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网曝某大学一男生偷窥女生上厕所#冲上了热搜。
起因是某大学的表白墙收到了一篇投稿。
是来自一个女生的控诉:
之前发生了一些事,让她开始怀疑有人在女厕所偷窥。
结果第二天上厕所的时候,刚好从门缝拍到了一个偷窥的男生。
如果有人对“在厕所被偷窥”没什么概念,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动图。
▲概念图,2021年8月广东一名女士上厕所被偷窥所拍
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从没想过,这种事竟然会发生在大学校园里。
根据投稿女生所说,当天拍到照片后,她找到保卫处调取监控,保卫处让其等通知。
大概是真的被吓到了,事发当晚,女生又报了警。
随后她跟警察一起进监控室查看监控,拍到了偷窥者清晰的正脸,并得知了该男子名字、所属院系等信息。
图源:@南京大学表白墙
“被偷窥事件”的发生,已经对当事女生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影响。
据女生说,
“旁边有人的时候会害怕,没有人的时候更会害怕,一点小小的动静会把我吓一大跳。
甚至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是那个变态的脸,和他趴下来的样子。”
如果女生描述属实,那她很可能已经患有了一定程度的“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症状不仅难以治愈,更可能会伴随终生。
不过既然偷窥者被找到了,之后对其进行相关处罚,倒也算是亡羊补牢了。
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偷窥者似乎并未被严惩。
半个月后,该女生则被通知:
“因客观原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处理。”
图源:@南京大学表白墙
这让女生几近崩溃。
这里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并未告知。
但保卫处的态度,开始让整件事变得暧昧,
“息事宁人,不要告诉父母。”
图源:@南京大学表白墙
为什么如此双一流大学,一边没有严惩坏人,一边还要让受害者“息事宁人”?
这不得不让人们联想到一些阴暗的情节。
在这篇投稿的最后,女孩说:
“每个人都让我等。也不知道在等什么,可能是在等下一个受害者吧。”
其中的无奈不言而喻。
有人说,当你在家里发现了一只蟑螂,就说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早已有了一千只蟑螂。
果然,没过多久,下一个受害者出现了。
表白墙出现了新的投稿。
一个女生爆料,自己曾在10月21日被人尾随,当时自己警惕性比较高,发现了尾随的男生,但因为害怕被报复,所以没有把这件事曝光出来。
在帖子中,她提到尾随者的大致样貌,表示这件事给自己也造成了一定精神上的影响:
“听到后面有脚步声就会手脚冰凉。”
校内账号@南京大学表白墙
同样遭遇的,还有另一个女生。
她也因为发觉被人尾随,所以上厕所的时候,用手机打开照相机看外面,发现了趴在厕所门缝的偷窥者。
一切发生的太快,这名女生都没来得及反应。
偷窥者发觉自己被人发现后,直接跑掉了。
这件事,她没跟任何人提起过,因为她也害怕
“被报复”

校内账号@南京大学表白墙
接二连三的爆料,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偷窥者被抓后未被严肃教育,无异于默认允许了他们的无耻行径,这足以使其疯狂。
而网传“偷窥男被罚400元后释放”更是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一边是受害者的战战兢兢,另一边却是对加害者轻描淡写地处罚。
如果偷窥尾随女生的处理后果是如此,那是否他以后会继续偷窥?甚至直接对女生实施侵犯呢?
没有人知道。
群情激奋下,学生们自发进行了一场联名活动。
他们在学校的告示栏上贴满了联名信,用大字书写:
“我们不要被偷窥!我们要严处变态!我们要学校公开回应!”
满墙血红的手印彰显了他们的态度。
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维护,更是一场关于尊严的维权:
“上一个400元买尊严的时代,是奴隶时代。”
随着越来越多人自发加入这场活动,很多相关的话题也上了热搜。
这让某些人坐不住了,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
很快,宣传墙上的信件和宣传语被保安清除;
线上的话题也同样被清除;
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蓝色的词条变黑,无可奈何。
光秃秃的宣传栏里,只留下一片孤零零的卫生巾。
血色印染着“好看吗?”三个大字,宣告这里曾经存在着什么。
可学生们的反抗就到此为止了吗?
显然没有。
大禹治水曰:疏而不堵,才是最好的治水办法。
生活中亦是如此。
没有理由的压迫,只会换回人们更激烈的反抗。
保安前脚撕掉宣传物料,后脚就有人再贴上,甚至发声质问:
“发声被忽视,请愿被撕毁,你们在维护什么?
在鼓励什么?在压制什么?在恐惧什么?”。
网上的热搜被撤掉,那就不停地发相关词条,直到被人看见。

