微的当下,讲礼貌不是一种必然,而成了一种选择。很多孩子会直接问:我凭什么要讲礼貌?
我的一位领导就说了一个例子,她在飞机上听到后座一个妈妈在教育大概四五岁的儿子,对话很有趣。
妈妈:刚才在车子上,那个叔叔给你让座,你没有说谢谢吧?
儿子:没有。
妈妈:你看,叔叔自己本来坐着,却让给你坐,自己站着,你看你是不是要说声谢谢?
儿子:不要。
妈妈:你这样,以后别人都不给你让座了。
儿子:不让就不让。
妈妈:没有座位,你就会累的。
儿子:累就累。
领导说,这让她思考,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以后就没人让座给你了)?还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呢?
我不是专家,我的感觉是,这可以是一个多选题,功利和道德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
如果孩子坚持认为礼貌是可以舍弃的事,那么我们就在家里做一天实验,“废除礼貌一日游”,让他直观地体验一下大家都不讲礼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天,全家人达成共识,所有人都不对他讲礼貌,请他帮忙不说“谢谢”,撞了他不说“对不起”,他跟大家打招呼,听者假装没听见……不被尊重的滋味,绝对比孩子想象中更难受。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谁说自己完全不在乎其他所有人,那纯粹是瞎扯淡。渴望被尊重,是人性最基本的需要,只要你的孩子是人类,他就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儒家的规则,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则。
道德的本质,就是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给别人以尊严,这就是你自己的尊严。这个话,说起来很绕,但是,四五岁的孩子即使听不懂,也可以跟他讲,慢慢地,让这样的句子进入他的大脑皮层,进入他的记忆库,他一定会慢慢懂得、慢慢理解的。
读香港专栏作家屈颖妍的《怪兽家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讲到一个故事:一个香港人去日本,发现他们即使在深更半夜,行人稀少的情况下,也会乖乖地等红绿灯。香港人问,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日本人答:那盏灯,就是法律——我们不是怯于法律,我们只是尊重那盏灯。
很想对每一个毫无急事却无视红绿灯的人说,如果我们硬闯过去,那盏灯会难过的。
是的,这听起来很装,可是,学者周濂就说,装是文明开始的第一步,装啊装啊就信以为真了,就深入人心了,就大道通行了……当下很多人的问题是,装得太功利,总惦记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倘若没有效果,他便连装都懒得装了。
很多时候,我们有多少尊严,并不是因为受到多大尊重,而是我们有多么尊重别人。坦白说,我是毫无教养的人,聒噪、讲脏话、拿刻薄当有趣……可是我有一点是值得自傲的,就是我真诚地对待那些世俗意义上比我弱势的人。我对清洁工、保安、司机,比对权贵阶层更有礼貌。因为我有个奇怪的逻辑,权贵不缺礼貌;而就我所看到的,清洁工、保安和司机们,受到的尊重没有那么多。如果我必须当一个粗俗的家伙,那不如把人生中少量的知书达理的配额,分给更需要礼貌的人。
我常常觉得,考察一个人的人品,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看他如何对待服务人员。谁摆出那种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的姿态,我就会对他产生悲悯之情——人要寒碜到什么程度,才能靠欺负几个暂时居于弱势的人来赢得存在感。我最最讨厌的,也是那些对权贵谄媚、而对弱势者呵斥的孱头。
我见过一些小孩,不过四五岁,便熟练掌握欺善怕恶的游戏规则。看到衣着体面者,便展示自己乖巧伶俐的一面,而对待家里的保姆,便拒绝使用礼貌用语,甚至直接说,“你不过是佣人,我妈妈让你滚蛋你就得滚!”
有人说过,野蛮是一口吐向天空的痰,迟早会砸回你脸上,那是多么难看。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