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东方主义,是西方世界的传统,是西方种族优越感的源泉。我们犯不着生啥气,认清他们平等表象背后的种族优越感就行了。要争气,靠骂人没用,要靠自己的努力。
1、
这周事情比较多,时间有限,所以就简单写两篇随笔。
应该是上周吧,迪奥的一个广告引发了网络舆论,同时,把广告的摄影师陈漫也带入了大众的目视野之中。网络上骂声一片。
这个广告拍的漂不漂亮,很明显是不漂亮的,有没有对亚裔的歧视,我觉得也是有的。国际大牌拍类似的广告,也不少。
陈漫的其他一些照片,也被网络挖了出来,大家看了,自然心里很不爽。特别是,陈漫拍摄自己照片时,审美很到位,完全符合大众的观点,但无论是《中国十二色》还是《少先队员》,今天的国人看起来,肯定心里极其不爽,伤害了我们的感情。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不例外,也不爽。
然而,我不打算骂陈漫。为什么?
陈漫是一个职业摄影师,是商业摄影,目的是赚钱。商业摄影,客户出钱请陈漫拍摄,陈漫拍摄的风格,自然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审美,是客户的需求,而不是陈漫自己的审美,至少她拍自己的照片,不会选择这个风格。
做乙方的,特别是创意行业的乙方。总有觉得客户SB的时候,但也没办法,你得按客户的SB要求做。陈漫又不是所有照片都拍这个风格,她审美上没啥问题。要骂也是要骂提出这个需求的客户。
当年张艺谋,拍了不少反映中国落后的电影。为啥?因为当年国内没有电影市场,拍电影的目标就是去海外拿奖,卖国外版权。自然,要拍外国人喜欢看的电影。“东方主义”泛滥的西方,就是喜欢用猎奇心态和优越感,看中国贫穷落后的电影。所以老谋子就去满足西方客户的需求。
老谋子会不会拍表现现代中国振奋人心的电影?肯定也会呀。但当时没这个需求。美轮美奂的奥运会开幕式,就证明了有需求时,老谋子拍这类题材的能力。
今天,为啥会有《长津湖》《战狼二》《流浪地球》这样的片子。因为这样的片子大家喜欢看,拍这类片能赚钱。现在连香港导演来拍革命题材影片了。
所以,不爽归不爽,但没必要骂陈漫,她就是选了一条最容易成名,最容易赚钱的路而已。她选择的道路给她也带来了金钱和名声。从这点看,她做这种选择很正常。
我要是失业破产了,要靠公众号写文章养家糊口,也一定是什么样的文章能搞流量能迎合粉丝需求,就发什么样的文章。想挣钱就没法随心所欲。现在好在我还有个工作,同时写号说实话也赚不到啥钱,所以我还能写点自己喜欢写的东西。
我不骂陈漫。但觉得让迪奥上上热搜,骂骂迪奥是应该的。至少让西方品牌知道,他们想赚中国人的钱,就不能再拍这个风格的,让中国人心里不舒服的照片。
如果在中国赚不到钱了,这些品牌自然会改。如果还能赚到钱,他们也不会在乎。从我的角度,西方品牌多一些这种歧视辱华的新闻,挺好的。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就愿意去买国货了。反正每次出这类新闻,我都要转给老婆去看看。虽然目前进度尚不理想,但潜移默化,总会有进展的。(哈哈哈)
2、
网络上,有些朋友的观点是,不要把这个事件简单的等同于辱华,这是西方“东方主义”思想的一个体现。说的完全没错。
“东方主义”(Orientalism)或译为“东方学”,原是研究东方各国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学科的总称。20世纪以来,用东方主义形容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是有负面意思的,指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Orientalism” 本质性的含义是西方人文化上对东方人控制的一种方式。大家可以找赛义德 (Edward Waefie Said)的书看看,虽然他是穆斯林的视角,但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如赛义德所说:“‘东方主义’是欧洲人共享的一个概念,以此来显示‘我们欧洲人’与‘非欧洲人’的区别。而欧洲文化的主要成分在于显示其文化霸权……与非欧洲人群和文化相比,欧洲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东方主义就是西方的文化优越和种族优越主义。
东方主义的表现有两点:
第一是 Xenophobic(敌视外国的),第二是 Xenophilic(喜爱外国的)。朋友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两个词明明是反义词,在游戏里一个是加点的,一个是扣点的。怎么能同时出现呢。
这个就是东方主义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认为东方社会野蛮、暴君、独裁、不人道、落后。另一方面,又迷恋于东方的异域风情,对东方神秘的事物抱有喜爱之情。比如精美的瓷器丝绸、东方女性、东方的皇帝和宫廷、田园农村小桥流水人家等等。
东方主义是西方对东方敌视和喜爱的混合物。
当东方是温顺的、听话的、没有威胁的时候,东方主义就表现为Xenophilic,表现为怜悯、喜爱和友好。因为西方人能在对东方社会的观察和施舍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描写落后中国的电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如此受西方欢迎,就是因为这些电影描写了一个落后、温顺、充满异域风情的中国。让西方世界能在观影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如果他们能让东方人皈依,那种成就感就更大了。
在这个阶段,东方国家处于绝对的弱势,有时会“自我东方化”。这时,东方社会出于经济利益或是出于吸引西方国家视线的原因,在国际舞台上主动甚至刻意采用西方国家对于东方的一系列想像性描绘。在中国,为了在西方拿奖,吸引西方的注意力,这类行为也真的不少。