让人感动的是,这次不只是女生,很多男生也加入了活动。
在宣传栏上,他们曾用大字写到:
“我们不会就此停下。”
所有的“反抗”,只是为了维护学生们心爱的大学。
正如某位女生所说的那样: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女生,我只是不想过上厕所都要提心吊胆的生活。”
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在奔走。
在众多学生的努力下,部分领导出面道了歉,表示会更多的听取学生们的声音,也一定会严惩偷窥者。
网上也有疑似偷窥者的当事人发帖称:

11月5日,学校对其下达了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
当事人自己表示:
“对当前的处分决议有意见,希望校方能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如果不能,将主动申请退学以谢罪。”
然而就算是这样,居然还有人问:
“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公平吗?”
“如此毁掉一个寒窗苦读多年,才考上大学的学子?”
抱歉,我对这个偷窥者的经历没有不感兴趣。
相较于与一个偷窥者共情,我更能感受到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
《教父》中有句话,我很喜欢: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人生在世,所有的宽容和体谅,都应有所底线。
在电影《疯狂的代价》里,有一对父母离异、相依为命多年的姐妹青青和兰兰。
雨夜,放学路上,兰兰被一个过路的司机拦下。
本以为是个送她回家的“好人”,没想到趁着四下无人,司机被强暴了她。
事情发生后,姐姐青青一门心思想为妹妹讨回公道,不管她愿不愿意,就要拉着她去各种公共场所辨认罪犯。
这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兰兰被强暴的事情。
没有人在乎施暴者是谁,而是把目光都聚焦在了兰兰身上。
为什么被强暴?
做了什么事?
为什么别人都没事,就她有事?
窥探、议论、辱骂...羞耻像暴雨倾盆而下,浇在这对父母离异、相依为命的姐妹身上。
从以前到现在,哪怕人们的包容性更强了,可喜欢关注受害者的风气从未消失。
铺天盖地的“窥探”,让人头皮发麻。
更可怕的是,犯罪分子也在暗中,关注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在寻找罪犯的路上,妹妹被迫一次次回忆案发现场,一次次辨认可能的嫌疑犯。
一次又一次把她拉回那个,她最不愿回忆的雨夜。
生活里的种种遭遇,让兰兰从活泼可爱变得一言不发,经常被问话的时候拒绝回答,几度想要放弃找人。
姐姐青青却从未放弃复仇的念头。
正是因为姐姐的执着,在日复一日的搜索中,妹妹在大街上终于发现了施暴者的身影,随后二人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些线索。
在最后的抓捕过程中,被逼到疯狂飙车的罪犯,对二人怒吼:

“你干嘛没完没了!”
“本来已经没事了!”
是啊,只要姐妹二人都不说,那长大以后也不影响结婚、生子。
可不是没事了嘛。
那她们为什么非要如此疯狂地寻找一个罪犯呢?
可当错误成为一种盛行,难道坚守正义的人就是愚蠢吗?
《熔炉》里说:
“我们努力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不要等所有人被害者噤声后,才来故作高深地说:
“世界本就如此。”
可从来如此,便对吗?
生活里,人们总是习惯性对受害者说,

“算了吧,就这样吧,何必呢...”
总想让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却不敢举起正义的矛头对准施暴者,间接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这些年性侵事件这么多?”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
“社会从来没变过,是人们的意识苏醒了。
曝光越来越多只是个开始,要从曝光的量变达到社会意识完全觉醒的质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现实,这不仅仅代表了人们向光明迈进的一种态度,更是对那些本来清白之人的一种维护与肯定。
人间需要正义,也需要坚守。
这是属于我们的“觉醒时代”。

打赏

郑重提醒
因最近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推送规则改了,很多小伙伴反馈没有及时看到更新的文章,根据最新规则,建议如下:多点击阅读不同文章,成为“常读”用户;或看完文章常点右下角的“在看”。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