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尽管基准利率没有任何变化,但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已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1、存款利率: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后)9 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2.21%,同比下降 0.17 个百分点,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前的 5 月下降 0.28 个百分点。其中,2 年、3 年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 5 月分别下降 0.25 个、0.43 个和 0.45 个百分点。
2、贷款利率
9 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00%。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30%,同比下降 0.01 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59%,同比下降0.04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可以看出过去半年,在政策和市场作用力下,截至9月份,除了房贷利率,实际的存款和贷款利率基本已经降了。
因为上面的数据只是统计到9月份,但实际上就有机构统计,自10月份开始房贷利率就已经开始出现下降了。
贝壳研究院最新的报告:2021年10月,其监测的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实际利率是企业、个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借钱利率,影响企业、个人的消费投资意愿,包含个人、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包含个人、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利率。
从过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的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基准利率下调的调整。在2015年10月份以前,央行往往会同步下降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降,即我们常说的正式降息。
但是当下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没有调整,而存款基准利率更是自2015年10月后没有调整过,但实际利率已经下降了,起到了虽然未降息,却已达到了降息的效果。
为什么央行没有正式降息?
主要还是要考虑到抗通胀和防风险需要。
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的两段话值得我们关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
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5%,虽然还在低位,但显著高于前月的0.7%。而10月PPI同比上涨13.5%,刷新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PPI主要影响企业,CPI主要影响个人,PPI看似乎离普通人远,但高位的PPI很容易传导到CPI,导致CPI上升。
无论是CPI,还是PPI,其主要受影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货币政策。二是商品的供应。货币政策越宽松,市场的货币越多,物价就越容易上涨。二是商品越短缺物价也越容易上涨。
现如今,疫情和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食品和能源供应量紧张,能源和食品供应上不了,价格飞涨,而且疫情之下港口装卸能力不足、港口堵塞加剧了商品供应紧张。
这种情况货币政策肯定不会过激,避免火上加油。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同样需要货币政策发力,两者之间怎么取舍?
最好的办法是在未正式降息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手段引导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下行。一方面,因为正式降息的心理影响太大,不到特别时候不会轻易使用,避免物价、房价、债务反弹。另一方面,未正式降息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下降也能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展望未来一年,央行正式降息的可能性存在,但考虑到物价未来一个季度降息的概率偏低,但降准的概率偏大,实际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对于普通人来说未来躺赚的时代将离去,理财不再即保本又高收益,比如低风险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年金险、万能险、债券收益率会降低。
但同时,个人借钱成本、借钱投资的成本也会下降,比如你贷款买房、贷款消费、贷款投资,利率长期看是在走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