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生栏目的女记者因为没帮上老人的忙,忍不住潸然泪下,也因此上了热搜。
2009年,河南卫视民生栏目《小莉帮忙》开播。12年来,凭借“小莉出门一帮到底”,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深受中原人民喜爱。但是,所向披靡的“小莉”,这次却被一件“狗事”给难住了。记者杨小莉说这是“遇到最难帮的忙”,在镜头前捂脸痛哭,称“对不起”。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9月下旬,“小莉帮忙”报道,安阳一名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狗咬伤,当时狗主人在场并被监控拍到。
事后养狗人拒不承认咬伤人一事。面对物业、记者、城管和民警的连续介入,始终不做正面回应。
事后得知,狗主人系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科级干部。老人家属带上记者,去其单位举报,结果在现场遇到携带警棍的神秘人,并发生肢体冲突。
这种巨型贵宾犬本来是属于禁养的,但却以“心理辅导犬”名义办下了狗证。
从9月29日到10月11日,不到半个月时间,《小莉帮忙》做了6期节目,可见解决问题的难度。
11月17日,将近两个月时间,“小莉帮忙”共做了9期节目,但当事人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记者小莉哭着对老人家属说:“我就是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那么多节目我们都解决了,为什么就是没有帮到你?”
11月18日,《光明日报》就此事发文称:很多人都将狗主人的公职身份当作解开这些疑问的切口,这显然值得当地官方直面和回应。在此事上,比“狗咬人”更大的问题,无疑是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合理解决。
11月19日,记者从安阳市委宣传部获悉,狗主人王新刚已于19日晚登门向被狗咬伤老人及家属道歉,并表示不再在小区喂养涉事犬只。
事情闹大了之后,安阳市专门成立了工作组。11月19日,王新刚被停职,配合组织核查。
经此一事,“小莉帮忙”这档节目名扬全国。其实,她们早就在河南家喻户晓了。
“小莉”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有“苗大侠”苗小莉、“犀利姐”明小莉、“媛追追”媛小莉、“曦怼怼”曦小莉、“霸气姐”刘小莉等。这次哭的记者,叫杨小莉。其实,她们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因为帮忙时常笑,笑起来很甜,被称为“甜姐”的李小莉,真名叫李向丽。
《小莉帮忙》是12年前从一档叫《民生大参考》的新闻栏目里孕育出来的。那时老百姓有麻烦了,还想着找报社找电视台,因为没有自媒体。
后来,台里决定做一档纯粹帮忙类的节目,去解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最早的帮忙记者名叫陈小莉,所以栏目名称就叫“小莉帮忙”,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节目做的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很多都是鸡毛蒜皮,传统媒体不想做不屑做,不过“小莉帮忙”捡起来做了。比如,小伙子因为脚臭被打了,农民的西瓜卖不出去了,女士割完双眼皮眼睛闭不上了……小莉们还帮忙找过很多东西,筷子、车票、鞋垫、口红、儿子,甚至前夫。
在“小莉”们的帮助下,很多事得到了解决。在郑州,小区内养鸡扰民七八年的大爷把鸡窝清了;在周口,被父母抛弃在家的4个孩子,找到了消失6年的父母。
多少求告无门走投无路的人,在“小莉帮忙”的帮忙下,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新生。
老百姓不会忘记帮助过他们的人。
据中青报《冰点周刊》报道,因为“小莉帮忙”成功率太高,求助人送来的锦旗太多,挂在办公室墙上“就跟不孕不育门诊一样”。
开播以来,节目深受河南人民欢迎,在中原地区口碑爆棚。这两年,节目的收视率在河南省内同时段的电视节目里总是第一。每晚6点10分到7点,很多人会端着饭碗守在电视机旁,有的边看节目边做笔记。
因为节目影响太大,也经常有山东、河北等外省求助人打来电话,甚至有人乘车从外省赶来郑州市郑花路18号的电视台门前,询问是否帮外地忙。当然,他们通常都会很失望。异地监督,在目前难度很大。
作为一个同行,我对“小莉帮忙”这些制片人和记者,以及河南台的领导,表示由衷的敬佩。
