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人造肉” 火爆全球后,“人造奶” 又成为了舆论焦点。
今年 5 月,瑞士食品行业巨头雀巢发布了一则招聘乳腺发育和泌乳生物学专家的启事,招聘启事中,雀巢表示,该职位位于洛桑研究中心,需要该领域的生物医学背景和实验室研究经验。
这不免让人猜测:雀巢是否准备进军基于细胞的婴儿牛奶领域?
近日,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初创公司 Biomilq 获得了 21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比尔盖茨的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和丹麦投资者 Novo Holdings 共同牵头,其它投资方包括 Blue Horizon、Spero Ventures、Digitalis Ventures、Alexandria 和 Gaingels。
(来源:green queen)
事实上,去年 6 月,比尔盖茨牵头成立的专注于气候变化的投资联盟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就在该公司下注了 350 万美金。该联盟成员包括杰夫・贝佐斯、马克・扎克伯格、理查德・布兰森、孙正义、马云、迈克尔・布隆伯格和马克・贝尼奥夫。
在 Biomilq 融资之后,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初创公司 TurtleTree 也在近日宣布完成 3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Verso Capital 领投,资金将用于推动 TurtleTree 扩大规模并推出其首批产品。
尽管人造奶被业内人士喻为 “登月计划”,但面对即将要达到 1030 亿美元的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投资人蠢蠢欲动的心不足为奇。

体外培养细胞 “造奶”

尽管母乳喂养因其众多健康和发育益处而在医学上被推荐,但只有 25.6% 的女性在美国儿科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直接从源头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含乳问题、婴儿烦躁或生病、出生并发症、不适或疼痛、乳汁供应不足等。
迄今为止,价值约 673 亿美元的婴儿行业已经严格使用牛基婴儿配方奶粉弥补了婴儿喂养的差距。虽然基于牛的婴儿配方奶粉有其自身的便利和好处,但它缺乏母乳中的抗体和复杂性,通过气体排放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产生过多的水和塑料包装等废物。
Biomilq 是一家由女性创立的在实验室培育母乳的生物技术公司。2013 年,创始人之一 Leila Strickland 在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期间生子,但母乳喂养对她来说比研究细胞学更具挑战性,她尝试用配方奶粉喂养孩子,但配方奶粉并没有最完美的营养成分。因此她将作为母亲的压力和细胞生物学家的经历结合起来,尝试做出改变婴儿喂养的方式。
图 | Biomilq 联合创始人 Michelle Egger(左)和 Leila Strickland(右)(来源:Biomilq 官网)
该公司正式成立于 2020 年 1 月,自诩为 “女性所有、科学主导和以母亲为中心”。其核心技术是将乳腺上皮细胞(又称泌乳细胞)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扩增后转移到生物反应器中,经牛奶诱导细胞产出母乳。值得一提的是,细胞在生物反应器的 3D 结构周围排列成一层,这种形成类似于生理学上的乳房:细胞从一侧吸收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并将乳汁分泌到乳腺小叶的中心。
乳房是一个动态器官,从怀孕到孩子出生,期间的荷尔蒙变化会引导乳腺上皮细胞繁殖,从而建立将乳汁输送到哺乳新生儿的系统。在婴儿出生之前,乳房组织内形成用于收集和储存乳汁的隔间,且管道的分支网络将它们连接到乳头,作为泌乳准备的最后一步,组织准备对分娩带来的激素触发做出反应,开始产奶。
(来源:Biomilq 官网)
今年早些时候,Biomilq 已宣布在实验室成功得到人类母乳,本轮融资资金也将加速其工艺开发和优化,从而在未来 4 年内实现全面商业化。
据 Biomilq 表示,通过实验室乳腺生物技术得到的乳汁正在接近于母乳。它包含母乳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具有配方的实用性。虽然 Biomilq 的 100% 人乳缺乏抗体,但 Biomilq 的首席科学官兼联合创始人 Leila Strickland 博士说,“即使没有抗体,我们产品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也将更接近母乳,而不是牛基婴儿配方奶粉…… 我们的产品将以牛基婴儿配方奶粉根本无法做到的方式支持免疫发育、微生物群落、肠道成熟和大脑发育。”
TurtleTree 也是通过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式来制造奶制品,但该公司的目标更为宏大:他们计划在 12-18 个月内将第一个产品商业化。
到目前为止,TurtleTree 已经在牛、山羊、绵羊和骆驼的细胞上取得成功。该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一个研发设施,将启动其培育奶产品组合的制造。它也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初创公司 Solar Biotech 达成合作,利用其 100 % 太阳能驱动的生物制造技术来扩大规模并降低成本。

