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关注和订阅的读者有加入微信和电报读者群的机会,请在后台留下微信ID或者查看自动信息。
Email 联系:[email protected]
新冠病毒的源头在哪里?
如果是自然起源的话,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嫌疑,因为武汉早期的病例至少有一半都和这个市场有关联。但是疫情快两年以来,对这个市场的源头地位一直有争论。最强的挑战当然就是那个所谓的实验室泄露说;就连下结论说“实验室泄露可能性极小”的世界卫生组织溯源报告,也认为华南海鲜市场不大可能是源头;中国CDC的主任高福去年就改口了,他觉得华南海鲜市场可能只是受害者之一而非始作俑者。

产生这个怀疑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武汉乃至世界第一位确诊的病人,一位姓陈的武汉财会人员,他的整个生活圈子都和华南海鲜市场不搭界,他家距离海南海鲜市场30公里,但是却离武汉病毒所比较近。根据报道,他是12月8日发病就医的。第二位确诊的病人姓魏,是在华南海鲜工作的一位卖虾小贩。

但是有一位叫Michael Worobey的病毒学家把所有早期的线索梳理了一番,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他找到了澎湃新闻上一段对这两位病人的采访录像,发现陈姓会计12月8日去医院仅仅是为了牙医手术,而非新冠发病。陈自己推测可能是在医院或者是坐公交的时候被传染的,他实际的发病日期其实是12月16日。

这样一下子就让魏姓小贩成为确诊的世界第一例了,她是实打实的华南海鲜市场的受害者。而且这个病人的摊位在市场的西翼,正是野生活物贩卖的区域。

在2019年底那个风声鹤唳的时候,一个新冠病人去了医院,那么任何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他发病的实锤。更糟糕的是,陈会计做完牙科手术后,医生为了防止创口感染给他开了抗生素,让后来人一看误会更深了,以为他的新冠的症状确凿无疑,而院方仅仅是把他的“新冠肺炎”当成细菌性肺炎给治了。

类似的乌龙还有美国媒体前一段煞有介事热炒的“武汉病毒所三名研究人员得病入院”的新闻。在阴谋论的驱使下,不少人头脑发热连常识都不顾了,本来人吃五谷杂粮有个头疼脑热也是正常,中国人也有一有病就跑医院的习惯,这能都算在新冠的头上吗?

好在专业的情报人员比一般的路人甲还有更多一点清醒的思维,他们在《溯源报告》中特别指出了,武汉病毒所人员就医这些消息不能用于溯源。即便是他们入院这个信息坐实了,这个证据也不能代表就是新冠感染确诊。

The IC assesses that information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WIV researchers reported symptoms consistent with COVID-19 in autumn 2019 is not diagnostic of the pandemic’s origins. Even if confirmed, hospital admission alone would not be diagnostic of COVID-19 infection.

另外一个否认华南海鲜市场为源头的说法是,官方的文件曾经把和该市场的联系作为诊断的标准之一,这样后续病例的确认就有了偏向性,因为人们会特意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以该市场为中心的附近地区。

但是Michael Worobey发现真正自上而下的指令来自武汉市卫生健委在12月30日发的紧急通知。但是在这个通知之前武汉已经有了不少疑似病例了,是第一线的医生和护士的观察和警觉把疑点自然地指向了华南海鲜市场,它是真正第一起聚集性集中性病例出现的地方,这并非来自上级的误导。
红色和蓝色的点代表早期病例,的确是围绕在华南海鲜市场周围(红点代表了曾经去过市场的病例)
那么为什么初始病例中那么多和华南海鲜无关的?这就更好解释了,病毒从野生动物市场流入社区在人群中传播之后,由于新冠无症状传播的特点,很容易出现有症状病例无法追踪的断链情况。
Michael Worobey是亚利桑那大学生态和进化系主任,他之前在艾滋病毒和1918大流感病毒的进化和溯源领域有过重大的发现。但在这一次,他没有使用任何高精尖的科学手段,仅仅是靠认真的分析报告和新闻,定位了两个关键的时间线,一个是陈姓会计看牙和发烧的时间,再一个就是武汉卫健委紧急通知的日子和病例开始爆发的时间段,就推翻了之前一个重大的错误认知。
他的这些分析和观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这是不是太简单了?其实不然,如果从中美各自引用一句名言的话,那就是,魔鬼在细节中,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4454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18/health/covid-wuhan-market-lab-leak.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81256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最下方六角形的“看” Wow)
END
通知
关注和订阅的读者有加入微信和电报读者群的机会,请在后台留下微信ID或者查看自动信息。
Email 联系:[email protected]
扫码关注我们
合作与投稿:[email protected]
扫码关注我们
辉瑞也许找到了迄今最好的新冠药物
又一款价廉物美的老药加入抗新冠战线
一个几乎把新冠清零政策宣判了死刑的发现
第一个口服抗新冠病毒药浮出水面!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引出百年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
解读美国情报部门新冠溯源的公开报告
从美国国防部一份研究基金申请书被曝光说起
FDA专家组有条件推荐新冠疫苗加强针

抗疫两大战线上的一喜一忧
武汉病毒所和NIH合作标书的曝光揭示了些什么内幕?
口罩的抗疫效果到底如何?权威数据终于来了
两大权威学术期刊抢在美国官方公开新冠溯源报告之前发声:不支持实验室泄露
中韩抗疫手段的异同
最近关于疫苗和新冠的三个误导数字
一篇来自广东CDC的论文如何帮助美国CDC重新审视口罩令
美国医学总监已有十位亲人逝于新冠
德尔塔肆虐全球,这两家新冠测试公司行情为何反而走低?
第一个人类癌基因的抑制药为何如此姗姗来迟?
新冠朔源谈何易,这起70年前的公案尚未朔源
治老年痴呆新药20年第一款,为什么大部分人高兴不起来
说说这个忽然被爆炒的“实验室”泄露说
对美中“零号病人”出现时间的最新探讨
综述一下中美欧的四篇新冠朔源文章
新冠病毒推出了升级换代版
别看Moderna疫苗有效率95%,其实还是大材小用
辉瑞的疫苗结果为什么一定要在大选后宣布?
在疫苗问题上FDA为自己的声誉做最后的斗争
疫苗商怼总统:您愿意批准可是我们未必申请
世界9大新冠疫苗研发厂商联名发表声明(中英对照
“数十万人”接种新冠疫苗,怎么会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
对美中“零号病人”出现时间的最新探讨
2020,中美新冠疫苗大比拼
中国疫苗论文重磅出击,四个“但是”揭示忧喜参半
百年马拉松:从现代科学和人类流行病首次交锋而开始的漫谈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铺天盖地,我们却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参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