这些新闻,不管是在电视台还是报纸,包括今天的自媒体,都属于边角料,因为事情太小太琐碎,吸引不了眼球不说,处理起来还特别麻烦,性价比极低,所以极不受关注。
但是这档节目能坚持12年,其中的不易,可想而知。
民生记者不像揭黑记者那么危险,但是采访受阻肯定是家常便饭。据报道,小莉们被骂过、被恐吓过,有的被跟踪、被砸摄像机,还有的被打得耳膜穿孔,身体淤青。
在一些人眼中,她们很不像记者。
我看到有的同行说,要警惕媒体英雄主义,媒体不能僭越,媒体应该做第三者、记录者,而不是上台当演员,不要当第二者,更不要把聚光灯汇聚到自己身上,这就背离媒体的初衷了。这位同行还批评小莉帮忙把解决问题当做自己的成绩,称这是越俎代庖。
他给解决这类问题开了一个方子:依法解决。
应该说,这位同行的西方新闻理念学得不错,但是他忘了这里是中国。
这种节目的出现和走红,背后其实是有些地方基层治理糟糕的体现。这类鸡毛蒜皮的事,如果都去起诉,等到结果下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绝大多数时候,法律并不能帮到忙。
具体到狗咬人这件事,一个无权无势的老百姓,起诉能赢一个正科级干部的几率有多大?只要不装外宾,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媒体报道新闻当然应该是中立客观第三人的,但是在目前国情下,这种直接介入帮忙的节目的存在,太有必要了,也太重要了。
作为记者,谁都想去报道大事、难事,因为那样确实可以更好地践行新闻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甚至还能因此名利双收。但是现在做舆论监督并不容易,在此不展开讲。
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起码是不肯踏踏实实做,导致很多地方媒体放弃了主动作为,沦为了传声筒,成了帮闲,甚至帮凶。小事没有价值吗?并不是,河南台给全国的同行都做出了榜样。小事坚持做,十年如一日地做,这就是大事,同样可以帮助无数人,让社会变得更好。
“小莉帮忙”曾粗略算过,每天播出15条节目,一年365天,要帮5000多个忙,还不包括那些一个电话打过去,事情就能解决了的。过去12年里,她们帮了多少人?
小莉帮忙,功德无量。她们是真正的记者,大写的记者!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的账号后台每天也会接到很多求助。有些材料,只要看一眼,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真的。但是限于资源和资质,其中的绝大部分求助,我是无能为力的。
前段时间,一群高校的老教授因为老楼加装电梯受阻而长期下楼困难,他们找到了我。这种事属于典型的民生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法律很难介入,老人们也因此一筹莫展。因为发生在广州,我不用舟车劳顿,采访成本不高,我能承受得起。最后我和熟悉的报社记者联手采访,完成了一组报道,帮助老人们推进了加装电梯的进度。
但是更多时候,我只能把材料转给同行,转到记者群中,希望当地媒体或有能力的媒体,可以介入报道。
世事不易,民生艰难。我们媒体的版面和频道,不能都被喜报和成绩占据,留一点空间给遇到困难麻烦的人吧,哪怕是一个方寸之地。河南台的同行,已经告诉我们,民生新闻大有可为。能切切实实地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不仅需要我们记录,做旁观者,很多时候也需要我们记者冲在前面,做一个参与者。这是我们独特体制赋予记者的独特优势,利用好这种优势,而不是让它成为包袱和束缚。
就像有些人呼吁的那样,希望每个城市都有“小莉帮忙”。
莫以善小而不为,与各位同行共勉。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热文推荐:
       欢迎各位加入本号主编、知名青年学者、文史作家的涛哥读书会,将带大家精读《万历十五年》《鼠疫》《白雪乌鸦》及方方著作等一百多本好书,详情请点击文章《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有多不同?》,可直接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见文章《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涛滔步觉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观察当今时代
了解当下中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