“加大科学研究才能服务人类健康”

近年来,在乳糖不耐症、乳制品中部分成分作用遭受质疑,以及奶牛等动物排出的温室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下,以 “为人民健康和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目的的人造奶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乳糖不耐受等情况是随着婴幼儿到成人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的,这是人类为了种族的延续而自我保护的生物机制,因为奶中 88% 左右都是水,奶中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儿童和成人的健康发育需要。” 有业内人士告诉生辉。
2014 年成立的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担任顾问的美国人造乳蛋白生产商 Perfect Day 近期获得了 3.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该公司估值约为 15 亿美元。就连人造肉初创公司 Impossible Foods 都宣布要进军非乳制品市场,并计划研发一种牛奶的植物性替代品,称为 “Impossible Milk”。
李嘉诚曾参投 Perfect Day,该公司通过将牛细胞中可以制乳制品的 DNA 植入酵母菌种,再以发酵技术提取乳蛋白、乳清、糖等元素,最后制成乳制品。这一过程不但减少了传统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对于奶牛和环境的伤害,同时添加了各种成分,例如母乳低聚糖能够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腹泻、抗感染,更可防止婴儿变肥胖,而且不含有乳糖和胆固醇,适用人群更加广泛,即使大量饮用也不会出现 “三高” 等问题。
图 | Perfect Day 生产人造奶过程(来源:Perfect Day 官网)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造奶仍无法复制出一些含量极低但有生物功效的活性物质。譬如基于 Biomilq 产品的应用主张,其首席科学官十分坦诚:目前的产品不含真正母乳中的激素或益生菌,最重要的是,也没有抗体。因为抗体是需要从母亲的血液进入到乳汁中,仅依靠细胞无法做到这一点。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破解奶中到底含有多少种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的存在形式、如何发挥生理功能等等,对奶的认知任重道远”,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人造奶也是科学研究,会让人类对奶的认识更清晰,最终也有可能生产出与奶越来越接近的物质,但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奶。”
从全球液态奶产业的角度来看,人造奶可能会成为一个 “搅局者”,但其想进入市场,仍需面临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目前生产人造奶的成本是普通牛奶的两倍,降低成本的关键还是在于技术的突破,高纯度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基改良这些都是限制人造奶规模化生产的原因。
其次这种新兴食品能否被大众所接受仍需考察。它剔除了乳糖、胆固醇等成分,解决了天然牛奶人群受限的问题;而对于致力于解决特殊人群需求的 “人造母乳”,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将其市场定位普遍限制在了 “备用” 食品队列。
(来源:生辉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部分程度上,“人造奶” 能否被大众接受将取决于人造奶对于乳制品成分的还原程度。如果仅仅是脂肪、蛋白、乳糖以及外观口味等较为表面的复制,除了解决乳制品产能的问题之外,意义不大。如果能够还原到各种活性的营养分子,将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不过,基于当前的技术而言,这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那么,人造奶技术是否应得到支持发展?该业内人士表示,“奶是哺乳动物种族延续的必需载体,尤其是奶被认为是人类最接近完美的食物。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对奶的科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奶的收集、贮存、加工、品控和保存技术,提升婴幼儿、儿童、成人和老人食用奶制品的品质,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 https://www.greenqueen.com.hk/biomilq-series-a/
  • https://www.cnbc.com/2020/06/16/biomilq-raises-3point5-million-from-bill-gates-investment-firm.html
  • https://www.greenqueen.com.hk/is-nestle-gearing-up-enter-the-cell-based-infant-milk-space/
  • https://www.forbes.com/sites/juliawuench/2020/06/22/biomilq-could-be-the-next-major-food-disruptor-getting-real-about-entrepreneurship-with-co-founder--ceo-michelle-egger/?sh=685b9c81a7dd
  •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20/nov/14/i-want-to-give-my-child-the-best-the-race-to-grow-human-breast-milk-in-a-lab
  • https://www.bbc.com/future/bespoke/follow-the-food/the-green-milk-made-from-cells.html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