然而,当东方社会变得和西方实力接近时,对西方开始竞争时,东方主义就表现为Xenophobic,表现为抹黑,仇视,攻击。今天的中国,已经看到了部分,未来将会看到更多。
3、
东方主义是西方文学艺术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而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的恋爱故事,是其中永恒的主题。
西方的观众,一看到神秘的东方女性被西方男性征服,那种自豪感和优越感油然而生。
殖民体系崩溃后,随着非西方国家国力的上升,以及西方世界对殖民开始反思,西方艺术作品中的东方主义开始变得更加隐蔽。然而,不管如何改变,西方男性和东方女性的爱情,还是占支配地位的。像《情人》这样的,白种人女性和亚裔男性的爱情故事,少之又少。
最开始的东方主义,是充满着雄性激素的西方骑士,到东方从邪恶的东方恶势力手中拯救东方女性,比如《八十天环球地球》中的福格和印度贵女。
后来,随着对殖民行为的反思,故事的主角仍是充满着雄性激素的西方骑士和东方少女,但情节变成了西方骑士被东方少女所吸引,迷恋于神秘的东方风情,因为爱情在西方和东方之间挣扎。为了让占据强势文化的西方骑士的转变更合情合理,一般都有一个东方少女爱上西方骑士,然后为了爱情拯救西方骑士的情节。如果没有这个拯救的情节,强势文化的西方骑士怎么会转变呢?一般,西方骑士都还有一个东方情敌,然后这个情敌要么死掉,要么被西方骑士所感化。
比如《风中奇缘》,宝嘉康蒂爱上史密斯,在史密斯要被处死的时候,用生命去保护史密斯。但史密斯还是回到了英国。
《阿凡达》是东方主义艺术作品的最新的进化。虽然是描写人类和外星人,但其实背后还是东方主义。强势的地球人男性和弱势的异文化女性之间的爱情。下肢瘫痪,但进入纳美人身体的男骑士以及爱上地球人的纳美女性。地球男人被纳美女性的异域风情所感染转化。与之前东方主义的作品不同,这次地球骑士的转化更加彻底,和纳美女性站在了一起,共同对抗入侵的地球人。
东方主义作品中的殖民色彩在减弱,但强势民族的男人和弱势民族的女人,还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4、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我把《阿凡达》也归类为东方主义不妥当。确实,阿凡达是描述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的故事,不是西方和东方。
但我为什么提阿凡达。因为阿凡达是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故事。我们中国人代入的也是强势地球人的立场。聊阿凡达这部影片,我们就能理解西方人在看东方主义影片时的心理。
我们也想想,阿凡达这个故事成立的基础是什么?是地球人文明的绝对优势。纳美人虽然打赢了一仗,但地球人还是随时可以再来入侵。落后的纳美人永远不可能对地球文明构成任何威胁。
所以,我们看这样的影片,心理就没什么障碍,很爽。看到杰克背叛地球人,看到纳美人打胜仗,也不会有什么不爽的感觉,不会觉得《阿凡达》是辱地球人。
因为阿凡达里面,地球文明是绝对强者,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阿凡达的后续剧情是,纳美人打了胜仗,发展了庞大的星际舰队,开始反攻,远征地球。那就不是《阿凡达》了,而是《独立日》。
那时,我们做为地球人,就不会觉得杰克的背叛是合理的,不会同情纳美人,不会去歌颂杰克和妮特丽的爱情。看阿凡达时,我们这些地球人对纳美人的同情,来自于影片中的纳美人是不会对地球文明构成威胁的弱者。
那些西方骑士被东方文明和东方女性感化的情节,背后实际上是西方巨大的文化优越和文化自信。因为西方文明绝对自信,所以,偶尔有个体被一个明显低于我的文明,对我毫无威胁的文明所感化,我是可以接受的,更不要提其中还有白人男性与异族女性的爱情了。
5、
过去,西方看中国,既有Xenophobic,也有Xenophilic。那时,也许Xenophilic更多一点。中国落后、贫穷、虚弱,能激发西方的优越感和怜悯之心。西方也并不介意帮助一下中国,对抗当时他们最大的敌人红色巨熊。
今天的中国,完全不同了。成为西方的一个竞争对手。Xenophilic就基本见不到了,全都是Xenophobic。
今天的国人,有了一点自信,看到西方世界用各种方式表达自身的优越感,自然而然心里不舒服。但我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看见了,不喜欢,就拒绝这个品牌吧。
迪奥想拍什么样的照片,都是迪奥的自由。但对迪奥不爽的中国人,也有拒绝购买迪奥的自由。
对他人的歧视,偏见,刻版印象(stereotype)本来就是人的天性,是人获取自我优越感的手段。互联网上,省域歧视的地域贴一直是网络流量密码之一。什么凤凰男、孔雀女,也都是一种歧视。
前不久,合肥日报某记者写江西的那篇地域歧视文,网络上也引起了不小反响。安徽,在过去其实是被歧视的对象,被上海和江苏歧视。这两年合肥经济好了,合肥日报这个记者也开始去歧视他人,开始歧视曾经“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江西了。想不被歧视,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马丁路德金的那句话,“I look to a day when people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是一个美好,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想。
西方文化统治世界快200年了,是绝对的强势文化。时不时不经意就“辱一下华”,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骂他们,他们还觉得我们是小家子气。
真正能出气的,不是骂迪奥,而是有朝一日,我们中国的奢侈品牌,能有超过迪奥的影响力,能卖得比迪奥更贵更多。那时,才算真正能出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